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的火山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非常快,并不断在许多盆地发现了优质火山岩储层,其中风化壳型储层作为非常重要的火山岩储集体类型而倍受重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风化壳型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储层物性非常好。通过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的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取心、镜下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分析化验资料,并结合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点,初步建立了该区的风化壳储层的发育模式,将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带: ①最终分解产物带; ②水解带; ③淋滤带; ④崩解带; ⑤未风化带(母岩)。淋滤带储集物性最好,该区风化淋滤是改善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新疆阿克苏地区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金有  贾承造  邬光辉  徐备 《岩石学报》2010,26(8):2513-2518
阿克苏露头区多条震旦系地质剖面研究揭示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作用识别标志主要有区域性不整合面、大型洞穴垮塌角砾岩、溶洞、溶孔及高角度溶沟、溶缝等。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垂向分带结构以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为主,垂直渗流带发育较弱或不发育。水平潜流带以发育大型洞穴垮塌堆积体及蜂窝状溶洞群为特征,深部缓流带以发育孤立溶洞为特征。区域古岩溶特征及垂向分带结构对比表明,阿克苏露头区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模式为高潜水面缓坡型古岩溶。  相似文献   
93.
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立军  李景阳 《地质科学》2001,36(4):395-401
氧化铁矿物是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主要矿物成分和重要结构单元。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穆斯堡尔谱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的氧化铁矿物主要有针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氧化铁矿物组合、含量和化学成分随成土环境和风化强度在剖面中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这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红色风化壳成因与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对广东共和稀土矿花岗岩风化岩风化壳剖面下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发现在0.2-12m深度范围的样品均有微生物存在,在0.2-3m深度范围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类型有细细菌(包括牙胞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杆菌,奈瑟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球菌以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厌氧菌)、真菌(包括曲霉属黑曲和黄曲、青霉属、毛霉属、酵母菌)和放线菌。利用风化壳中的各种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对稀土矿样进行稀土浸出实验,并与蒸馏水和不加菌液的培养液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混合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浸矿,稀土元素的浸出量明显增加,浸泡液的pH值降低;②真菌类(毛霉属、酵母菌、曲霉属、青霉属)对稀土的浸出量最高,然后依次为发酵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属、放线菌、发酵芽胞杆菌属;③细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代谢产物改变介质的pH值有关;而真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直接吸附和吸收稀土元素以及其代谢产物与稀土元素的络合作用有关;④与硫酸铵的浸出结果相比,微生物所浸出的稀土元素δCe较大、δEu值较小、(La/Sm)N和(Gd/Yb)N)的比值较低,结果与稀土元素在华南风化壳稀土矿风同间面中不同层位的变化规律一致。实验结果说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分异作用具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
从化学动力学及热力学、流体动力学和弥散动力学角度,建立了接近实际地质条件的古风化壳储层岩溶斜坡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对模型的承压流、潜流模式流体-岩石系统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研究,得出岩溶斜坡剖面上孔隙发育带和孔隙充填带的 利区和古风化壳储层孔隙演化分布规律,并探讨了相关非构造圈闭模式及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奥陶系天然气的赋存分布以风化壳最具工业价值,另一类尚待进一步勘探研究的天然所则分布于奥陶系内部或盐下,对这两种分布形式的天然气,在通过天然气组分,同位素以及相伴生的凝析 化学特征研究对比的基础上,与其可能来源的烃源岩层即上覆石炭系煤系烃源岩和奥陶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生源地化特征相对比,结果表明塔巴庙区块北部以鄂5-鄂8井为代表的奥陶系风化壳工业性天然气具有双重母质的混合型天然气特征,即来源于上古生煤成气和下古生界油型气,该区南部以伊24井为代表风化壳非工业性天然气则来源于奥陶系典型腐泥型面因的有机质;对于奥陶系内部或盐下天然气显示而言,均属单一海相碳酸盐岩来源的油型天然气,因此,奥陶系风化壳相对发育与生烃气强度中心相叠合的区域是当前在勘探上古生界时兼顾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最佳地区。  相似文献   
97.
REE Biological Metallogeny —A Preliminary Study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Five species of bacteria have been found in granite-weathering profiles of Ore District 701.They tend to decrease in varieties and quantities from the upper part down-ward, and no bacterium has been brought up below the depth of 10 m.The simulating experiments done by using humic acid of small molecular weight ,and decanedioic acid extracted from the samples and the bacteria mentioned above have shown that:(1)The dissolving rates of REEs from humic acid original rock or decanedioic acid original rock are lower than those from humic acid bacteria original rock or decanedioic acid bacteria original rock.The presence of bacteria may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REE-organic complexes and make the complexes increase in quantity.Aminoacids in the bacteria are involved in coordination balance.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mplexes tend to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lexes,i.e., the dissolution, complex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EEs from the original rocks will be accelerated.(2)The metabolism of microorganisms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keeping a pH environment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相似文献   
98.
崔焕敏 《铀矿地质》1994,10(4):249-253
在城市建设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应用物探方法探查地基坚固性,是一卓有成效的方法。本文论述了应用多源排列电阻率测深法及坑道-地面电阻率法在北京中国新闻学院及八王坟地铁站所取得的良好成果。该成果已经验证,并为生产部门采用。  相似文献   
99.
毛志中 《贵州地质》1994,11(2):122-132
桐梓柏箐保护区由两座高耸的向斜山──柏枝山和箐坝大山组成。向斜两翼陡,核部缓。核部主要为二叠系灰岩,地形坦缓。翼部志留系页岩分布在比高1000m左右的陡坡上。两山之间为深切峡谷。由此构成了两大基本的土地类型,其一为石灰岩平台高地,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凉湿润,宜于发展与阔叶树混交的方竹林;其二为页岩坡地,除了一部分宜农而外,大部分陡坡地带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剧烈,应退耕还林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此外,河谷中少量的新冲积层坝地和箐坝大山上占有一定比例的三叠系紫色页岩丘陵,是肥沃的农用土地。  相似文献   
100.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约 《地层学杂志》1994,18(3):207-211
黔南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底部存在的古风化壳层和其之上的底砾岩,为一次地壳相对上升,海平面下降的上升运动,表明独山组内存在着沉积间断。建议将此古风化壳之上的原“独山组鸡窝寨段”修订为“鸡窝寨组”,代表中泥盆世晚期较独山组更大海侵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