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保水剂处理土壤的抗风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将不同浓度的保水剂,在不同风速和不同喷洒量的条件下施用于黄土、粉煤灰、风沙土中,对其胶结作用所具有的抗风蚀性能进行了野外及风洞实验。结果显示:在净风条件下,保水剂固沙、抑制扬尘效果显著;在风沙流条件下,保水剂大浓度(50g·m-3)时具有明显的抗风蚀、抑制沙尘的效果;不同土类在风力为20m·s-1内,保水剂对黄土、粉煤灰、风沙土的固定、抑制扬尘效果显著。20m·s-1以上时,保水剂对黄土、粉煤灰、风沙土的固定、抑制扬尘效果随保水剂浓度的增大抗风蚀强度随之增强。但保水剂和固沙复合材料共同施用于风沙土,防风蚀效果更为显著;生产应用中,建议保水剂对风沙土的应用浓度为560g·m-3,对黄土的应用浓度为140~280g·m-3,对粉煤灰的应用浓度为50~140g·m-3。  相似文献   
172.
耐酸高强度改性树脂堵剂的室内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堵水和酸化连作技术是一种综合了堵水和酸化优势的集成技术,针对堵水和酸化连作技术中对堵剂性能的特殊要求,研制了一种以树脂产品为主体的堵剂,对影响堵剂固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尿素与甲醛配比、温度、固化剂加量、水加量、增塑剂加量、速控剂加量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堵剂的耐温、耐盐和耐酸性能进行了测定.采用不同浓度的酸液与堵剂进行的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树脂堵剂与酸液之间的配伍性较好.岩芯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堵水和酸化连作工艺具有很强的改善产液剖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3.
保水剂在作物抗旱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光  张洪新 《气象》1997,23(9):39-42
应用小麦、花生的田间小区试验资料,分析了保水剂在抗旱栽培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保水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抗旱剂,确定起到保墒增湿的作用,而且价格低廉,技术容易掌握,是一种经济有效、增产节能的栽培措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4.
申亿铭  余康元 《气象》1993,19(11):13-17
下投式飞机和火箭焰弹分散的催化剂一般都形成若干条垂直线源。该文利用湍流扩散的梯度输送理论,提出了层状云中垂直线源催化剂扩散的理论模式,并给出了顺风向和垂直于风向发射的多条线源催化剂深度叠加效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5.
The Zarshuran arsenic deposit has been exploited for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trace element pollutants have been transported downstream via natural agents, however this process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human interferences, such as mining activitie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Geochemical study of metallic contaminants revealed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ments especially of As, Sb, Hg, and TI in ore, waste piles, water and stream sediments, so that the arsenic concentration ranges between 40-0.028 mg/L in water samples of the Zarshuran Stream.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contaminant transport downstream the 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arsenic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detected in ore-waste assemblage were measured in water samples taken from 11 stations. Also, the pH and Eh values have been measured in the same waster samples. The arsenic ore mainly consists of orpiment and realgar, associat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Sb, Hg, Tl, minerals. Weathering of this assemblage gives rise to a mine water having an arsenic concentration of 22 mg/L. As concentrations are reduced to 4.272, 3.069, 0.421, 0.083, and 0.036 mg/L at distances of about 1, 1.3, 3.3, 7 and 15.2 km down the mine, respectively. The water samples have been passed through the 0.45μ filters to determine the fraction of contaminants transported in dissolved phase and also in particulate phase. The geochemical study of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dicates that contaminants are transported mainly as colloidal and particulate phases in the upstream and only 13% of arsenic is transported as the dissolved phase. The milky appearance of stream is evidence for colloidal transport. From 6 km downward the mine, particulate phase is not the significant carrier of contaminants and more than 90% of the arsenic is transported as dissolved phase. The ver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nd Fe, colloidal deposition evidence as an ocher-colored precipitate on stream bed sediments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s in stream water, the physicochemical (Eh and pH) conditions, near neutral pH values,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in concentration of Fe in dissolved and total phases, weathering of iron sulfides in the ore-waste assemblage, XRD analysis of precipitates, indicate strongly that HFO is the main carrier and transporting agent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76.
微晶白云母的钛酸酯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新型白云母矿物——微晶白云母进行钛酸酯(JN-114)偶联剂表面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白云母的钛酸酯表面改性工艺简单,偶联剂最佳用量范围1.0%~1.4%。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钛酸酯偶联剂可能是以物理吸附为主要方式包覆于微晶白云母粉体表面,该方法有效地改变微晶白云母的表面性质,使其在高分子有机物中的分散性大大提高,为其开发利用的又一低成本技术。  相似文献   
177.
LBS 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LBS的概念,在现有LBS应用体系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组件式的LBS体系结构的框架,分析了包括定位技术、空间数据传输和显示技术、GIS相关技术、LBS标准化工作四项实现LBS功能的关键技术,说明了LBS的功能类别,指出了LBS领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8.
付帆  熊正强  陶士先  卢彤 《探矿工程》2018,45(10):71-76
随着世界能源问题日渐突出,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备受关注。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特殊性质,在冻土层或海洋环境下都对勘探和开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钻井液对保障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钻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水合物钻井液的研究一直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介绍了水合物抑制剂和钻井液体系研究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液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9.
为了研究FAST-1新型高强快速锚固剂的锚固性能及最佳锚固长度,通过连续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拉拔试验,从多个方面研究了基于FAST-1新型锚固剂的筋-浆-岩体系的黏结性能。研究发现:该新型锚固剂具有早期强度高的特点,24 h即可达到设计强度;其水料比在一定范围内(0.22~0.31)会影响拉拔过程中锚固结构的破坏模式,水料比越小,黏结强度越大,但流动性也越差;锚固剂对岩层的黏结性能大于锚索,增加锚索与浆液固结体的接触面积可有效提高锚固性能。笔者选用拟合效果较好的连续曲线模型求取相对滑移,有效反映不同界面的黏结性能;优选有效的筋-浆长度计算方法,得出锚固长度与锚体长度相关,建议锚固长度取值10.0d~15.0dd为锚索直径)。  相似文献   
180.
利用2003—2017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喀左县采用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方法人工增雨雪的效果。结果表明:天气形势为蒙古气旋、短波槽、冷涡时,取得的人工增雨雪效果较好。气球焰弹增雪播撒的高度在2000—4000 m,增雨的播撒高度在3000—5000 m,以稳定层状云中的层云、雨层云、高层云最明显。在-10℃温度条件下,冰核生成率平均为6.3×1013个/g;喀左县每年降水量平均为505.87 mm,比全市各县平均448.33 mm增加57.54 mm,每年增雨折合水量为1.29×108 m3。气球焰弹增雨每年增加量为31.31 mm,增加降水7.007×107 m3;投入产出比为1∶97.1。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雪方法可为其他地区相关业务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