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486篇
大气科学   232篇
地球物理   479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抽样选取了 2 7次上海天文台佘山站参与的天测与测地VLBI实验 ,分别进行了单次解算。通过分析解算参数随剩余钟行为和剩余大气效应分段拟合长度的变化 ,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选取不同分段拟合长度时 ,站坐标解算结果和时延残差加权均方根存在差异 ,最大分别至厘米级和数十皮秒 ,因而分段拟合长度不能随意选取。 (2 )分段拟合时段长度存在某一合理取值范围 ,它不宜过长 ,否则钟和大气的剩余效应短周期变化不能很好地模型化。为了保证待估参数解算时有足够的自由度 ,拟合时段不宜过短 ,否则将导致法方程近于或出现奇异 ,达不到较好控制噪声的效果。 (3)由于各次实验、同一次实验中的不同台站相应的钟和大气条件存在差异 ,有必要对每次实验以及每次实验中的各观测台站分别分析 ,寻找合适的分段拟合长度。这在实际操作中显然相当烦琐。 (4)一般而言 ,在剩余钟行为拟合长度缺省值 6 0min情况下 ,剩余大气效应分段拟合长度以介于 10min至 4 0min为宜 ;在剩余大气效应分段拟合长度缺省值 2 0min情况下 ,剩余钟行为分段拟合长度以介于 2 0min至 10 0min为宜  相似文献   
882.
Eclipsing binary stars are gratifying objects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geometrical properties upon which all important 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masses, radii, temperatures, luminosities and distance may be obtained in absolute scale. This poses strict demand on the model to be free of systematic effects that would influence the results later used for calibrations, catalogs and evolution theory. We present an objective scheme of obtaining individual temperatures of both binary system components by means of color-index constraining, with the only requirement that the observational data-set is acquired in a standard photometric system. We show that for a modest case of two similar main-sequence components the erroneous approach of assum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imary star from the color index yields temperatures which are systematically wrong by ∼ 100K.  相似文献   
883.
L.A. Sromovsky 《Icarus》2005,173(1):254-283
Raman scattering by H2 in Neptune's atmosphere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its reflectivity for λ<0.5 μm, producing baseline decreases of ∼20% in a clear atmosphere and ∼10% in a hazy atmosphere. However, few accurate Raman calc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because of their complexity and computational costs. Here we present the first radiation transfer algorithm that includes both polarization and Raman scattering and facilitates computation of spatially resolved spectra. New calculations show that Cochran and Trafton's (1978, Astrophys. J. 219, 756-762) suggestion that light reflected in the deep CH4 bands is mainly Raman scattered is not valid for current estimates of the CH4 vertical distribution, which implies only a 4% Raman contribution. Comparisons with IUE, HST, and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confirm that high altitude haze absorption is reducing Neptune's geometric albedo by ∼6% in the 0.22-0.26 μm range and by ∼13% in the 0.35-0.45 μm range. A sample haze model with 0.2 optical depths of 0.2-μm radius particles between 0.1 and 0.8 bars fits reasonably well, but is not a unique solution. We used accurate calculations to evaluate several approximations of Raman scattering. The Karkoschka (1994, Icarus 111, 174-192) method of applying Raman corrections to calculated spectra and removing Raman effects from observed spectra is shown to have limited applicability and to undercorrect the depths of weak CH4 absorption bands. The relatively large Q-branch contribution observed by Karkoschka is shown to be consistent with current estimates of Raman cross-sections. The Wallace (1972, Astrophys. J. 176, 249-257) approximation, produces geometric albedo ∼5% low as originally proposed, but can be made much more accurate by including a scattering contribution from the vibrational transition. The original Pollack et al. (1986, Icarus 65, 442-466) approximation is inaccurate and unstable, but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several simple modifications. A new approximation based on spectral tuning of the effective molecular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provides low errors for zenith angles below 70° in a clear atmosphere, although intermediate clouds present problems at longer wavelengths.  相似文献   
884.
论精准农业建设的地理信息技术关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精准农业是具有超前性的农业高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上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样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论述了精准农业建设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关键,包括多维农业信息动态获取、智能化数据分析及农业电子地图快速制作等,这对我国的精准农业建设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85.
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度静校正等针对性资料采集、处理方法研究,这套系统也能在作为水陆过渡带的滩浅海地区的多波地震勘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86.
目前,国际上诸多天文项目均遵循虚拟天文台(Virtual Observatory,VO)标准协议开发各天文数据检索发布系统,对外公开发布数据,并对数据资源进行VO注册,从而使用户通过虚拟天文台门户网站即可访问获取不同天文项目的数据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项目也将虚拟天文台技术引入HXMT卫星数据检索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既满足HXMT卫星数据发布需求,又将HXMT卫星数据融入虚拟天文台环境,实现国际天文数据的共享共用.系统提出了符合虚拟天文台规范的体系架构,并选取SCS锥形检索、VOTable数据格式等虚拟天文台标准协议加以实现,采用MVC模式、SSH框架以及各种J2EE技术进行软件研发,提供检索访问、浏览下载和可视化功能.实践和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在解决天文数据资源互操作、共享发布、检索访问及异构应用集成方面均具有可操作性,对我国空间天文卫星数据检索发布系统的研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87.
在高精度的位置计算中需要获取计算时刻所在日期的闰秒,以及UT1-UTC等关键数据,但长期以来这一类数据的维护均是手工进行,出错率高.针对新一代中国太阳射电日像仪观测与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位置计算需要,实现了一个自动提取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参数的数据更新自维护子系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运行、自动下载并分拆IERS网站数据,采用正则表达式从文本中自动获取所需要的实测值与预报值,自动在本地构建一个2004年12月31日以来的IERS数据库,并根据每周所获得的数据维护整个IERS的数据,将最新的实测值与预报值存入数据文件,实现了数据的滚动更新.系统彻底解决了手工维护数据的问题,为中国太阳射电日像仪的自动数据处理流水线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方便地集成应用到国内其它天文位置计算领域.  相似文献   
888.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2011年在云南洱源的外场观测资料为例,通过雷达质量指数算法将影响雷达资料质量的主要因子——波束展宽、波束遮挡、地物杂波污染、电磁波衰减等,以距离库为单元按0-1的取值范围量化处理,以此对雷达资料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其中,质量指数越接近0就表示雷达资料受各因子影响越大,质量越差;质量指数越接近于1,表示雷达资料受各因子影响越小,质量越好。根据该定量评估结果可以直观地了解资料质量受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及其整体情况,并方便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来筛选数据。  相似文献   
889.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质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CPDRW)2011年完成升级改造后观测的一次大范围层状云降水过程资料为例,讨论了该设备改造后探测资料质量的改进情况及其对降水粒子的探测性能,同时利用模糊逻辑法结合地物的常规特性和偏振特性,建立了一种运用双线偏振雷达观测资料识别地物及地物与降水混合回波的方法,并利用该雷达的观测资料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分析检验,最后统计分析了降水回波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HV(0))与信噪比的关系,以及系统初始相位的稳定性及降水资料的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参量的基础上添加偏振参量并采用模糊逻辑法构建的综合识别模式和常规识别模式都能较好地识别地物,但综合识别模式明显改善了常规识别模式0速度区过度识别的问题,且在地物与降水回波混合的情况下叠加混合回波识别模式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雷达改造前,ZDR及ρHV(0)在信噪比小于25 dB时受噪声影响很大,测量值存在较大误差,资料变得不可信;通过这次的升级改造,其信噪比探测阈值由25 dB降低到15 dB。系统初始相位比改造前更加稳定,随仰角和时间的波动性更小。利用垂直扫描数据进行系统误差订正后的ZDR资料能较好地反映降水粒子的实际情况,ZDR随信噪比的变化较之改造前更加平稳,而对差传播相移ΦDP进行分类处理后拟合的差传播相移率KDP资料也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90.
辽宁省现有测站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存在不连续性及长时间序列缺失问题。以海城站为例,分析现有土壤相对湿度(0-20 cm)与气象因子及临近站点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构建海城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统计回归模型,模拟缺测时段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进而以此方法重建辽宁省20个观测站1981-2012年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月尺度数据。结果表明:海城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量和秋季封冻雨关联较大,相关系数分别超过0.60和0.30,与同期临近站点本溪站土壤相对湿度相关性也超过0.40,依据该3要素构建的4月和5月土壤相湿度统计回归模型复相关系数R2分别达0.79和0.77,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平均相对误差为2.6 %,模拟效果较好;对辽宁省其他数据缺失站点构建的回归模型复相关系数均高于0.50,模型拟合精度优于85 %,拟合值和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5 %以内,较好完成辽宁省20个测站1981-2012年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月尺度数据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