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60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和要求,从我校鱼类增养殖学课程建设实际出发,以强化实践、培养高素质"三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72.
1引言海洋食物网是维系海洋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海洋食物网研究是通过对多种海洋鱼类食物关系的综合分析,了解其种间关系,阐明营养级的能流途径,可为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3.
鱼类感染龙江血居吸虫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连续切片法对人工感染有龙江血居吸虫的鲫鱼苗和金鱼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龙江血居吸虫成虫以寄生于鱼体的心脏为最常见,其它依次为前主静脉及其分支,后主静脉及肾门静脉,肝静脉及肝门静脉系统,动脉球及腹大动脉,鳃部动脉,较少寄生于右颈下静脉,尾静脉。成虫对宿主无明显的致作用。鱼体的鳃丝、肾脏、肝脏、心脏组织是龙江血居吸虫虫卵数量分布较多的部位,脾脏、脑及鳍膜基部组织中也有少量虫卵分布。龙江血居吸虫对宿主的致病主要是由虫卵引起的。鳃部的虫卵可引起鳃丝肿胀变形,毛蚴逸出时即引起失血、炎症反应乃至死亡;累积在肝脏、肾脏、心脏中的虫卵常形成有结缔组织包被的纤维结节。  相似文献   
874.
东海、黄海底层鱼类数量分布季节变化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程家骅 《海洋学报》2008,30(4):123-130
根据2000年春(4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季东海、黄海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海域鱼类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R型分析发现,春季关系最密切的鱼种有4种:斑鳐、凤鲚、海鳗和黑鳃梅童鱼;夏季有5种:鳀、小黄鱼、黄鮟鱇、绿鳍鱼和长蛇鲻;秋季也有5种:带鱼、灰鲳、虻鲉、日本鲭和小黄鱼;冬季有3种:带鱼、鳄齿鱼和发光鲷。历史资源调查证实,夏季的这5个鱼种之间以摄食与被摄食关系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季节关系密切的鱼种所聚集分布的水域,正是这些鱼种各季对应的生理周期洄游分布的主要水域。根据Q型分析可以得到各季的综合优势鱼种及其优势分布水域,发现带鱼和小黄鱼是东海、黄海渔业资源的绝对优势鱼种,除了带鱼、小黄鱼以外,其他的综合优势鱼种都是一些价值较低的、生长速度较快的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875.
五种海洋鱼类消化道G细胞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胃泌素多克隆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黄鳍鲷(Sparus lat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褐篮子鱼(Sigauns fusces-ens)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消化道胃泌素细胞(G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别和定位。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G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直肠偶见。黄鳍鲷G细胞仅在小肠发现。牙鲆G细胞大量位于幽门胃和小肠。褐篮子鱼G细胞在幽门盲囊和小肠有少量分布。大弹涂鱼G细胞在贲门胃、幽门胃和小肠均有出现,大量分布于幽门胃。5种鱼类G细胞主要出现在胃和小肠的分布状况,与胃泌素调节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相一致。5种鱼类G细胞形态类型多样,提示了胃泌素以不同的内分泌方式参与消化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76.
鱼类干扰素功能及信号转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在用鸡胚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了干扰素(Interferon,IFN)[1],其后人们迅速地对干扰素的性质、诱生原理以及与其相关的细胞因子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20世纪后20年,哺乳类IFN系统的分子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随之对低等脊椎动物的IFN系统基因及其分子机制也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877.
综述了鱼类苏氨酸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涉及苏氨酸的营养生理功能,鱼类对苏氨酸的需要量,评价鱼类苏氨酸需要量所采用的指标,饲料中苏氨酸缺乏和过量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以及苏氨酸与其它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78.
879.
There are 3048 species offish occurring in the China Seas (CS), of which at least 2321 species are fou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belonging to 35 orders, 236 families and 822 genera. The fish species diversity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biogeography, biostatisties, fishing methods, etc. It is found that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biological fact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aunas, and there are two fish faunas in the SCS, one in the north and another in the center and south. This regional division is of value for sustainable fishery production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相似文献   
880.
新疆柯坪中古生代无颌类及鱼类新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立伍  潘江  赵丽君 《地球学报》2007,28(2):143-147
本文记述了新疆柯坪志留纪塔塔埃尔塔格组中发现的盔甲鱼类一新种,张氏南疆鱼 Nanjiangaspis zhangi sp.nov.)和汉阳鱼类一未定种(Hanyangaspis sp.).前者以横椭圆形的前中背孔,7对侧横管,2对背中管等特征归于南疆鱼属,并以瘤点状纹饰等特征区别于南疆鱼属型种;后者的前腹片特征和雪花状纹饰表明其归属于汉阳鱼类,在前腹片形状上与属型种稍有一些区别.文中还记述了一件发现于克兹尔塔格组的节甲鱼类化石(Arthrodira ind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