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1篇
  免费   757篇
  国内免费   741篇
测绘学   3920篇
大气科学   821篇
地球物理   1212篇
地质学   1442篇
海洋学   495篇
天文学   317篇
综合类   993篇
自然地理   53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cean loading tides corrections of GPS stations in Antarctica, such as the Great Wall station and Zhongshan st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cean loading tides, the displacement corrections of ocean loading tides on GPS stations in Antarctica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RS4.0 ocean loading tides model. These corrections are also applied to GPS data processing. The GPS data are analyzed by the GAMIT software with and without these corrections. 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GPS baseline components to get the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ean tidal displacement corrections have obvious effects upon GPS baseline components.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ocean loading tides corrections of GPS stations in Antarctica to obtain precise and reli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62.
Error sources which decrease the accuracy of GPS in absolute velocity determination have been changed since SA was turned off. Firstly, quantities of all kinds of error sources that influence velocity determination are analyzed. The potential accuracy of GPS absolute velocity determination is derived from both theory and field GPS data simulation. After that, two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GPS absolute velocity determination in the case of a static and an airborne GPS receiver and IN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trument in kinematic mode. In static mode, the receiver velocity has been estimated to be several mm/s with the carrier-phase derived Doppler measurements, and several cm/s with the receiver generated Doppler measurements. In kinematic mode, GPS absolute velocity estimat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ynchronized measurements from the high accuracy INS. The root mean square statistics of the velocity discrepancies between GPS and INS come up to dm/s. Moreover, it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acceleration or jerk of the aircraft.  相似文献   
63.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拟以南海与西太平洋暖池的深海记录为依据,进行全球性对比和跨越地球圈层的探索,通过观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地质记录与现代过程的结合,检验和论证大洋碳储库长周期变化机制的假说,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低纬过程如何通过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同时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  相似文献   
64.
关于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模型设计的思考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T模型是建立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主体,本文对现有GIS—T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评价,并且为了增加政府与公众做出决策的正确性,提出了路径畅通可靠度模型、城市交通综合指数模型、交通出行指数模型三个数学模型,以达到量化城市交通与完善GIS—T模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
针对GPS技术在山区石油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工作方式,结合2007年度南盘江一桂中地区二维地震大剖面资料采集应用GPS的工程实例,介绍GPS技术应用的新进展。通过GPS静态测量和应用RTK技术放样物理点,从测前准备、数据处理、精度分析等方面,阐述提高作业精度、有效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GPS技术在山区施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化战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外军事领域的应用,展望了我军发展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和建设数字化战场的前景.  相似文献   
67.
采用了频谱分析法对虎门跨海悬索大桥进行安全监测,通过利用GPS RTK技术方法获取虎门大桥在台风激励下的动态监测数据,对动态监测数据进行时程分析和频谱分析,获取虎门悬索大桥的振动特性,得到了大桥的运营特征和实时位移特征.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利用GPS载波相位测量技术进行短基线定向的基本方法,推导了估计GPS短基线定向的精度公式,得到了对于边长400~700 m的基线可以达到±(1"~2")的方位精度.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一种新型动态检测平台,设计了GPS动态差分试验和双动态差分试验,分析了GPS动态单点定位、动态差分测量、双动态差分测量在两种不同速度条件下进行了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0.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现各河流现代河床以下普遍堆积厚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松散堆积物。河谷深厚覆盖层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工程坝址的选择,影响相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给坝工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由于深厚覆盖层埋藏于现代河床之下,其形成年代一般先于一二级阶地,有悖于河流发育演化的常理,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首次将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运动、地壳运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提出冰期、间冰期全球海平面大幅度升降,是导致河流深切成谷并形成深厚堆积的主要原因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层序地层学原理,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和河流侵蚀基准面大幅变化,并产生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的原因和过程。最后,进一步将沿河大型古滑坡的孕育和发生与河谷深切事件相联系,提出沿河大型古滑坡是在河谷深切期因前缘临空较好而形成的新观点,从而对沿河古滑坡前缘剪出口高程往往低于现代河床数十米的原因给出了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