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S7.0地震,成都地震基准台距此次地震震中约255km,震前该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趋势性异常。对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秒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显示,谐波振幅比在九寨沟MS7.0地震前表现出下降—转折—恢复上升的异常变化形态,地震发生在异常恢复期,同时,异常表现出由长周期向短周期迁移、SN向与EW向变化不同步的特征,芦山MS7.0地震前成都台地磁谐波振幅比亦呈现了相似的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2.
钱家栋  张学民  王亚璐  李雪浩 《地震》2018,38(2):107-116
本文针对汶川大地震前位于源区特殊部位的成都台NE测向地电阻率的大幅度趋势下降过程, 以测区地表地电阻率变化与测区内部介质(真)电阻率变化的物理联系的理论为依据, 模拟了测区底层因受孕震过程影响出现一个电性变化区域, 计算了该区域电阻率变化的程度以及其上界面逐步(向上)扩展对成都台地表装置系统地电阻率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底层电性变化区域介质电阻率发生某种减小时, 在成都台的装置系统上测到的地电阻率确实会下降, 下降的幅度随着变化区域上界面向上的扩展而单调增大; 变化区域电阻率减小的程度越大, 这种影响也会更显著。 对于成都台7%的趋势下降异常而言, 从数值模拟的角度来看, 变化区域的电阻率变化可以取多种可能的量级, 不过不同量级的变化与其相应的上界面位置有关, 例如: 底层变化区域真电阻率下降幅度达20%左右时, 变化区域上界面到距地表430 m时, 地表装置视电阻率下降可达1%, 其影响才开始为地表装置系统所识别; 而要解释地表视电阻率有7%左右的视电阻率下降变化, 则要求这个变化区域的上界面上升到距地表122 m左右。  相似文献   
143.
基于POI数据的成都市区生活设施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成都市三环路内高德地图POI等数据,以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医疗教育等5类生活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法、Getis-OrdGi*统计指数热点探测及改进的CRITIC权重赋值法等对POI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分布热点探测及空间分布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成都三环路内各类相关生活设施的空间分布、聚集热点区域、配套完善程度均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呈现成片聚集、按环发散、多中心分布及多主干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4.
成都平原红土堆积的风成成因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都平原地区的红土剖面一般由3部分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成都粘土层、网纹红土层、河流相砂砾石层.文章对位于成都双流的胜利红土剖面样品的粒度、石英颗粒表面形态以及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甘孜地区的典型黄土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红土剖面中的成都粘土、网纹红土层是以具有风成特性的细颗粒物质为主,并且其粒度分布及粒度参数特征与甘孜地区典型风成黄土样品非常相似,而与该剖面中下伏的河流相样品有很大不同.成都粘土及网纹红土样品的石英颗粒与甘孜黄土及北方黄土一样,大多数都呈不规则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红土堆积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甘孜黄土也非常相似.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成都平原红土剖面中的成都粘土及网纹红土层属于风成成因.本次分析结果结合以前的研究表明,第四纪中期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冰期时植被覆盖率的大幅度降低,而青藏高原在此时期的快速隆升可能是形成该区环境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5.
成都经济区As等元素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2004年8月—2005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德阳等6万km2的农田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样品采集,共采集干、湿沉降样品28件,分别测试干、湿沉降中B、Mo、Mn、Zn、As、Cd、Hg、Pb、K、Ca、Na和Mg元素含量,计算获得各元素的年沉降通量;其中4种有害元素年沉降通量平均值分别为As2.77mg.m-2.a-1、Cd1.77mg.m-2.a-1、Hg0.10mg.m-2.a-1、Pb45.95mg.m-2.a-1。应用主成分分析对大气干湿沉降中各元素进行区分,取得了相当好的结果。其中第一主成分为Hg、Pb、Zn、Cd、Mo和As;第二主成分为K、Mg、Na、Mn和B;第三主成分为Ca。主成分对原始变量解释度达到94.88%,第一主成分说明Hg、Pb、Zn、Cd、Mo和As是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将各干湿沉降接收点元素沉降通量与相应点位土壤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b、Hg在两种介质中相关性显著,说明土壤中Pb、Hg积累与大气干湿沉降具有密切关系,其他元素来源则更为复杂。通过不同地区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的比较发现,各地区元素沉降通量差异明显,其中成都和德阳两地As、Cd、Hg、Pb沉降量显著较高,说明沉降中污染元素来源与不同地区工矿企业类型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6.
成都平原西部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本文依据1∶20 万都江堰幅区化资料,讨论了在成都平原西部灌县、彭州市、温江及大邑等县部分地区土壤中,对人体和农作物有益、有害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探讨了它们在农业、环境及地质填图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7.
扼要说明了成都平原深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目标、意义,本区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的可行性及适应性。并详细论述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在矿产资源、农业、环境方面的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8.
成都城市区域小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成都市12个自动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成都市区域小气候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成都城市热岛现象并非出现在城市中心区,而是北部和东部工业区,其平均气温相对较高,降水量偏多;南部文化区平均气温最低,风速最大;西部旅游居家区气温年变化最小,且有冬暖夏凉的特征,降水量偏少;城市中心区风速最小.  相似文献   
149.
2014年5月,对四川成都郫县马街遗址古洪水事件做了调查,该遗址经度为103°55 ′ 39″E,纬度为30°53′37.1″N,遗址海拔为黄海高程499.758m,遗址的2014CPMT1-T2探方中有古代生长在地下的树根1处、冲刷带来的独木舟1处、古树干9处.经光学方法鉴定,其中的古树根和古树木主要是秋枫树(Bis...  相似文献   
150.
正20141243Chen Ge(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PetroChina,Hangzhou 310023,China);Si Chunsong Study on Sedimentar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of Fan Delta Sand Body(Journal of Ge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