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9篇
  免费   1529篇
  国内免费   2255篇
测绘学   528篇
大气科学   2211篇
地球物理   2059篇
地质学   3788篇
海洋学   1112篇
天文学   128篇
综合类   481篇
自然地理   133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转变地勘单位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各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地勘单位的经济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地勘单位经济增长方式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优化认识、优化资金配置、优化资本运行机制、优化内部管理、优化经营规模、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等六个方面是转变地勘单位经济增长方式可选择的主要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42.
0.8MaB.P.以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靳鹤龄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8,18(2):97-104
根据地表沉积相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映,着重讨论了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形成时代、演化过程和气候变化。沙地早在中更新世中期的0.8MaB.P.就已出现,经历了强烈发展、缓慢发展槿相对稳定和缩小与固定的多次迭覆更替,并呈不断扩大趋势。与此同时,气候也经历了冷干和暖湿的多次变化,并表现出不断向干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3.
从快速 Hartley变换 (FHT)基本概念入手 ,给出了 Hotine核在平面近似、球面近似、Molodenskii近似下的反演模型。另对 FHT处理中所需的坐标转换以及边缘效应等问题加以讨论。同时 ,为了改善长波特性的重力场信息 ,利用 M阶次的参考重力场对上述 Molo-denskii模型进行了改化。  相似文献   
944.
In this paper,a variational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solving theclassical gravimetric,satellite gravimetric and satellite altimetric mixed typeboudary value problem to obtain the potential coefficients.According to thisprinciple,classical gravimetric data(height measured by geometric levelling orheight triangulation),satellite gravimetric data(height measured by satellitegeodesy technique)and satellite altimetric data can be used jointly to calculate thepotential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945.
提出内蕴大地边值问题,使得有可能利用重力场边界观测研究地球重力场的内蕴结构。文中构造了椭球问题的迭代逼近求解程式,并给出了具体解式。  相似文献   
946.
冻结粉土动强度的荷载效应及长期极限动强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忠言 《冰川冻土》1998,20(1):42-45
荷载效应包括速率效应和疲劳效应两部分.速率效应使冻土的动强度和退荷回弹动弹模随应变速率加快而提高;疲劳效应使冻土的动强度随振频增加而下降,但在低应变速率下却使动强度略有提高.在高应变速率下动强度大于静强度,在低应变速度下动强度小于静强度,其间存在一个临界应变速率.通过动强度-破坏振次关系,可确定长期极限动强度.  相似文献   
947.
华北克拉通不同时代基性火山岩存在向富集方向演化的趋势,并出现明显的Ar-Pt界限和新生代异常.元古宙基性火山岩比太古宙富集大部分高场强元素(HFSE)和轻稀土元素(LREE),REE分异程度显著增加,而且相容性接近的不相容元素(如Nb,Ta)的相对不相容性发生了改变.新生代玄武岩HFSE及Ni高度富集,REE强烈分异,δ(Eu)值最高.Ar-Pt界限可能与地幔熔融时物理条件(如氧逸度)的改变和地幔富集作用有关.新生代玄武岩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主要反映了地幔源区的特殊性———“似OIB型”富集地幔,其形成既可能有携带远洋沉积物的俯冲古老玄武岩洋壳部分熔融残余的贡献,也可能有直接循环(如通过拆沉作用)的陆壳物质的贡献,同时还可能涉及了地幔柱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8.
兖滕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地的动态演变规律与综合整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兖滕两淮地区作为全国19个近期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煤炭长期超强度开采对缓解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做出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此引起的土地塌陷衍生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及深层次经济社会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开采沉陷理论和流体力学理论,在探讨采煤塌陷地动态演变规律基础上,实施限制性煤炭开战略和多元化协调开采方式,推行政府,企业  相似文献   
94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规模对汉江中下游影响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沈大军 《地理学报》1998,53(4):341-34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重大战略措施。但调水将给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及用水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丹江口水库不同调水方案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灌溉和航运的影响,并提出补偿工程措施。调水60×108m3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较小,可基本不予补偿;调水150×108m3的影响稍重,但对航运和灌溉用水的影响不大,适当补偿可以解决;调水230×108m3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用水的影响十分严重,必须全部渠化并修建江汉运河。  相似文献   
950.
Conventional radiocarbon dating of Lake Winnipeg core samples has produced erroneously old ages due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pre-Quaternary carbon derived from carbonaceous rocks, soils and sediments in the watershed, as well as a hard-water effect resulting from leaching of calcareous rocks and soils. To circumvent these problems and develop a reliable chronology for the Lake Winnipeg core series, a total of 64 samples from the Lake Winnipeg core series were processed to isolate well preserved macrofossils suitable for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 radiocarbon dating. Here we report six radiocarbon ages derived from plant macrofossils and ostracodes, and reconstruct aspects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each sample based on the associated macrofossil assembl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