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50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5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京城区广场分布、辐射及其文化生产空间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生产空间。文章首先选择北京城区广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了三级广场的分布状况,结合人口分布对广场分布进行了评价;其次调查了北京城区一个典型剖面上的4个广场,用格林方法确定了4个广场之间的空间分割点,并依据对广场活动者的调查,确定了每个广场的空间辐射范围的平面形态,从而确定了这4个广场文化生产空间的大致范围;第三,调查了广场的文化活动类型,并将活动类型的差异与城市文化空间的圈层进行了比较,从而解释了广场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结论是,城市广场的建设属于城市实体空间建设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自觉的、理性的行动,本着公平的原则建设广场,将使城市各个地方的居民具有依托广场开展文化活动的可能,并借助广场创造城市新的多元的文化。  相似文献   
62.
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地震事件波形的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地震事件波形数据的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该系统利用GMT,SAC作为后台处理软件,通过perl,Unix Shell程序实现首都圈地震事件波形数据的网络发布。  相似文献   
63.
周李  吴殿廷  虞虎  王永明  马腾  胡灿 《地理科学》2020,40(2):298-307
采用网络游记文本数据,结合爬虫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北京市“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城市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存在不均衡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节点的的影响控制能力强,新兴旅游吸引物的集聚能力相对较弱,受不同类型节点的路径依赖效应的影响,这种差异存在动态扩大特征。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显著的等级分层结构和节点分散分布特征,传统游憩场所是城市旅游流的核心节点,外围发育的旅游节点较分散且规模能级提升空间较大。城市旅游流拥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倒逼效应和联通效应。  相似文献   
64.
王颖  段霞  吴康 《地理科学》2020,40(5):786-792
剖析北京“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在针对“新鸟”进笼“老鸟”去哪问题,“老笼”空间结构合理优化问题,“老鸟”涅槃“新鸟”培育问题,“老鸟”和“新笼”承接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完善京津冀产业链协作,“腾笼换鸟”拓展区域联动发展空间;东西城合并成首都特区,“腾笼换鸟”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切实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腾笼换鸟”提升企业内在动力机制;规划建设“微中心”小城镇,“腾笼换鸟”促进北京人口有效疏解的建议。  相似文献   
65.
北京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通过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利用北京地区20个气象站点44年(1961-2004)观测的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年平均降水量总趋势以每年1.72 mm的变化率减少,这种减少主要是由夏季、冬季降水量减少所引起的,尤以夏季最为显著,变化率为-3.26 mm/a,而在春、秋两季降水量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34 mm/a和0.77 mm/a。降水期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2.5%。在空间上,年降水量的高值区位于山前迎风坡一带,大致呈带状自西南伸向东北,高值区的西北、东南两侧雨量逐渐减少。市区形成一个明显的下降中心,其中海淀区年均减少3.7mm,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66.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金波 《城市地质》2007,2(3):26-30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岩溶洞穴景观和峰丛地貌景观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大石河流域发育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自上而下,依次发育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将其连为一个洞系,其水源补给点在大石河上游,排泄点为孔水洞。周口店猿人遗址属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洞穴。拒马河流域发育中元古界雾速山组白云岩,岩溶洞穴包括云水洞、仙栖洞、龙仙宫和三清洞,均属唐县期夷平面时期的产物。拒马河流域地层平缓的中元古界雾速山组峰丛地貌区东从张坊起,西至大沙地,南临笔架山,北抵石人峰,流域面积395km~2,其中碳酸盐岩岩石面积占360km~2,山体上部的岩石被溶解,形成峰丛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67.
2003-2017年北京市地表热力景观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2003-2017年MODIS地表温度数据,分别从数量、形状和结构角度揭示北京市不同季相和昼夜间地表热力景观时空分异特征,并进一步通过热力等级变化图谱及质心迁移轨迹揭示城市热力景观空间演变规律,探究热力景观等级转换生态过程。结论如下:① 城市地表热力景观季节和昼夜空间特征差异显著;② 中温区在城市热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白天中温区是最不稳定的热力景观等级;夜间次低温区和次高温区不稳定性增加;③ 地表热力景观等级变化以稳定型占主,反复变化型和前期变化型次之。地表热力景观等级通常呈现逐级递增或递减规律,山区呈现逐级降温趋势,北部城郊—山地交错地带表现出次低温和中温的反复转向,南部地区有一定的升温趋势;④ 2003-2017年高温区面积增大且质心向城市中心集中,低温区质心向城市外围扩散。生态涵养发展区对北京市地表热力景观质心迁移贡献率最高。热力景观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变规律可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8.
The concepts of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both academic inquiry and government policy. Although notabl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erms of evaluating both these variables, most researchers have utilized a traditional analytical method that incorporates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pplying a "pressure-support", "destructiveness-resilience", and "degradation-promotion"("PS-DR-DP") hexagon interaction theoretical model, we divided carrying capacity into these three pairs of interactive forces which correspond with resource supporting ability,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risk-disaster resisting ability, respectively. Negative carrying capacity load in this context was defined to include pressure, destructiveness, and degradation, while support, resilience, and promotion comprised positive attributes. The status of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was then determined via the ratio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ibution values, expressed in terms of changes in both hexagonal shape and area that result from interactive forces. In order to test our "PS-DR-DP" theory-based model, we carried out a further empirical study on Beijing over the period between 2010 and 2015. Analytical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city is now close to attaining a perfect state for both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the latter state in Beijing increased from 1.0143 to 1.1411 between 2010 and 2015, an improved carrying capacity despite the fact that population increased by two million.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value also reached 0.7025 in 2015, indicating that the city approached an optimal loading threshold at this time but still had space for additional carrying capacity. The findings of our analysi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to enable the city of Beijing to control population levels below 23 million by 2020.  相似文献   
69.
北京市居民地铁出行出发时间弹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城市转型进程的加快,交通需求不断膨胀,导致大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以调节出行者的选择行为为核心要素的交通需求管理理念成为相关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但现有研究也表明,交通需求管理对出行弹性较高的出行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而对出行弹性较低的出行调节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加强出行弹性等居民出行行为研究日益迫切,而公交刷卡数据等新的时空数据为居民复杂出行行为的挖掘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利用北京市2014年3月地铁刷卡数据,以出行者出发时刻的可变性来测度出发时间选择的可改变程度,对居民地铁出行出发时间选择弹性进行测度,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 北京市地铁出行的居民出行弹性平均值为0.521,出发时间选择弹性整体上较大,表明北京居民出发时间选择相对较为灵活;② 北京市居民地铁出行弹性存在时空差异,居民个体休息日出行弹性高于工作日,一天中高峰时段出行弹性高于非高峰时段;③ 居民出行弹性存在空间自相关,倾向于在空间上发生集聚,存在明显的冷热点区域;内城居民的出行弹性明显高于城市外围居民。  相似文献   
70.
2006年4月17日北京特大降尘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4月17日北京遭遇了近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降尘天气。分析了降尘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洛川马兰黄土和几次北京降尘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次北京降尘与洛川马兰黄土具有相似的元素分布模式,表明与黄土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并在搬运过程中经历了充分的混合,同时,北京降尘与黄土相比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表现为北京降尘中Mg、Na相时富集,Ca明显亏损并含有较高的烧失量,降尘CIA值较低,表明降尘源区化学风化程度较弱,处于化学风化的初始阶段,降尘∑REE显著高于黄土,同时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也较黄土高,4次北京降尘间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对比表明,粒度是影响重稀土元素间分馏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