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为加强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重庆古镇的地域和文化资源特征,从保护和利用两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重庆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选取历史悠久且能反映一定时期历史和特色的29个古镇作为评价对象,评价重庆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情况,评价结果显示磁器口古镇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最好,其次是龚滩古镇和安居镇。本研究为科学且量化评价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在古镇资源利用定量评价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2.
利用大量农访数据,检查了家庭承包制度下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测算了样点村现有土地流转状况及其农户解释。结果表明:流转规模,总体呈渝西经济走廊快于都市发达圈,更快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流转模式,转包已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和采用,而以现金兑换的出租和转让方式,也渐渐被部分农民所喜欢;流转用途,都市发达圈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主要向非农用转变,而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除小部分向非农用转变外,大部分土地流转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土地权属在总量上制约着土地流转的规模,但这一作用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不仅影响区域土地流转的总体规模,而且是导致不同区域流转规模各异和流转方式演化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对农民是否愿意离土和采取何种方式离土具有决定性作用;土地流转管理包括权益保障管理和流转后土地用途管理,是规范土地流转主体行为,减少流转纠纷,保障土地流转依法展开的基础性力量。土地流转中,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农户心理及其对现有土地流转驱动因素的响应,对安排遵循市场规律和贯彻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土地流转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3.
11月11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力度的通知》,规定: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经批准将无偿收回该土地使用权,对已缴清土地价款及有关费用且闲置土地二年以上的,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开工建设。依照该通知,闲置土地自确认之日起,各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将根据有关规定和约定,按出让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闲置土地政府可收购储备,  相似文献   
174.
175.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变形体防治是国家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之一,通过对该变形体工程勘察评价,对变形体的地质特征与稳定性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变形体主要由块石土及含块石粉质粘土组成。潜在滑移带由粉质粘土组成。文章阐述了变形体与滑移带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影响变形体发生滑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物质结构3个内在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方法对变形体分多种工况条件进行了稳定性系数与推力的计算,分出基本荷载组合、特殊荷载组合及组合荷载3个方面,计算出其剩余下滑力。  相似文献   
176.
177.
近年来,重庆市石柱县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坚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取得了耕地增加和生态改善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78.
基于地理区位的区域发展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在对比分析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理区位分析的双层次模式,认为区域发展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可分为一级,二级地理区位两个层次,对区域地理区位的总体认识可以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来实现,其中,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构成一级地理区位,农业,工业,商贸,交通通信,工程,资源,环境,旅游,城市和政治等地理区位共同构成二级地理区位,同时,以该双层次模式对重庆市的地理区位进行个案研究,具体分析了重庆市二级地理区位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重庆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基于地理区位条件的若干区域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9.
李跃清 《四川气象》2000,20(4):40-42
应用SVD技术,诊断分析了北半球100hPa高度场与川渝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度场与降水场具有密切的时空相关性。第一模态反映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再亚高压活动地区前期10-12月、1-4月高度场变化,通过影响未来夏季南亚高压强度、位置,导致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高度场与降水场的这种非同步联系,物理意义明确,时空相关显著,是一种有价值的预测川渝地区夏季旱涝异常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