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1篇
  免费   1564篇
  国内免费   1485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921篇
地球物理   1953篇
地质学   3877篇
海洋学   164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67篇
自然地理   350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显著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及其在淮河流域暴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刚  陈星  程兴无  徐胜  梁树献 《气象学报》2014,72(6):1245-1256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是气候特征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但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EOF 主要模态不一定都能有效揭示资料场包含的气候模态。利用中国基本站和基准站195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显著经验正交函数分解(Disˉ tinct EOF,DEOF)方法研究了淮河流域暴雨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 DEOF 第1模态呈现了淮河流域暴雨量在南北方向上存在相反的变化,即流域中部、南部偏多(偏少)时,北部则偏少(偏多),第1主成分具有显著的16—17 a 周期性变化,表明流域南北的旱涝变化存在年代际振荡;第2模态表现了淮河流域中部暴雨量的异常变化,第2主成分有明显的线性趋势,说明近50年来流域中部地区暴雨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在1990年前后由偏少转为偏多。对比 DEOF 和 EOF 的分析结果,发现DEOF 能排除资料场中与随机扩散模型相关性较高的空间特征,能抓住与随机扩散模型有显著差异的分布特征并凸出显示出来,能从较强的背景噪声中凸出物理信号,因而能更好地估计真实的气候模态。  相似文献   
922.
薛卫冲  徐强  柯霖 《江苏地质》2014,38(2):314-318
卢瓦斯砂金矿位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卢瓦斯河道及一侧阶地。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喜马拉雅—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火山活动带之东段。依据该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貌特征、地质特征、重砂矿物组合,初步认定该矿属近源型冲积型砂金矿,其砂金的物质来源于萨温河上游含金地质体,特别是火山碎屑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硅化脉。该砂金矿聚集于河道河漫滩及一级、二级河谷阶地中的泥、砂、砾等现代沉积物中。矿体产状受河流及两侧地形、地貌控制。  相似文献   
923.
陆徐荣  杨磊  陆华 《江苏地质》2014,38(2):293-297
从淮河江苏段与地下水含水层关系出发,认为淮河河床切割了地下水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动力特征表明地下水接受了淮河水的补给。从水质研究的角度印证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将淮河水与潜水、微承压、承压水之间进行聚类分析,印证了微承压、承压水与淮河水同源。  相似文献   
924.
长江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我国最具实力的经济带。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利发展现状,分析水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思考水利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5.
根据清江中下游河流地貌演化与岸坡稳定性的响应关系,将河流地貌演化因子作为岸坡稳定性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与信息量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清江隔河岩库区的岸坡稳定性定量预测,其预测结果与现实情况比较吻合。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岸坡稳定性预测方法,以及河流地貌演化对岸坡稳定性预测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26.
The Jinping–Fan Si Pan (JFP) Cenozoic magmatic and Cu–Mo–Au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Ailao Shan shear zone host the Tongchang, Chang′an, Habo, and Chinh Sang Cu–Mo–Au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form an integrated epithermal-porphyry regional mineralization system associated with 40–32 Ma high-K alkaline magmatism. The magmatic rocks in the belt have relatively low TiO2 (<0.73 wt%), P2O5 (<0.29 wt%), and FeO* (<4.99 wt%), and high Na2O (2.86–4.75 wt%) and K2O (4.01–7.98 wt%). They also have high contents of incompatible trace elements, and are enriched in LILE (Rb, Ba, K, Sr) and LREE. They have marked Nb, Ta, Ti and P depletion in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spidergrams, and plot close to the EMII mantle field in the Sr–Nd isotopic diagram.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Eocene high-K alkaline rocks along the northern Ailao Shan belt, eastern Tibet plateau. The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analyses of sulfide minerals from both the ores and related magmatic rocks confirm the involvement of a magmatic ore fluid. The Cenozoic alkaline intrusions and Cu–Mo–Au mineralization in the JFP were formed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left-lateral shearing along the Ailao Shan shear zone. The magmas appear to have been derived from enriched mantle, possibly with mixing of materials from the buried Tethyan oceanic lithosphere, and/or crust.  相似文献   
927.
利用实地考察、浅钻孔、探槽及卫星影像等方法,对鄱阳湖信江决口三角洲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决口三角洲是洪水冲破信江西岸天然堤流入附近的河漫湖泊形成的,其平面形态为鸟足状,总体延伸方向与主河道近垂直。在横切剖面上整个决口三角洲沉积体呈透镜状覆盖在早期的湿地或河漫湖泊沉积之上。鄱阳湖信江决口三角洲可分为3个亚相:决口三角洲平原、决口三角洲前缘和决口前三角洲。决口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决口河道、决口天然堤、废弃决口河道和湿地,其中决口河道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决口水道、边滩、汊口滩;决口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河口坝、支流间湾。河漫湖泊规模小、深度浅、波浪能量弱,对河口坝和决口河道砂体的改造较弱,不易形成连片分布的席状砂;决口前三角洲不发育。决口三角洲沉积受河流作用和河漫湖泊作用的共同控制,其演化可以划分为主河道天然堤生长阶段、决口初期阶段、进积分汊阶段及分汊—废弃阶段4个阶段。  相似文献   
928.
许王  董永胜  张修政  邓明荣  张乐 《地质通报》2014,33(11):1673-1681
香桃湖变质堆晶辉长岩是由原"猫耳山岩组"解体出来的早古生代基性岩,其对于研究区域上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堆晶辉长岩经历了高级角闪岩相变质,并遭受了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Si O2含量为44.7%~46.2%,Mg O为7.05%~8.48%,Mg#值为51.02~53.90,相容元素Cr含量为168×10-6~288×10-6、Ni为60×10-6~103×10-6,远低于原生玄武质岩浆,反映香桃湖变质堆晶辉长岩经历了一定程度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部分样品微量和稀土元素显示出OIB的特征,另一部分显示E-MORB的特征。因此,该变质堆晶辉长岩的原岩应形成于受洋中脊中轴型地幔热柱叠加的洋中脊,其可能为红脊山地区早古生代的大洋残片。  相似文献   
929.
范建军  李才  彭虎  毛文朋  许伟  王明 《地质通报》2014,33(11):1690-1695
天泉群岛出露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的中西段,也是目前该缝合带上所发现的第一套洋岛型岩石组合。通过野外踏勘、剖面测制等对天泉群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天泉群岛由9个孤立、岩石组合不同的洋岛组成,其中独泉沟洋岛、屏风岭洋岛的洋岛组分齐全,见玄武岩、灰岩、砾岩、硅质岩等,其他洋岛的洋岛组分不全。天泉群岛与展金组复理石沉积为整合接触,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天泉群岛的厘定,说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大洋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仍具有成熟的洋壳。该项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的演化内容,为反演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0.
江西德兴铜矿大坞河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建平  赵元艺  薛强  路璐 《地质通报》2014,33(8):1154-1166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超大型斑岩铜矿,随着矿业活动的增加,德兴铜矿区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查明德兴铜矿土壤重金属累积作用及原因,可为政府机构、矿山开展环境整冶提供科学依据。在大坞河上游、中游、下游选定3个剖面,采集50件土壤样品,得出其基于地球化学基线的累积特征。整体来讲,Cu、Mo累积作用最为显著,Cr、As累积作用明显,同时发现一级、二级阶地上累积显著,并从矿石组合、地化背景、河流阶地、元素形态、矿山生产等角度开展累积作用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