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科尔沁沙地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采用滑动平均法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代表自然因素)和耕地指数、草场载畜量(代表人为因素)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累加作用持续的时间较短(在4a之内),其中年平均温度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作用在2a最大,但作用不明显;年降水量对沙漠化的影响以4a最高,累加效应最明显,关联系数为0.801,而且二者之间有较显著的回归关系。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波动特点是决定累加作用时间和影响强度的关键。代表人为因素的耕地指数和草场载畜量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都比较明显、作用持续的时间较长(大于8a),其中耕地指数对沙漠化的影响以7a的累加效应最明显;草场载畜量对沙漠化的影响以10a的累加效应最明显,耕地指数和草场载畜量与沙漠化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回归关系。人口持续增长导致的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是耕地指数和草场载畜量对沙漠化影响产生累加效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2.
王涛  吴薇  赵哈林  董治宝  薛娴 《中国沙漠》2005,25(4):453-456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近50a来沙漠化土地经历了发展-再发展-逆转的过程,到2000年,该地区的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沙漠化土地总计达50200km2,态势依然严峻。研究表明,沙漠化过程中生物量的损失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其基本特征是伴随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逐渐受到破坏,植被沙生化和土壤沙质化,最终导致低级的沙漠(地)生态系统的形成,生物生产量的降低。2000年度科尔沁地区旱作农田由于沙漠化过程所造成的地上生物量损失约为68.6万t,放牧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损失量约为1008.2万t,总的损失量为1076.8万t。而在可以进行计算和评估的41a间,该地区由于沙漠化过程所造成的地上生物量损失量约为44148.8万t。  相似文献   
83.
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土地初析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应用1996年TM卫星影像资料得出,科尔沁沙地中心地区荒漠化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4.02%,以风蚀荒漠化土地为主。各种荒漠化土地在14个旗(县)的分布不同,按严重程度划分为重度荒漠化地区、中度荒漠化地区和轻度荒漠化地区。对历史时期和近期的分析表明,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土地产生和扩展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开垦。  相似文献   
84.
科尔沁沙地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曹军  吴绍洪  杨勤业 《中国沙漠》2004,24(5):548-552
根据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从相同时期的TM影象上提取的土地沙漠化数据, 运用ARC/INFO软件和Access统计软件, 分析科尔沁沙地近20a来土地利用和沙漠化土地的构成及变化特点、土地利用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得出: 草地和耕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未利用地面积较大, 其他利用类型面积较小; 15a来, 耕地和林地增加幅度最大, 草地减少幅度最大, 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草地变为耕地和林地。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比例大, 占一半左右, 以中度类型为主; 变化趋势是沙漠化面积增加, 程度减轻。在持续强度利用条件下, 面积广大的草地和耕地发生退化, 由潜在沙漠化土地发展为轻度和中度为主的沙漠化土地; 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小, 在新增沙漠化土地中的比例亦很小。所以, 草地、耕地等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大是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则能加快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5.
半干旱地区流动沙地土壤湿度变异及其对降水的依赖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何志斌  赵文智 《中国沙漠》2002,22(4):359-362
应用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1983- 1990年5~ 10月份土壤湿度定点观测资料,对流动沙地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异及其与降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科尔沁沙地,在0~ 300cm的垂直剖面上,以20cm作为一个层次,流动沙地土壤湿度多年平均值变化于3.25%~ 3.47%,层次间无显著差异。在时间序列土壤湿度存在年内和年际变异,5月份的土壤湿度与6~ 10月份存在显著差异,但6~ 10月份之间土壤湿度差异不显著。年际间降水量变化于243.3~ 567.1mm (变异系数9505%)之间,流动沙地土壤湿度变化于3.10%~ 3.69% (变异系数18.68%)之间。0~ 40cm土壤湿度与前月降水量不显著相关,但40~ 300cm土壤湿度与前月降水量显著相关,当月降水量与各层土壤湿度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6.
报道了首次在大兴安岭中南段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的木化石。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经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武研究员详细鉴定,有5属3个已知种和2个未定种。对新发现木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木化石的时代。综合分析所发现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属中晚侏罗世。这些木化石新材料为大兴安岭地区上侏罗统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87.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沙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域,以沙漠化逆转不同阶段的沙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区域尺度上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对沙漠化过程的响应规律,并结合气候、植被和地形因子阐释了该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沙漠化程度的加剧表现出疏林草地(未沙漠化)>固定沙地(轻度沙漠化)>半固定沙地(中度沙漠化)>半流动沙地(重度沙漠化)>流动沙地(极重度沙漠化)。(2)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疏林草地降低了29.1%、49.3%、62.9%和84.1%。(3)随着沙漠化的发展,土壤质地发生粗化现象,即中、细砂粒含量明显增加,而土壤细颗粒(极细砂和黏粉粒)含量明显下降。(4)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黏粉粒的损失是土壤粗化、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pH的变化受沙漠化影响较小。(5)气候因子是导致SOC含量受经纬度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因子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88.
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刘店沟矿床的形成与晚侏罗世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及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黄铁矿化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十分密切,北东、北西向构造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北东向构造为导矿构造、北西向构造为容矿构造,因此,地层、岩浆岩、构造“三位一体”控矿为本区控矿规律。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89.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soil moisture on sand saltation and dust emission over the Horqin Sandy Land area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observations of three dust events in 2010. The minimum friction velocity initiating the motion of surface particles, namely, the threshold friction velocity, is estimated to be 0.34,0.40, and 0.50 m s-1under the very dry, dry, and wet soil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dust events under the very dry and dry soil conditions, the dust emission flux during the wet event is smaller, but the saltation activities of sand particles(d 50 μm) are stronger.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airborne dust particles(0.1 d 20 μm) show that concentrations of the finer dust particles(0.1 d 0.3 μm) have a secondary peak under dry soil conditions, while they are absent under wet soil condition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surface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changed by soil moisture. Under wet soil conditions, the particles appear to have a larger size, and hence more potential saltating particles are available. This explains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er saltation processes observed under wet soi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0.
Samples from the Horqin sandy land were exposed to a series of wind velocities,and sink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end of the diffusion section of a wind tunnel.Grain sizes of collected samples show great variation because of the granularity difference of the surface samples.The original samples show lower average content of SiO2 and higher average content of Al 2O3,Fe2O3,MgO,CaO,Na2O,and K2O than collected samples.Compared with other dust source areas in China,the Horqin sandy land had higher content of Zr,Ba,SiO2,Al2O3 and K2O.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UCC)composition,surface samples were rich in the content of Y,Zr,Nb,Ba,La,Nd.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grain components of the Horqin sandy land differ from those from other dust source regions,because fine-grained particle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were mostly derived from various local deposits formed in its uniqu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fluenced by several tecton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