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9篇
  免费   2124篇
  国内免费   2479篇
测绘学   340篇
大气科学   1521篇
地球物理   1828篇
地质学   5674篇
海洋学   836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086篇
自然地理   127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530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538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泥石流流速是难以实测和准确推算的重要参数。在分析既有各类弯道超高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探讨适用于各类泥石流的弯道超高计算模式,进而改进基于弯道超高的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和泥流的流速计算公式,用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92.
Hydrogeological monitoring was conducted around a pilot cavern for underground cryogenic 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storage. The monitoring w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operation of a drainage and recharge system.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drainage system commenced, the drainage rate decreased rapidly in the initial stages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Hydrogeological monitoring revealed that the rock drainage system operated effectively. During drainage, the water table was maintained below the cavern roof. The recharge for ice-ring formation was performed in two phases. The first phase involved the cessation of pumping in downward-drainage holes and the second involved the closure of upward boreholes. Since the water table was maintained below the cavern roof, artificial recharge was planned at first. However, it was not implemented due to heavy rainfall in the recharge stage. On the basis of hydrogeological monitoring and hydraulic tes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fractures above the roof and on the right wall of the pilot cavern mainly affected seepage into the cavern and thermal variation due to the storage of liquid nitrogen. Thermal variation was examined by the thermometers installed around the pilot cavern. The cooling and thawing processes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distribution in the rock and the 0 °C isotherm. The cooling phase lasted for six months, and the 0 °C isotherm progressed in time after the injection of liquid nitrogen into the cavern. The isotherm propagated up to about 4 m from the floor and the sidewall of the cavern and about 3 m from the cavern roof. The cooling rate of the rock mass above the cavern roof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cavern sides due to the gaseous spac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ntainment. The fractures were analyzed and considered for thermal modeling. A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field monitoring at the pilot cavern. The numerical modeling show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ce ring and heat transfer pattern of the fractures around the pilot caver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0 °C isotherm reveals that the water-conveying joint on the right wall might affect thermal propagation through a thermal pipe.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隧道超前探测、泄洪洞病害部位探测、矿洞内矿体方位及含水等地下洞体内的探测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但由于洞内工作面狭小、不是地表的1/2空间、潮湿、金属等低阻体干扰等的特殊工作条件,较难进行有效探测,从而使洞内探测成为一大难题;根据瞬变电磁(TEM)方法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洞内探测的装置,开发了相应的包含数据组合滤波、弱信息增强处理、异常分离等数据预处理方法在内的处理程序,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4.
以河北文安5.5级地震为例,分析了地震前天津地区流体测项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天津王3井、王4井水汞、潘庄井及双桥1井水位在震前都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95.
阐述了一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新方法前兆群体非均匀度的数学原理,并以云南水汞群体异常信息为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以群体异常分布特征的变化为异常标准(ID≥1),达到异常即自动识别报警。该方法能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易为他人进行检验,可成为本地区成组强震预测对应概率较高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福建华安县汰内井2005年以来的水氡测值进行分析,提取了中期及短期异常,认为这些异常与2006年12月26日台湾屏东海外7.2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在分析了甘肃礼县盐关井水位20多年来的异常变化与邻近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基础上,着重就18年来井水位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负异常与相距1000 km多的云南禄劝1985年6.1级地震和云南大姚2003年6.2级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井很可能是滇北两个震区强震的“穴位”和灵敏点。  相似文献   
998.
1975年中国海城7.3级地震波及整个朝鲜半岛,乃至日本九州地区. 本文系统收集了该震有关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勾画出其烈度分布,以探讨该震的震害特点. 在半岛的北部, 除局部地区为Ⅵ度之外,大部分地区为Ⅴ度区,其震害情况与相同烈度的典型特征基本相符; 半岛南部大部分地区为Ⅳ度区. 然而,韩国首尔等大城市,除高层建筑强烈振动之外,还有人出现眩晕症状等特别的感觉,个别街区变压器跳闸造成一时停电. 这些可能是大震的长周期波在远场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999.
宋天锐 《中国地质》2007,34(2):315-323
笔者是在“五国编图项目”(中国、俄罗斯、哈萨斯坦、蒙古国、韩国)的中国北方磷矿床资料研究基础之上完成本论文的。中国北方磷矿床分为“沉积型”、“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三大类型。沉积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晚震旦纪陡山沱期和早古生代寒武纪早期,磷质来源以海洋生物磷为主;沉积变质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中元古代,磷质来源以火山磷质为主,也可能有生物磷质参与;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磷矿都包含陆地风化迁入盆地中的磷成分;岩浆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海西期和加里东期的超镁铁岩浆岩,多与铁、钒、钛成为成矿系列。沉积型磷矿在华北地台南缘和塔里木地块北缘应重视,而沉积变质型在华北地台北缘有远景;岩浆型则主要勘查超镁铁岩系列。  相似文献   
1000.
鲁山县四棵树河流域位于豫西伏牛山巨大的伏牛岩基东麓。区内山势陡峭,具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暴雨,近期最大雨量116.9mm/h,日降雨达446mm。山洪泥石流是区内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它具有暴发频次高、暴发突然、流速快、破坏性大等特点,常冲毁道路、耕地和房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对区内山地地形、气候、暴雨特征、岩性、土壤、泥石流及其造成的灾害状况等的调查、分析、研究,基本探索出泥石流运行轨迹即地表径流形成区、泥石流形成区、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堆积区。根据上述特征,因地制宜地配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全面综合防治,重点对泥石流沟实施工程布防措施和山坡实施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从而达到标本兼治,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