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中国南方地区2008年1月份出现的低温阴雨雪(冻雨)和冰冻天气,本文首先探讨了该地区的经向垂直环流和纬向垂直环流的异常特征,发现与多年平均相比,2008年1月沃克环流偏弱,反哈得莱环流偏强。接着通过统计方法揭示了中国南方地区气温异常与大气热源异常的同期相关关系,发现在太平洋中高纬地区存在着一对与中国南方地区气温互为相反关系的区域。  相似文献   
62.
李小龙  谷松岩  刘健 《气象》2009,35(5):3-9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南方地区地面积雪的覆盖范围等灾害信息对于气象公共服务、决策服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开展的被动微波积雪研究,多关注高纬度、极地地区或高原地区的干雪状况,薄雪、湿雪的判识问题较少有人触及.而我国冰冻灾害期间,南方地区由于处于较低纬度带,昼夜温度在0℃上下起伏,雨、雪、雨夹雪天气的轮替,地面积雪恰恰多为湿雪、薄雪.积雪雪层由于液态水的存在将大大改变观测辐射信号,雪内少量液态水就能导致微波亮温值急剧上升.利用南方地区积雪冻融变化时微波亮温昼夜之间的差异变化,使用被动微波数据(DMSP-SSM/I)建立了对低纬度南方地区积雪监测的一种补充方法,结合其他积雪产品,可以获得更加完整的低纬度地区积雪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63.
湖南省历史罕见的一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稳定维持阻塞形势的环流背景下,2008年1月10日-2月2 日中同南方地区连续经历了4次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应用多种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在对该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了受灾最为严重的湖南省冰冻分布地域特征、多种气象因子及特殊地形对冰冻强度的影响,并对造成降水性质差异及强冰冻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高纬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及南支槽是造成此次持续性雨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持续而强盛的水汽输送对雨雪冰冻的强度和范围起重要作用;冰冻形成与增长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地面日平均温度、700 hPa风向风速、逆温强度及冷垫厚度对冰冻强度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当冰冻形成条件具备后,融化层及冷垫越深厚、地面日平均气温越低则冰冻发展越显著.若700 hPa维持强盛的西南急流、850 hPa持续偏东北风时,最有助于逆温加强,冷垫增厚.强冰冻的预报着眼点应关注700 hPa附近的剧烈增温、增湿及850 hPa以下的强降温;近地面层丰富的过冷水滴和叠置于深厚冷气层之上的暖性"逆温层"的建立和维持是大范围强冰冻天气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湖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对冰冻的持续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4.
采用客观检验方法,就AREM模式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预报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AREM模式对地面气温预报比较成功,对降温过程显著的成都、重庆、贵阳三站的降温起止时间,降温过程中温度的时间演变特征预报均与实况吻合较好,且预报温度值误差亦较小;对降温不明显的昆明和拉萨站,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温度的波动,只是预报温度值误差较大,尤以拉萨为最.此外,AREM模式对此次过程的最大降温区也有较好的预报.从过程平均的Ts评分看,AREM的降水预报能力相对弱于T213和日本模式.  相似文献   
65.
2008年初桂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特征及预报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008年初桂林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开始、发展及转折结束三个阶段的介绍,揭示了该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影响范围大、阴雨时间多、多种灾害天气并发、经济损失重等特点.结合欧亚范围气候形势及特点,对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形势作了分析,指出拉尼娜事件和异常的大气环流是此次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利用大气环流、海洋、天文以及宜昌单站气象资料,对2008年初宜昌市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欧亚地区出现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导致2008年初宜昌市乃至我国南方大范嗣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直接原因.南海夏季风的季节转换偏迟与这次灾害天气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拉尼娜事件对这次过程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对这次灾害天气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使用NCEP资料,利用波谱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954年12月26日至1955年1月18日和2008年1月11日至2月1日两次长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的物理量波谱演变。结果发现:(1)40°N纬圈优势波由4波转2波且纬向动能高值区位于35°N时,有利于湖北省维持低温雨雪天气;(2)低温雨雪过程开始前,高纬和低纬分别有纬向动能高值区,过程结束前,35°N纬向扰动动能高值中心或北跳或南移;(3)低温雨雪过程开始前,30°—35°N的长波角动量先辐合,超长波角动量后辐合,过程开始后,35°—55°N负的超长波角动量转正。  相似文献   
68.
选取2008年广东省80 a一遇的低温雨雪、建国以来登陆中国时间最早的台风"浣熊"、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龙舟水"等几个典型极端天气事件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了导致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和历史上较强的拉尼娜事件是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重要原因;拉尼娜事件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线偏北为"浣熊"成为登陆广东最早的台风提供了条件;南海季风爆发、西南季风强盛、副热带高压西脊点偏西和偏南、南亚高压偏弱、南海暖湿气流和地面低压槽长时间维持造成了2008年历史罕见的"龙舟水"。  相似文献   
69.
本对青海省2002年4月3日20时至4日08时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以揭示产生高原春季强降水的一些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进一步加深了对高原地区春季强降水天气的认识。  相似文献   
70.
王桂萍 《气象》1989,15(6):《气象》-1989年15卷6期-58-61.5页-《气象》-1989年15卷6期-58-61.5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