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相似文献   
142.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把土地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3.
《国土资源》2012,(7):6-7
何为节约集约用地?所谓节约集约用地,其含义无非有三,首先是节约用地,要求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其次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4.
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流失是构成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产业结构特征、施肥方式、土壤物化性质分析,利用现场模拟试验,探讨水土生复合系统中氮素输移、分布和损失机制,量化不同情景下氮素损失量。研究表明,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素损失主要途径是通过气态(NH3、N2O、NO/NO2、N2等)、作物吸收、生物作用和淋失。气态氮损失受温度、土壤特性、施肥类型、方式与施肥量、地下水埋藏条件等因素综合制约,NO-3 N是氮淋失的主要形式。根据试验与计算结果,Ⅰ区和Ⅱ区的合理施肥的氮利用率分别为30 8%和20 8%,高于习惯施肥的11 5%和8 5%,气态损失和淋失率均低于习惯施肥。显然,施肥的合理性是控制集约化农业区氮素损失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5.
2005年11月上旬,我参加了江苏省赴瑞典、丹麦等国家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培训考察团.在考察期间,我们所到之处没有见到一个圈地式的工厂,没有看到一个半拉子工程和一宗圈而未用的土地,也没有看到一条被污染的河流.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国家尽管人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集约化利用土地的水平很高.  相似文献   
146.
近年来,鸡东县抓住机遇积极实施资源型产业升级转型战略,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坚持走“高端化、低碳化、集约化”发展之路,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以农业经济为特色,以煤炭经济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格局,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7.
沙市区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是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辖一乡四镇、五个街道,人口56万。全区国土总面积431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407平方公里,占94.3%,城市面积25平方公里,占5.7%。  相似文献   
148.
高武虎 《陕西气象》2015,(Z1):42-44
以国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背景,分析陕西省防雷技术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大项目集约化技术服务必要性,提出只有提高认识,落实防雷集约化,顺应市场发展需要,才能在改革大潮中具备竞争优势,使防雷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9.
季群  包云轩  汪婷  吴俊梅  陈粲 《气象科学》2023,43(2):155-166
昆山地处长三角超大城市群中,在热岛效应上受到了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的显著影响。利用2014—2017年昆山气象站网逐小时观测资料分析昆山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NDBI),揭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扩张对该市热岛强度的影响,并通过一套用于城市气候研究的系统的场地分类方法—局地气候分区体系(Local Climate Zones,LCZ),探讨了不同城市用地的热岛强度特征。研究发现:昆山市热岛强度总体呈现夜间强、白天弱的特征。季节变化上表现为秋季最强,冬季次之,春季和夏季较弱;昆山市城市热岛强度处于逐年增长的过程,各镇中平均年际热岛强度增长率最高可达0.19℃·a^(-1)。高热岛强度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延伸,湖陆风效应对昼夜热岛强度的分布及其变化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水体的作用,昆山市NDBI与夜间热岛强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白天的热岛强度呈高度正相关。各镇不同的功能分区对热岛效应有显著影响,且当各镇的平均NDBI每增加0.1时,白天平均热岛强度会增加0.16℃;不同LCZ类型的热岛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地块城市化程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密集低层建筑区(LCZ 3)和工业厂房(LCZ 10)的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开阔低层建筑区(LCZ 6)与茂密树木区(LCZ A)热岛强度表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森林绿地(LCZ A、LCZ B)对热岛效应有缓解作用;水体(LCZ G)在白天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在夜间则会加剧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50.
磷是云南的优势矿产,资源潜力大,富矿比例高,发展前景好,产业有基础,应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磷矿运输、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