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都是城镇土地利用情况的反映,是揭示土地资产价值的科学方法,是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产的价格参考。及时更新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是地价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相似文献   
42.
徐凯  刘飞飞 《山东地质》2014,(10):77-81
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都是城镇土地利用情况的反映,是揭示土地资产价值的科学方法,是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产的价格参考。及时更新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是地价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相似文献   
43.
程哲  裴斅思 《地下水》2012,(2):14-17,126
为了研究颗粒配比对风积砂中毛细现象的影响,本文通过9种不同颗粒配比的风积砂进行室内竖管法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单一砂样试验中,粗砂(粒径0.5~2 mm)、中砂(粒径0.25~0.5mm)、细砂(粒径0.075~0.25 mm)、粉土(粒径<0.075 mm)的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为7.5 cm、16.0 cm、30.5cm、98.0 cm;(2)在混合砂样试验中,中砂和粉土以9:1、8:2、7:3、1:1混合,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为32.0 cm、51.0 cm、71.0 cm、73.0 cm。揭示了风积砂平均粒径越小,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越高,并建立了风积砂毛细水上升高度h(cm)-时间t(min)lnh=a(lnt)2+b(lnt)+c形式的预测模型,其中a、b、c是与风积砂物理性质有关的物理量,为生态保护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采用自行研制的温度控制固结试验装置对一种饱和粉质黏土的热固结特性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有效固结压力作用下饱和试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以及固结体应变变化趋势类似。在温度升高过程中,由温度导致的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试样内的孔隙水压力也达到峰值,而且随着有效固结压力的增大,孔隙水压力峰值似乎略有增大。此外,温度升高后的固结排水量远大于温度再降低后的吸水量,亦即经过升温和降温过程,试样总体产生明显的收缩变形。  相似文献   
45.
长江口夏季低氧区形成及加剧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比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历史调查资料和目前的现场监测数据(1958-09—1959-09,2003-09,2005-07及2009-08),分析了长江口夏季低氧区的历史变化,探讨了低氧形成及其加剧的原因。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之后长江口季节性低氧区出现扩大化、严重化趋势;低氧区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物理过程和自然作用,包括长江冲淡水、沿岸流、上升流、台湾暖流及黑潮等各大流系及其与温度等理化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水体层化、锋面过程、气旋式冷涡;低氧现象加剧原因复杂,影响因子有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水温度上升,长江径流量、输沙量变化,长江流域降雨变化等,而富营养化的加剧对低氧加剧并非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库水位等速上升中均质库岸塌岸现象及浸润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杰  刘元雪 《岩土力学》2011,32(11):3231-3236
为了研究库水位等速上升过程中均质水库岸坡的塌岸现象及岸坡内浸润线的变化特点,以取自三峡库区的含黏粒粉砂为主要试验土料,设计了3个不同结构的均质岸坡模型,对每个模型进行了4种不同速率的水位上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库水位上升速率越大,均质水库岸坡的塌岸现象越易发生;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库水和地下水与岸坡土体的相互作用同时存在对岸坡稳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其中地下水浸没区的毛细力消失是引起塌岸的关键因素;试验测得浸润线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浸润线的理论计算方法可能过高地估计浸润线的位置。  相似文献   
47.
根据多种因素对太原井水位动态影响的程度与大小,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不仅与降雨量增多、晋祠泉域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关系密切,而且与太原盆地应力场大小与方向改变也有一定关系,是非构造因素与构造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美国对华地缘战略层次架构及中国崛起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对华地缘战略中围堵的一面时时显现。但受制于多种因素,美国的围堵也并非对中国全部地缘等力施压,而是根据战略重点及实际情况划分出若干层次,针对不同层次施加不同压力。基于此,中国在崛起中必须处理好敢于崛起与善于崛起的关系,即一方面要有崛起的勇气,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莽撞,从而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9.
中部崛起背景下的郑汴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决策,为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提出了重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在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处于向心集聚为主的发展阶段,中原城市群建设应率先推进郑汴核心区一体化发展.郑汴核心区既是郑汴一体化的空间承载区,也是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需要从发展目标协同、基础设施共建、产业互补共进、资源共事、发展空间与功能协调、实施策略同步等多个方面有序促进郑汴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0.
腾格里沙漠地区湖相沉积物中固相可溶性钾含量变化有渐升式和波动式两种类型,分别为"蒸发泵"或原始沉积作用所致,对于现代干盐湖演化历史及有关钾盐矿床成因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