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28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53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精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白云岩矿采空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间距精细高密度电阻率法,选用对称四极装置方式对华北某白云岩采空区进行探测,清楚地探测到破碎带位置,较好地圈定出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充分说明了高密度电法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2.
以河东煤田乡宁矿区的地震勘探为例,在分析采空区形成的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地震属性响应的基础上,从20多种属性中优选出对采空区较为敏感的平均振幅能量值、振幅正负极值比、最大反射率、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等属性,为采空区解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总结了小窑采空区和塌陷区的地球物理特征。采用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物探手段,对北京门头沟地区浅埋区小窑采空区和塌陷区进行勘查。分析总结物探勘测成果,布置相邻钻孔分别对异常区和正常区域进行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瞬变电磁干扰压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田瞬变电磁探测常在人文干扰较强的煤矿周边进行工作,采集到的二次感应场信号大多噪声水平较高,难以开展处理解释工作.为消除野外数据中的电磁干扰,根据衰减曲线形态特征,利用曲线斜率的平均值及方差统计作为干扰判别机制,并参考邻近未受干扰的测点特性,可以快速简便地压制干扰,较好地恢复原始信号.使用该方法对理论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解释,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煤矿采空区探测中,压制干扰后的曲线反演解释异常显示出与已知资料高度的一致性,得到了与实际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太原市蒙山煤矿采空区地形起伏较大、需弯线测量等因素制约的特殊场地条件,提出了阵列形式观测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单点测量方式的瞬变电磁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前者二维异常反演分辨率较高,可弥补瞬变电磁法浅部探测盲区,后者具有探测深度大的优势,采用一维异常反演方式可弥补高密度电阻率法受剖面折线展布和地形起伏影响的缺点.由此查明了该矿区采空区的位置及分布情况,后期钻探验证表明所采用的综合物探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该综合物探方法组合模式实现了两种物探方法的优势互补,可为同类场地条件下探测煤层采空区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6.
武际春  吕古贤  任宏 《地质通报》2011,30(4):579-587
利用采空区的生产资料,开展矿化蚀变带剖面实测,建立石英脉和蚀变岩2种类型金矿的构造蚀变分带关系,形成野外可观察的矿化蚀变图例。通过地表结合井下构造蚀变岩填图,把找矿标志从矿脉和近矿蚀变岩扩大为全部蚀变岩石乃至弱钾化花岗岩,使找矿预测目标从1~2m扩大到几十米至几百米,扩大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用构造蚀变岩相地质测量与深部找矿方法,在山东九曲地区采空区之下预测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7.
王华锋 《地质与勘探》2013,49(3):496-504
矿山开采范围和深度的不断加大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金属矿采空区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给矿山安全开采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对金属矿采空区的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山东焦家金矿望儿山采空区为例,开展了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映像和探地雷达探测为主的综合探测试验,通过综合探测发现异常16处,结合地质资料和钻孔验证,证实了其中12处异常为采空区(准确率达到75%),并结合电-震综合异常特征建立了采空区3D空间形态。试验结果表明,以电-震为主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有效的定位采空区位置及空间分布,为焦家金矿及其它金属矿区采空区探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8.
采空区探测通常采用瞬变电磁法与地震勘探方法,前者采用人工电场,后者采用人工震源,但二者施工难度大,数据采集也困难.微动探测是从台阵微动记录的垂直分量中提取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再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演估算地下介质S波速度,利用其低速异常解释采空区.以铜川东坡煤矿某区的探测为例,在煤层埋深50m左右、微动探测深度100m的情况下,即解释的采空区与地面电法解释的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9.
缓倾煤层采空区上覆山体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伏采空区的缓倾斜坡,由于采空区大小、方位不同和斜坡结构特征的差异,多存在地表沉陷、拉裂、局部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常常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马达岭滑坡发育于存在软弱夹层和煤层采空区的缓倾斜坡中,由采空区的破坏和降雨诱发形成,体积达190104m3。调查和分析表明,脆弱的地质结构和坡体下伏采空区的破坏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降雨的促进作用加速了滑坡的发生; 马达岭滑坡的破坏模式为塌落-拉裂-剪切滑移,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斜坡后缘拉裂阶段,滑面贯通阶段和滑坡整体破坏阶段。崩滑体崩解后顺着沟谷向下游流动,形成长1.5km的泥石流碎屑堆积区,淹没大量农田。  相似文献   
110.
大型复杂采空区由于具有分布范围广、多层、厚度及埋深不等和周围岩性复杂等特点,导致其注浆质量检测难度较大,目前尚无可靠的系统检测方法。结合某采空区注浆工程实践,对浆液结石体的电阻率进行了现场试验,得到了浆液结石体的视电阻率范围为93~130m,与采空区及围岩均有较大差异。运用电测深法和电磁波CT对采空区注浆前后进行检测,发现注浆后浅部0~30m范围内,视电阻率普遍得到降低且变得相对均匀稳定; 深部低阻异常在注浆后电阻率也得以减弱,且均匀范围明显扩大; 电磁波吸收系数在40~70m范围内得到提高约25%。钻探取心发现,多数孔内可见注浆结石体; 检测孔的后期注浆中, 10个孔的注浆量均不大于周围相邻4个孔的注浆量平均值的15%。对以上检测结果分析可知:采空区在物性特征上表现为较低的电磁波吸收系数,注浆以后升高; 地下水位之上的采空区表现为较高的电阻率,注浆之后降低,地下水位以下的采空区则反之。注浆前后采空区物探差异明显,本段落采空层的浆液充填效果较好,几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同时表明,采用全域检测的电测深和局部详查的电磁波CT相结合的物探方法,与钻探取心结果及检测孔后期注浆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对大型复杂采空区注浆效果进行有效检测和评价,可为类似采空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