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59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1.
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划分对比述评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陈丕基 《地层学杂志》2000,24(2):114-119
对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常用的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划分、对比方案的精度及其与海相标准分阶的对比证据进行了扼要分析和述评 ,指出东北地区陆相白垩系序列可以划分出 13个组 ,其精度已赶上了海相白垩系 12个阶的标准 ,而且许多组已找到了将海陆相地层进行对比的联系化石分子 ,亦具备了陆相地层建阶的条件。同时认为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划分对比表中以往很少表现出地层缺失 ,大多数地区似乎从下向上都存在一个完整的沉积序列 ,这是与陆相地层形成的实际不相符的 ,今后要进一步做工作。  相似文献   
112.
非线性铀成矿作用--以上第三系砂岩型铀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以滇西上第三系陆相砂岩铀矿为例研究非线性铀成矿作用。与铀矿化有关的参数可分为矿化参量和控制参量,矿化参量以及矿化在控制参量中的分布均遵从对数正态分布,控制参量(温度、压力和地球化学条件)的耦合作用对铀矿化的概率和平均品位的控制作用是非线性的,铀矿化在控制参量构成的相空间中的变化轨迹是一复杂的超曲面。非线性铀成矿作用具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3.
陆相生油及其衍生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生油而言,关键性的问题是何种地质背景是形成优质油源层和向成油转化的环境。认识之一是古气候和占构造有利因素的叠加,如“陆相、潮湿、拗陷”的学说。70年代以来陆相牛油地球化学研究在陆相油源岩的质、量,成烃转化特征、油气源对比等方面确证了陆相沉积中存在优质源岩和向成油转化的条件,并足以保证陆相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油源供给。陆相有机质的特性衍生出近年油气地学的2个热点,即煤成气、煤成油、未熟-低熟油气,并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丰收。笔者在文中提出了陆相生油的地质构架——环境控源、源控藏。  相似文献   
114.
华南及陆缘地带自元古宙以来沉积岩分布十分广泛,出露面积约占全区陆地的60%以上。其主体为陆源碎屑沉积、碳酸盐沉积、震旦纪冰成地层以及东南沿海中、新生代火山碎屑岩,后者构成滨太平洋陆缘陆相火山碎屑沉积岩系,故岩类复杂。在沉积环境方面主要以海洋,特别是滨浅海沉积为主,沉积作用均很复杂。这里是我国沉积建造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华南地区的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岩组合见表1。  相似文献   
115.
在云南先锋盆地和小龙潭盆地的超厚煤层中, 有丰富的异地成因的沉积学标志.这些成因标志揭示了2种新的异地堆积亚模式, 即“先锋亚模式”和“小龙潭亚模式”.其中, “先锋亚模式”可归纳为“湖相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 “小龙潭亚模式”可归纳为“湖相植物碎屑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综合这2种亚模式及笔者原先所建立的“阜新亚模式”和“抚顺亚模式”, 可以进一步概括出完整的中国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超厚煤层的“异地-微异地二次湖泊复合堆积模式”, 即“腐植型植物碎屑河流远源搬运→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或植物碎屑三角洲沉积+湖泊漂浮异地植物碎屑沉积+湖滨沼泽泥炭微异地堆积+湖泊原地藻类泥炭原地堆积+泥质碎屑或砂质碎屑或生物壳屑沉积→洪水、弱风暴流或水下重力流的混合和搬运作用→植物碎屑与无机碎屑的机械分异和再沉积”.   相似文献   
116.
利用岩石化学中各种氧化物及相关比值在陆相盆地沉积作用中的不同表现性质, 讨论了上黑龙江盆地绣峰组Ⅳ级层序形成的气候、水体、沉积体系及基准面变化特征.绣峰组Ⅳ级层序自下部向中部Fe2O3、Fe3+/Fe2+、K2O、Na2O等值逐渐减小; MnO、FeO、MgO、LOS等含量逐渐增高; 层序中部向上部Fe2O3、K2O、Na2O等值逐渐增大, MnO、FeO等含量逐渐减少, 显示了绣峰组Ⅳ级层序在气候旋回控制下由水体加深、气候潮湿向水体变浅、气候干旱演变的中期基准面对称旋回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为陆相盆地高频层序划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7.
陆相含煤地层的定量学研究—定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肖氏图解对比法,对潮水盆地西大窑煤田陆相含煤地层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地区陆相含煤地层的复合标准剖面,获得5个等间时间界面值,并与传统划分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定量地层(图解对比)的划分方案。依时间图解对比结果,纵向上划分出三个不同时间的煤组,并进行了远距离对比。计算出不同地段各钻孔的沉积速率,论述了各地段的沉积先后的差异、沉积速率与煤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8.
层序地层体制中的陆相储层发育规律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樊太亮 《地学前缘》2000,7(4):315-321
沉积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着陆相层序地层的形成与演化 ,并为预测陆相储层的发育与展布提供了一个参照格架。在纵向上 ,基准面旋回通过控制物源区的扩大与收缩、河流地貌的改造与变迁、沉积物的供给型式等 ,控制着储层形成条件与发育规律。基准面低位期是形成各类储集砂体和岩性圈闭的有利时期 ;在平面展布上 ,储层沉积作用受到古构造和古地理格局的制约 ,盆地内局部高地影响着水系的具体分布格局 ,古山口、侵蚀沟谷、古河道等决定着物源的搬运通道 ,古断层、古斜坡和坡折带等决定着沉积物卸载场所。因此 ,沟谷、河道等负向地貌单元与古断层、坡折带等地势梯度变化带相匹配的地理空间 ,是储集岩分布的有利所场。  相似文献   
119.
层序地展学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辉 《地学前缘》2000,7(B08):257-262
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层序学理论自1987年问世以来,在地学界掀起了一声革命,并逐渐扩展到各种类型的盆地和环境,随着层序地层学在我国各大油田的运用,获得了许多成功的实例,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层序地层学为勘探家提供了一个可预测形成油气藏的地质要素分布规律的层序格架,在油气勘探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我国目前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需要认真研究陆相层序的形成机制,寻找非构造油气藏,开展含油气大区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努力寻找新的勘探领域,重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以提高储层的预测水平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0.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厘定了构造单元,划分了聚油单元的边界。通过有效烃源岩体、排烃系数和聚集系数等研究,应用盆地模拟等先进技术,计算了石油资源量。在资源量计算可信度分析的基础上,以聚油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圈闭及经济评价、资源潜力分析和预测,确定了石油勘探有利目标区,为石油勘探决策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高勘探程度陆相断陷湖盆的石油资源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