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311篇
地质学   634篇
海洋学   35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7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微、小型藻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分布特点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经鉴定共有微、小型藻类459种,在海水和海洋底栖沉积物中发现的有283种;泥滩、沙滩、岩礁潮间带中发现的有281种;两者共同出现的有105种。其中,硅藻类占71.24%,蓝藻类占13.94%,甲藻类占12.64%,绿藻类和金藻类分别占1.53%和0.65%。这些种类大都为本区的新记录,为我国海洋微、小型藻类首次记录的有30种。根据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和温度性质,划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广布性类群、暖水性类群、温带性类群。此外,根据生境或生活方式不同,划分为两个生态类群:海洋浮游藻类、海洋底栖藻类或附生藻类;根据盐度的不同,又可划分为:淡水藻类、半咸水藻类、海洋藻类;还可以根据藻类个体大小的不同,划分为两个生态类群:海洋微型藻类、海洋小型藻类。  相似文献   
992.
塔克拉玛干地区近40a来的冷暖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玉江  何清  李江风  叶玮 《中国沙漠》1998,18(2):118-122
利用塔克拉玛干地区、周围山区及相邻地区的48个气象站近40a的温度资料,分析塔克拉玛干地区年与四季冷暖变化的阶段、周期、趋势,比较与其周围山区及相邻地区的相关性,探讨与其欧亚环流指数的关系,得到5点统计结论:(1)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对该区的冷暖变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及变化周期,其中年温与冬温具有显著的变暖趋势,且变暖的幅度冬季约为年的3倍;(3)与周围山区站的相关性,以托云同步性较好;(4)与相邻地区温度变化的相关性,以甘肃为最好;(5)年温变化与欧亚年平均经向环流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秋季温度与10~11月份的纬向环流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干旱半干旱区找水的方法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面物探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产生了一种现代的综合勘探方法。本文介绍了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胜利煤田露天矿区供水水文地质普查中运用综合水文地质勘察方法的情况、遥感方案的选择、技术思路,以及利用遥感方法进行区域水文地质调绘所取得的成果,对遥感水文地质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94.
995.
塔里木河中游土地沙漠化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根据已有的和大量的调查地贡巴扎地区沙漠化与主导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形成主要因子的重要性依次为地下水位,植被,微地貌类型、土壤质地。以沙漠化研究为基础的维护合理的生态水位应为4.4米左右。  相似文献   
996.
Development planners in arid areas face many difficulties in preparing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heir task is made harder by the dearth of reliable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population projections for the arid area of eastern Jordan covered by the Badi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and evaluat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projections over the next 20 years. The paper argues that conventional demographic forecasting methods are extremely problematic when applied to a population such as this. Furthermore, the pastoral economy, which has in the past been the main source of livelihood, cannot hope to sustain the region's future population. High fertility rates will continue to place great stress on the educational and health infrastructure. If appropriate planning responses are not achieved, the demographic regime of the Badia project area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opulation may continue to diverge from the patterns found in other parts of Jordan.  相似文献   
997.
搜集河北省及邻区2010—2019年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和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利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获取河北省及邻区范围内(110°E~120°E,36°N~42°N)不同尺度、不同场源深度下的分解结果,并结合该时间段内M≥4.0震例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当半年时间尺度与一年时间尺度下的1阶、2阶固有模态函数结果出现正-负重力高值差异或四象限异常变化时,在异常变化中心200km范围内存在2年内发生M4.0以上中强地震的可能。该结论可为河北省及邻区后续震情分析和研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黄河口外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黄河口外石油开发区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特征,本文根据2002年9月航次所取得的黄河口外41个柱状沉积物样品,研究了该区沉积物氧化还原特征参数Fe^3 ,Fe^2 ,Fe^3 /Fe^2 及Eh,Es和有机碳、氧化还原度(ROD)等的分布特征,以及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Fe^3 ,Fe^2 ,Fe^3 /Fe^2 及Eh,Es和有机碳、氧化还原度(ROD)等在表层沉积物中各站之间的差别不大。Fe^3 和Fe^2 在0~40cm深度范围内变化比较复杂。40cm以后变的相对比较稳定。而Eh和Es有随深度减小的趋势,ROD在整个研究区都小于1,有机碳的含量高于整个渤海的平均值。综合所有氧化还原特征参数的特征,可确认该区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为还原性,该还原性特征主要是由有机碳控制的,而活性铁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新区、深层和深水等低勘探程度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烃源岩厚度预测则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烃源岩评价的重要问题。以南黄海北部盆地勘探新区东北凹陷的烃源岩早期评价为背景,基于地震反射特征追踪东北凹陷内烃源岩的发育层位和空间展布研究成果,首次应用地震属性方法对东北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上白垩统泰州组和古新统阜宁组)厚度进行了初步预测,并结合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对本区泰州组烃源岩厚度的预测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东北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较阜宁组烃源岩分布广且厚度大,西次洼为东北凹陷主力生烃洼陷。地震属性法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内定量化预测烃源岩厚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其对于类似盆地勘探早期的烃源岩评价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Matthew D. Berman   《Marine Policy》2008,32(4):580-591
Between 2001 and 2004, the US Congress designated over $120 million for research on the western population of Steller sea lion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cience program, summarizing its context and motivation,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funds, and how the recipients allocated funding to research activities. It considers factors affecting the science program's contribution to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spurred Congress to act. While the program failed to achieve its immediate goal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it did provide long-term benefits for science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the North Pacif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