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1946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研究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在许多喷口区观察到大规模的、弥散的喷发现象表明:大量的相对冷水(3~40℃)及非常热的、白色和黑色烟状流体(200~380℃)参与了热液循环。对这种较凉的、弥散的喷溢流体的温度和热流量的区域测定,给热液循环的性质及地壳和已出露的多金属硫化物丘的结构增加了新的限定条件。为了更好地理解热液循环及这些限定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建立了海底热液活动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东太平洋地区DSDP573孔始新世末期的微玻璃陨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研究 DSDP5 73孔的岩心样品 ,首次在该孔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金属粘土层中发现了微玻璃陨石 ,且主要富集在其底部。一个样品 (5 g)中最多可达 12粒。这些微玻璃陨石主要呈球形、椭球形。用电子探针测试了其化学成分 ,Si O2 含量为 2 9.6 4%~ 5 8.93%,Al2 O3 为 3.42 %~ 2 0 .96 %,Fe O为 9.98%~ 2 9.5 5 %,Mg O为 4.32 %~ 16 .0 5 %,Ir为 0 .0 6 %~ 0 .81%。总体来说 ,微玻璃陨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可能与靶岩的成分变化较大有关。始新世末期北美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约为 2 5 0°,这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2 45°)仅相差 5°,推测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的撞击引起了太平洋板块在该时期的运动方向由 NNW突然变为NWW。  相似文献   
13.
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选取我国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开辟区内的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BP网络,建立控制多金属结核分布的地质因素与多金属结核分布之间的映射关系,探讨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经度、纬度、水深、坡度四个因素中,坡度对结核分布影响程度最大;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于坡度小于5°的地方;当坡度小于5°时,丰度与地形坡度呈正相关,品位与地形坡度呈负相关,丰度与品位呈负相关;品位与坡度似呈指数关系,坡度增大,品位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深海矿产资源政策法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相关因素的立法状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古生物地层法和^10Be法测年。确定了多金属结核三个生长世代的年龄。并联系当时发生的重要古海洋事件,探讨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历史.  相似文献   
17.
锶诱导的氧化胁迫对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梅  徐瑾  刘志礼  徐俊 《海洋与湖沼》2004,35(5):467-472
采用不同浓度的锶胁迫方法研究了叉鞭金藻生长、叶绿素、MDA含量及三种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设计的各种Sr^2 浓度内叉鞭金藻均能生长,但Sr^2 浓度较高时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15.9%和51.0%;叉鞭金藻中叶绿素含量随着Sr^2 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叉鞭金藻中MDA含量在较低Sr^2 浓度下稍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而在23.04mmol/L Sr^2 浓度时是对照的1.25倍;低Sr^2 浓度时,叉鞭金藻中蛋白质含量没有大的变化,当浓度超过5.76mmol/L时则引起蛋白质含量下降;叉鞭金藻中抗氧化酶SOD在低Sr^2 时分别降低12.5%、7.5%和9.5%,高Sr^2 时显著升高,为对照组的85.7%;CAT、GPX活性在低Sr^2 浓度时差别不大,但当浓度为23.04mmol/L时升高显著,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9.8%和74.4%。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东北太平洋海域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间隙水中铜、锰、镍等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表明,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16~8.61μg/dm3之间;铜和镍则主要与表层海水的初级生产力有关,研究区内间隙水中铜和镍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6~20.8和0.80~3.12μg/dm3,且这些元素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均存在最大浓度梯度.利用“Fick扩散定律”计算表明,锰在研究区主要是从上覆海水向沉积物扩散,是沉积物中锰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铜和镍则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海水扩散,是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主要来源。与表层海水中铜和镍向底层海水的输送通量计算结果相比,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含量主要受沉积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 Sm Cl3 与 (CH3 Cp) Na反应分离得到了三价稀土有机配合物 [(CH3 Cp) 2 Sm Cl·THF]2 的单晶 ,X-射线四圆衍射测定 ,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 ,Pbna空间群 ,晶胞参数 a=9.6 6 2 (2 ) ,b=16 .4 76 (9) ,c=2 0 .582 (9) ;α=β=γ=90°,Z=4。并分析比较 [(CH3 Cp) 2 Sm Cl· THF]2 与其他三价稀土一氯化物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崂山花岗岩地区含锶、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崂山花岗岩地区矿泉水的特征。指出其矿泉类型为含锶、偏硅酸型,并讨论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