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成都地区雷暴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6~2000年成都地区的雷暴资料,分析得到:成都地区的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430之间,属雷暴较多的地区之一。季节性显著,冬季无雷暴,盛夏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数的2/3左右。地域性强,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对雷暴的发生有促进作用。雷暴天气过程的分析为作好雷暴发生时空域预报提供了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
以"外部利润——产权界定——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主线,对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了制度经济学解析。研究发现,制度创新空间的形成、土地的增值收益、土地规模利用效应和土地集约利用效应构成了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外部利润。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规模和集约利用效应,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健全基层组织治理机制。要采取诸如放松法律限制、加强理论研究、规范机制建设等措施,从而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3.
以四川省成都市为研究区,利用2014年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提取该区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并结合经济、交通、生产耗能等基础统计数据,构建碳-氧平衡分析模型,对2014年碳氧收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碳-氧平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2014年碳平衡系数为-0.049,氧平衡系数为-0.503。由于成都市东中西部社会活动功能差异和土地覆被类型分布不均,导致成都市19个行政区的碳氧平衡差异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降低碳释放、社会经济活动和生态空间格局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可为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房价的快速上涨和城市内部房价的巨大差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调控房价,防止局部区域房价过热势在必行。本文从城市空间功能的视角出发,以成都市2016年房价为例,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公共服务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均房价为8480元/m2,并从市中心沿交通环线和放射状干线同时向郊区递减,形成圈层加放射格局,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医疗、金融和教育服务)对房价的影响以第三圈层和西南方最为显著,且高于城市层面上整体的影响。公共服务对房价的影响显著受不同区域的空间功能差异的影响,公共服务和空间功能差异会加剧房价的分异格局,并推动局部房价过热。因此,显著地受到在房价调控中,不仅要有传统的金融、经济政策,还要注重空间功能和公共服务的优化。  相似文献   
35.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成都盆地物源分析与水系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成都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夹于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盆地中充填了3.6Ma以来的大邑砾岩、雅安砾石层和晚更新世—全新世砾石层,其物源均来源于盆地西侧的龙门山,具横向水系和单向充填的特征。本次以物源区分析作为切入点,以岷江和青衣江水系为重点,采用砾岩成分分析、砂岩岩屑成分分析、重矿物分析和砾石的地球化学分析等基本方法,开展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古水系重建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盆地主要有两个物源区,其中成都盆地北部的都江堰街子场、崇州白塔山、大邑白岩沟、大邑氮肥厂、彭州丁家湾、彭州葛仙山等剖面中的砾石层在碎屑成分、重矿物和花岗岩砾石的地球化学成分等方面相似,应为古岷江的产物,而其与现代岷江在砾岩成分和重矿物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则表明古岷江可能存在改道的现象;成都盆地南部的庙坡剖面和熊坡东剖面中的砾石层在碎屑成分、重矿物和花岗岩砾石的地球化学成分等方面相似,应为古青衣江的产物,但其流向却与现代青衣江的流向不同,表明熊坡背斜是在大邑砾岩沉积之后隆起的,它的隆起迫使古青衣江改道。  相似文献   
36.
王梅梅  杨永春  谭一洺  刘润 《地理学报》2015,70(8):1296-1312
1978年以来,中国家庭小型化趋向非常显著,尤以代际分居为核心诱因,代际分居对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乃至住房市场都构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中国的代际分居现象及其机制和西方社会存在根本的不同,此文讨论了转型期基于代际分居率和家庭生命周期的中国城市居民分/合居行为的概念模型,随后选择成都市主城区进行了实证,因为该地区不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户籍居民的老龄化趋向明显,而且兼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耦合影响。与西方发达社会基于家庭生命周期先合居、后分居的规律不同,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居住行为呈现出合居—(小)分居—合居—分居—(小)合居—(小)分居—(小)合居的变化过程。采用2012-2013年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后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方法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居民分/合居行为的显著性和正负影响,并对不同年龄段的城市居民家庭代际分/合居行为的代际分/合居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 文化程度、配偶健在、家庭人均收入、父母应帮子女成家、父母应帮子女买房、与子女/父母代际分居意愿、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安静/热闹偏好、卫生习惯、居家习惯和私密空间习惯与家庭代际分居率正向显著;② 年龄、家庭居住面积、父母应帮忙抚养孙辈、(子女)应该养老、父母/子女应临近居住、养儿防老、养育习惯等变量与家庭代际分居率负向显著;③ 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代际分/合居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7.
以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M_S8.0)为研究对象,选取震前2007年7月—2008年6月成都地磁台的观测数据每月计算一个低频段功率谱峰值,并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和2012年7月—2013年6月两个时间段的资料作同样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成都台2007年7月—2008年6月的低频段功率谱峰值震前出现一些幅度较大的变化,而另外两个时段则显示较为平稳的低频段功率谱峰值。作为对照,对西昌台同时段资料也作相同的处理,其结果显示震前未出现和成都台类似的异常结果。结合其他研究结果,初步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汶川地震(M_S8.0)有关联,且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震中距有关,但其发生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这一结果对于震磁关系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8.
成都市体验性网络团购市场发展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验性网络团购模式正在对城市商业空间产生显著影响。以团购商品信息量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矢量数据符号法和空间插值法对成都市团购市场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餐饮、娱乐、生活和旅游酒店类团购信息在各商圈分布的集中化程度与摄影类相比较低。成都市中心区域的团购市场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了以春熙路商圈为核心的综合商业型热点区和以建设路商圈和双楠商圈为核心的生活服务型热点区。市场原则下团购市场发展的空间公平性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市中心区域。团购市场发展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其空间发展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实体商业空间布局、消费者规模空间格局和区域可达性等;“时间距离”对团购市场区位特征产生的摩擦阻力已经超过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39.
刘应平  喻成燕 《中国地质》2012,39(3):804-810
通过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成都平原区土壤中Cd高含量区的区域分布特征和第四纪分布的空间响应关联。在绵远河、石亭江流域冲积物中存在Cd含量高值区。在同一流域Ⅰ、Ⅱ级阶地→Ⅲ级阶地→Ⅳ级或Ⅴ级阶地冲积物中Cd含量逐渐降低。发育于龙门山的河流(绵远河、石亭江)沉积物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系沉积物。Cd高含量分布区与不同级次的阶地相吻合的特征表明其控制因素显著,属于地质作用的产物。这一结论与多数研究者认为的人为因素引起的具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0.
成都经济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成都经济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和有益元素含量高低的测定,参照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质量进行地球化学分等,最终进行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成都经济区土壤质量以Ⅲ、Ⅳ等为主,占调查面积的56.05%左右,土壤较清洁,养分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其次是Ⅴ、Ⅵ等,占总面积的39.02%左右,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现象,养分低,应加强管理;Ⅰ、Ⅱ等土壤面积仅占4.95%,是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区域,应注意强化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