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rowth response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seedlings to changes of artificially controlled water table in Horqin Sandy Land, China. Monitoring results of soil water content shows that soil moisture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groundwater depths. Soil volumetric water increased rapidly when close to water sources and finally stabilized in a saturated state. The soil moisture trend of CK(control) increased gradually at 0–50 cm of soil depth then decreased to 4% below 50 cm soil depth. C. microphylla can adapt to different soil environments by changes in e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y comparing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 microphylla seedlings at various water tables, we found that a shallow water table of 40 cm depth inhibited seedling growth because of weak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 groundwater depth of 120 cm was more advantageous for plant height and canopy growth of C. microphylla seedlings. During the first two years, the most suitable water depth for root biomass was 120 cm, and 180 cm for root length. The growth of vertical root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oundwater depth, and root thickness is the determinate factor for root biomass while the fine root is the determinate factor for root length. A thick root would grow much more in a natural drought environment while access to ground water promotes the growth of fine roots.  相似文献   
52.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wheat to sand burial were studied in Horqin Sandy Lan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and survival as well as antioxidant enzymes responses. This study c...  相似文献   
53.
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岩性为灰、灰黑、黄绿色的砂板岩组合,含双壳、叶肢介、植物和孢粉化石,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砂岩的主体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对采自剖面下部第1层的长石岩屑砂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96颗锆石的谐和年龄分布在6个年龄区间:248~301Ma(40颗,42%),峰值年龄为261Ma;312~376Ma(12颗,13%),峰值年龄为330Ma和375Ma;417~522Ma(14颗,15%),峰值年龄为510Ma、438Ma和472Ma;585~988Ma(18颗,19%),峰值年龄为927Ma、976Ma和856Ma;1091~1548Ma(7颗,7%)和1791~2671Ma(5颗,5%)。最年轻的3个和谐年龄为248Ma±5Ma、253Ma±5Ma、254Ma±5Ma,最年轻的次峰值年龄为253Ma,推测测年样品沉积时间下限为253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253Ma、261Ma)与华北板块北缘和大兴安岭南部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附近与板块碰撞、拼贴相关的岩浆事件吻合。结合古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推测林西组的沉积物源除来自于西拉木伦缝合带北部的东北地区外,也可能来自西拉木伦缝合带南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二叠世晚期拼合,古亚洲洋消失。  相似文献   
54.
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孟恩陶勒盖岩体由二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英云闪长岩组成,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具有SiO2较高(平均为72.03%),富碱并相对富K2O(K2O/Na2O平均为1.08),Mg#较低(平均为0.30),铝饱和指数(A/CNK)较高(平均为1.08)的特点。在ACF图解中,岩石投影在S型花岗岩中,标准矿物中普遍出现刚玉分子,岩石中可见白云母,个别可见石榴石,应属S型花岗岩范畴。岩石稀土总量较低(∑ REE平均为120.76×10-6),轻、 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3.2~32.5),有变化较大的负铕异常(0.2~0.8);在微量元素蜘蛛网图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 Ba),高场强元素(如Ti)强烈亏损,在微量元素与上陆壳标准化及(La/Yb)N-δEu图解中,物源属于壳源。岩体Sr的含量平均为176.57×10-6,小于300×10-6,Yb含量平均为1.3×10-6,小于2×10-6,属于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源岩可能为含石榴石和斜长石的高压麻粒岩相,形成于加厚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其形成的压力可能为0.8~1.5 GPa。在R1-R2图解、 Yb-Ta图解中,岩石均投影在同碰撞环境。因此,该岩体是中三叠世挤压背景下同碰撞壳源S型花岗岩,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上限的约束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5.
利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和沈阳地区同步气象要素梯度观测和地面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观测资料, 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2020年5月10日一次大范围扬沙天气过程微气象学和沙尘输送特征。结果表明: 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 此次沙尘天气过程中科尔沁沙地不同高度(< 20 m)风速均明显增加, 各层相对湿度和浅层地表含水量有所降低, 较强湍流动力作用配合干燥的土壤和大气环境有利于沙源地区地表大量的沙尘粒子释放到大气中。此后这些沙尘粒子随较强的西北气流集中在2—3 km以下高度向下游地区输送。受沙尘输送的影响, 沈阳地区10日小时平均PM10浓度最高达817 μg·m-3, 能见度减小至3.7 km。此外, 科尔沁沙地起沙过程中能见度与摩擦速度存在明显的反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93), 与湍流动力学热通量相关性相对较小, 表明湍流动力作用在此次起沙过程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 林西组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一直笼统地被划归为上二叠统,目前仍旧缺少更进一步的划分对比意见.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剖面实测过程中,在多个层位均发现有孢粉、植物、叶肢介、双壳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Kraeuselisporites spinulosus-Alisporites communis组合,叶肢介化石为Palae olimnadia-C yc lotunguzites组合.综合研究孢粉、叶肢介等门类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该剖面林西组可与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中下部进行对比,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57.
报道了首次在大兴安岭中南段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的木化石。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经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武研究员详细鉴定,有5属3个已知种和2个未定种。对新发现木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木化石的时代。综合分析所发现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属中晚侏罗世。这些木化石新材料为大兴安岭地区上侏罗统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58.
针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和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生态和经济问题,利用微生物定向培育技术,选择土壤和牛粪混合的菌源母质筛选出具有较强分解能力的纤维素分解菌群(NMCel);将玉米秸秆和牲畜粪便按照5∶3(干重比)的比例混合,加入稀释后的NMCel菌液进行有氧发酵,发酵60d后制备成具有一定保水性、透气性和粘性的有机混合物。这种有机混合物对裸沙的修复能力较好,可以显著提高裸沙地表土壤碳氮含量和促进裸沙地表生物结皮的形成。有机混合物的最佳播撒方式是:在裸沙表面播施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固沙植物种子后播撒1kg·5m-2有机混合物,然后覆盖遮阴网。有机混合物的播撒使沙丘裸露创面的植被盖度从6%增加到26%,保水性提高24%~47%,抗风蚀能力提高了5.4~8.6倍。  相似文献   
59.
钟辉  郜晓勇  伍月 《地质与资源》2016,25(2):121-124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新民组出露有“豆状”凝灰岩,其中含“火山豆”(火山灰球)65%左右.“火山豆”发育同心韵律环带构造,有的发育有玻璃质边,有的可见长石晶屑嵌入其边缘,填隙物中可见有长石晶屑聚集现象.通过分析岩石结构及碎屑成分特征,认为“火山豆”凝灰岩是火山喷发过程中,由炽热的高能量高密度火山灰涌流向外迁移并伴随大气降水共同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60.
基于RS与GIS的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时空演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2000年ETM+影像、2005年和2010年TM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对科尔沁沙地的沙漠化土地分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总体呈逆转的趋势,且从严重沙漠化土地向轻度沙漠化土地逐级逆转,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从2000年的31 762.11 km2减少到2010年的30 198.87 km2,净减少量1 563.24 km2,减少速率为156.32 km2·a-1。从沙漠化类型来看,除轻度沙漠化土地增加外,其他类型沙漠化土地面积均明显下降;②2000-2010年沙漠化土地持续逆转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治理强度较大的奈曼旗、库伦旗和扎鲁特旗;③严重沙漠化土地比较稳定,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空间迁移比较明显,2000-2010年中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23.65 km,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向南移动19.31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