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600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639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2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3篇
  1925年   1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湖南洛塔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湖南洛塔为西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溶丘洼地型岩溶区,本文利用近两年来洛塔水环境监测资料,进行洛塔表层岩溶带的水化学和水温场特征的研究,认为该表层岩溶带的水化学和水温场的特征与气候、生态环境和岩溶含水介质等多种因素明显相关。不同影响因素对表层岩溶水水化学组分的作用有所不同,表层岩溶带岩溶水受气候影响较大,大气降水的降雨强度,直接影响到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的大小,总硬度和HCO-3 含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植被、土壤的覆盖程度与水化学组分含量高低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2.
利用Dickinson、Suczek等人建立的砂岩碎屑模型,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中生代盆地碎屑岩的组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碎屑岩的物源区类型,认为中生代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龙门山、江南逆冲带,具有明显的再旋回造山带属性,碎屑组分变化序列是盆缘造山带3期逆冲活动的沉积响应。通过分析中生代砂岩碎屑组分的构造意义,探讨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及其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23.
利用粉煤灰制备高强矿物聚合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粉煤灰和内蒙古白云鄂博的富钾板岩提钾后的硅铝质滤渣为粉体原料,标准砂为骨料,采用振动成型方法,在90 ℃下养护24 h,制备了矿物聚合材料。实验结果显示:制品的7 d饱水抗压强度达78.5 MPa,28 d饱水抗压强度可达89.0 MPa;制品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分别为5.3%和15.0%;在20 ℃下,制品在浓度为1.0 mol/L的硫酸溶液中浸泡24 h,其质量损失率为2.1%。以制品的抗压强度为指标,研究了主要因素(提钾滤渣比例、固液质量比、硅酸钠含量和标准砂含量)对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的提钾滤渣在粉体物料中的比例对制品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硅酸钠水玻璃在液相中的比例约为70%,且标准砂占固相的比例为70%左右时,可制得力学性能良好的矿物聚合材料。矿物聚合材料的固结过程为:硅铝质原料在碱硅酸盐溶液中先分解为铝硅酸盐低聚体,低聚体再通过脱羟基聚合反应生成铝硅酸盐胶体相,进一步形成由[SiO4]4- 和[AlO4]5-四面体相互连接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矿物聚合材料基体相,从而赋予制品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24.
成岩伊利石K—Ar年龄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烃源岩何时达到最高温度以及其经历加热时与成油构造的时间关系,一直是油气勘探研究中的关系问题。成岩作利石的K-Ar年龄可以用来确定碳氢化合物的形成时间,但由于无法将成岩伊利石从沉积岩中单独分离出来,因工源岩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一直不能确定,伊利石K-Ar年龄分析(IAA)方法的建立,使成岩伊利石年龄的获得成为可能。利用该方法对塔里木盆地某地区2772m处的奥陶系烃源层达到最高温度的时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层是在上志留纪(408Ma)达到最高温度的。  相似文献   
925.
黄土作为典型的多物源沉积物,粒度分布常呈现多峰分布。端元分析可以从复杂的沉积物粒度中分离出代表不同沉积物源和沉积动力的端元组分,在黄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Paterson参数化端元模型对处于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靖边三道沟剖面粒度进行端元分离与解释,并讨论其代表的环境意义。靖边三道沟黄土可分为4个端元:EM1(众数粒径8.93 μm)为背景粉尘;EM2(众数粒径25.18 μm)为与季风环流有关的组分;EM3(众数粒径39.91 μm)和EM4(众数粒径56.37 μm)都是与冬季风有关的组分,其中EM3为黄土高原黄土主要组分,EM4与现代沙尘暴的粒级大致相同。通过对各端元组分随年龄变化的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该剖面记录了靖边地区自MIS 3以来经历了MIS 3(32.8~29.8 ka BP)、LGM(29.8~22.8 ka BP)、冰消期(22.8~11.3 ka BP)和全新世(8.7~1.7 ka BP)共4个气候时期。端元组分还记录了冰消期H 1事件(16.2~13.8 ka BP)、B/A事件(13.8~12.8 ka BP)、YD事件(12.8~11.3 ka BP)共3次气候快速变化事件和D-O旋回。该剖面还记录了毛乌素沙漠末次冰期经历的3次主要的扩张-收缩旋回以及全新世8.7~8.2,6.0~5.0,3.5~2.5 ka共3次干旱沙进事件。   相似文献   
926.
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大青山地区哈德门沟钾长伟晶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钾长伟晶岩脉广泛分布,不定向切割早期地质体。部分钾长石具出溶结构,利用三元长石温度计获得其形成温度为750~800℃。锆石粒度粗大,大多呈等轴状,锆石的阴极发图像中部具板状环带或扇形结构,边部出现振荡环带。SHRIMP锆石U-Pb定年,数据点位于谐和线上,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41Ma±9Ma(MSWD=1.5)。锆石的εHf(t)和tDM1(Hf)分别为-10.4~-6.6和2498~2648Ma。结合其它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大青山地区至少在1.84Ga已进入伸展体制;②钾长伟晶岩脉形成于高温条件;③钾长伟晶岩脉的物质来自该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927.
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组合关联异常是确定地氟病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乾安地区实测数据进行水文地球化学组分的组合求异分析,建立乾安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组合异常模型,并依实算结果,获取3个主因子。根据3个主因子分析结果,对照研究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图和地氟病病区分布图可知:SO24-、Cl-、NO3-、Ca2+、Mg2+组分与F-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该种类型水不易产生地氟病高发病率;HCO3-、Na+与F-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易产生地氟病高发病率;K+与F-呈较强的负相关,造成该统计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该地区K+本底较低、同时F-有较强的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928.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金粟山组以深水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含多层桔黄色凝灰质粘土岩。矿物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其主要由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组成,含少量石英、长石和锆石等中酸性岩浆矿物,富K2O,属钾质斑脱岩;微量元素分析显示本区斑脱岩的源岩为中酸性岩浆成因,源于同碰撞火山弧构造环境。应用SHRIMP技术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U-Pb测年,取得了(451.5±4.9)~(452.1±5.1)Ma、(457.5±5.1)Ma和(465.8±8.3)Ma 3组谐合年龄,前两者分别与欧美广布的Millbrig-Kinnekulle和Deicke斑脱岩同时,但15种化学组分的多元统计分析显示,金粟山组的斑脱岩与欧美同期著名的斑脱岩可能并不同源。形成本区斑脱岩的火山凝灰质可能源自沿商丹洋盆北缘展布的火山弧喷发,而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晚奥陶世发生的强烈沉降和沉积转换可能与北秦岭弧后盆地的拉伸与扩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9.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二段物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弄清歧口凹陷沙二段物源-沉积体系展布特征,通过碎屑组分、重矿物、稀土元素等多参数物源分析方法,对歧口凹陷周边源区分布及其各自对凹陷内部沉积的影响范围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各源区母岩岩石类型以中基性喷出岩为主。研究区存在北部、西部和南部3大物源区,可细分为北部燕山、西北沧县隆起、西部港西和港东凸起以及南部赵北和张东6个分支物源。其中北部燕山和西北沧县隆起分支物源控制了北大港潜山北部以及板桥凹陷一带的大部分三角洲沉积,并与西部港西凸起分支物源在港中一带形成混源滩坝沉积。而港西、港东、赵北和张东4分支物源仅控制其周边的扇三角洲和滩坝相沉积。总之,古物源区与沉积体系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为沙二段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30.
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2号孔350~800 m井段的钻探泥浆中某些气体组分测定数据,以及2009-10-10~2010-05-24钻孔附近断裂带范围内里氏震级ML≥3.5的目录、断裂带岩芯岩性为基础,探讨钻探泥浆脱气气体组分异常与构造环境、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660~680 m井段附近岩石破碎程度达到最大,各气体归一值也出现明显的正、负异常,得到的最大、最小值所对应的井段也是面波震级MS 3.0以上余震的频发处,气体异常多数出现在岩石的裂隙、破裂面、断层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