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阳山金矿带是西秦岭金矿带已探明金储量最大的独立金矿区,其矿化样式主要为微细浸染状矿化,其次为石英脉型矿化,可见金与“不可见金”均有发育,该金矿带是研究造山型金矿金赋存状态的理想地区,其研究成果对理解金成矿作用和过程以及指导选矿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翔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将成矿期划分为早阶段(黄铁矿石英)、主阶段(黄铁矿毒砂绢云母石英)和晚阶段(辉锑矿石英方解石),综合应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等技术,剖析阳山金矿带不同成矿阶段金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成矿早、主阶段以微细浸染状硫化物矿化为主,金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毒砂中;而成矿晚阶段以脉状矿化为主,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的变化,指示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压力逐渐降低,成矿流体成分由富As流体演化为相对贫As且富Sb的流体。  相似文献   
52.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陕甘川交界地带发现的一个产于泥盆系浅变质岩系的特大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镜下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丰富多样。据室温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相态、加热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性状及产出特征,鉴别出2种成因类型及7种物理状态类型;(2)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本区的均一温度在105~310℃之间,主要集中在260~310℃、220~240℃、150~190℃3个区间,成矿流体组分体系接近于NaCl H2O CO2体系,成矿流体密度估计在0 35~1 02g/cm3之间,成矿压力估计在400×105~800×105Pa之间,流体包裹体盐度估计在2 5%~10 4%NaCl之间;(3)从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获得的pH值为6 91~7 1,还原参数n(CH4+CO+H2)/n(CO2)的摩尔数比值在0 009~0 050之间,表明具有浅成中偏碱性和弱还原环境成矿的特点;(4)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SMOW值为-92 4‰~-62 9‰,δ18O石英SMOW值在-3 09‰~+0 41‰之间,δ18OH2OSMOW值在-12 13‰~-8 48‰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成矿可能主要与低温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3.
阳山金矿带位于川陕甘“金三角”地带,长约60km,主要包括四个矿段,即葛条湾矿段、安坝矿段、高楼山矿段和阳山矿段,截止目前累计提交资源量达220 t。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总结金矿成矿特征,阐明了金矿成因为具有“三多”(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热液多类型及成矿地质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4.
甘肃阳山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型复合式金矿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阳山金矿于世纪之交勘查并扩大为超大微细浸染型金矿,矿床形成受地层、浅成花岗斑岩、韧-脆性剪切构造及热液活动的多种因素的叠加与改造控制,研究认为矿床具有卡林型和类卡林型两种矿化类型特点,卡林型矿化于韧性剪切早、早—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分别出现含砷黄铁矿-毒砂-次显微金-白云石-石英矿化组合及黄铁矿-辉锑矿-石英方解石矿化组合,及Au-As-Sb-Hg的成矿地球化学组合;类卡林型矿化出现在脆性中—晚期阶段,以黄铁矿-毒砂-自然金-碲铋矿-白云石-石英矿化(含黄铜-闪锌-方铅矿)组合为特征,及Au-As-Cu-Pb-Zn-Te-Bi成矿地球化学组合。阳山复合式金矿含矿地层中沉积成岩黄铁矿δ34S为-24.6‰~-29.0‰,早期—早中期韧-脆性剪切金属硫化物矿化产物δ34S值为5.0‰~7.0‰,中—晚期蚀变花岗斑岩中金属硫化物矿化产物δ34S值为-2.9‰~-2.1‰,显示地层中生物硫、强变形造山带地壳硫、少量岩浆硫混入的多源特征。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与硫同位素近同步特征,成矿热液显示地下流体、强烈改造水和少量岩浆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55.
甘肃阳山金矿床是一个超大型细脉浸染型金矿床,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西秦岭成矿带,位于中朝板块、扬子板块及松潘-甘孜褶皱系夹持的区域内。其矿体产于燕山期斜长花岗斑岩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千枚岩接触带及围岩构造破碎带内。通过显微镜下鉴定、电子探针、矿石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载金矿物和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的载金矿物为岩浆热液成因的黄铁矿,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的黄铁矿对成矿物质的富集及矿源层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为矿源层。矿石结构构造反映出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矿作用和热液成矿作用,成矿过程为多期多阶段。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矿源层及燕山期岩浆岩。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层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6.
阳山金矿带位于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超大型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中朝板块、松藩地块的聚合地带,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区内方解石产出于三种不同构造环境的岩层:无明显构造现象的岩层,发生褶皱的岩层和断裂发育的岩层。根据对矿区内这三种不同环境下产出的方解石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区内构造活动明显的区域,方解石发生了明显的变形,产生了与构造背景相符的显微特征,正确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变迁;(2)研究区内构造活动不明显的区域,方解石同样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形,反映了宏观构造背景对其显微特征的影响;(3)位于褶皱和断裂构造位置的方解石,其显微特征存在较大差别,但基本上符合各构造期次的变化特征。可能是由于褶皱所受到的构造叠加较强,其方解石变形比断层处的更为复杂;(4)灰岩样本中方解石脉体较发育,笔者判断其为灰岩受构造活动影响而原地生成。  相似文献   
57.
甘肃阳山特大型金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阳山金矿床为一尚未开发的特大型金矿床。矿区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构造带脉状裂隙水等三类。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地表浅部节理裂隙发育的基岩为区内含水层,深部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千枚岩、灰岩及斜长花岗斑岩为矿区隔水层。矿区西侧马连河水水质较好,可作为矿山开发用水源地。矿山开采过程中,第四系松散覆盖层的厚度、地下水对矿区有害元素的溶解程度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等,均为矿山开发时应该研究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8.
甘肃阳山超大型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发展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它是形成、产出在中新生代活化造山带、地壳高位浅成的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金矿床。从大地构造成矿学的研究途径,对其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源区类型、形成与演化的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的地质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传输与聚集的构造系统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变质与非变质的复杂混合体系,主要由基底、盖层中的构造热动力区域变质流体+重熔花岗岩浆热变质流体+岩浆热液等,组成多成因类型混合成矿流体,并受到同生水、大气降水的混染。因此,阳山金矿主要是由混合型变质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叠加形成,具有多因复成成矿特征的超大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59.
为查明阳山金矿带重点成矿区安坝矿段深部地质构造格架,更好地指导普查工作布设并寻找成矿远景区,利用V8电法工作站,在重点成矿区安坝矿段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将测量成果与已有钻孔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厘定了安坝矿段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为NEE走向、略向东倾伏的背斜构造,查明浅部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的有利位置,提出地球物理找矿方向为呈高低视电阻率异常过渡带特征的破碎带,同时也证明了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探测控矿构造特征的可实施性,该方法是较好的找矿辅助途径。研究成果对复杂地形下多金属矿床勘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0.
杨忠虎  熊韬  勾宗洋  李虎  王亮 《地质学报》2022,96(11):3849-3866
位于西秦岭文县弧形构造带的阳山金矿,是勉略缝合带内已探明金资源最大的独立金矿,且金矿形成后经历多期次构造活动,因此阳山金矿是研究矿床热演化、变化与保存的理想选区,其研究成果可用来约束金成矿时限,同时定量的隆升剥蚀数据可为深部找矿及矿床储藏提供远景潜力评价依据。本文采集钻孔矿化接触带中英云闪长斑岩脉,利用LA-ICP-MS技术进行裂变径迹测年。3件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中心值为124.3±6.4 Ma、146.4±6.3 Ma和117±13 Ma,其中一件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平均长度为12.11μm。热历史反演的时间-温度曲线表明,在146 Ma阳山金矿带内英云闪长斑岩脉体温度下降到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区间(60~120℃),即在侏罗纪晚期或白垩纪早期之后,研究区几乎没有大规模岩浆活动或热液活动,缺乏与燕山期同时期区域性岩浆活动相对应的热事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分析认为,即使金矿带在喜马拉雅期可能存在微弱的热事件扰动,但岩浆热液活动规模较小且对金成矿作用贡献微乎其微。结合磷灰石热历史时间-温度曲线,阳山金矿带大规模成矿事件的时间集中在210~195 Ma区间,且热历史反演曲线未显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