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938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
Fruiting of cotton plant is determined and influenced by cultivar, climatic conditions,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est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wering and boll retention patterns of cotton cultivars can contribute to more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crop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arious climatic factors 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of Egyptian cotton. This could be used in formulating advanced predictions of the effect of certain climatic condit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Egyptian cotton. Two uniform field trials, using cotton Gossypium barbadense cv. Giza 75 were carried out in 1992 and 1993 at t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tati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Giza, Egyp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ic factors,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Climatic factors included maximum and minimum air temperatures along with their difference, evaporation,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grass temperature or green cover temperature) at 0600 and 1800 h°C−1, sunshine duration, maximum and minimum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were quantified in the absence of water and nutritional deficits and damage effects of insects.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evaporation, sunshine duration, humidity,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at 1800 h, and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were the important climatic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of Egyptian cotton. Consequently, applying appropriate specific cultural practices that minimize the deleterious effect of these factors will lead to an improvement in cotton yield.  相似文献   
22.
压电双晶片双向大幅振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东 《矿物岩石》2003,23(3):114-116
通过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对压电陶瓷双晶片在自动生产送料线上的应用研究,得出在二元系Ph(Ni1/3Nb2/3)O3-PhTiO3-PhZrO3的基础上作调整制作的压电双晶片。经运用在振动料斗上,作调频调幅控制。达到了压电双晶片振子结构,振子谐振频率为300Hz,当外加电压达300V时,振子偏转位移量大于1.7mm,故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振动源。  相似文献   
23.
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石英晶体微形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分干涉显微镜等手段对小秦岭金矿含金石英脉中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晶体微形貌进行了研究。石英晶体{101^-1}、{011^-1}、{101^-0}单形晶面上不同特征的微形貌对了解石英晶体的生长机理、生长速率、生长环境的变化及成矿溶液的过饱和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提供成矿阶段划分及晶体生长时热力学条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24.
蒸发皿系数Kp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振民 《水文》2003,23(1):21-23
应用指标回归法和定性(风速和相对湿度)定量(吹程)资料,建立了蒸发皿系数Kp计算方程,并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48个观测站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方程,可大大改善Kp值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5.
江苏东海水晶以其晶体粒大和产量巨大而闻名,在地质上也因其产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独具特色。在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成矿作用进行研究和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心进行编录的过程中,认识到超高压带存在着超低压成矿现象,包括中国最主要的水晶矿床成矿带在内的许多矿床都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之后退变质结束阶段的超低压环境中形成的,对水晶进行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代学研究,获得208Ma的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该年代可视为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并经历了退变质之后而“稳定”下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26.
时频测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前,在所有的物理量中时间与频率标准的物理实现具有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它们的发展不但在计量技术中,而且在几乎整个高科技领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发展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近年来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和了解的情况,对时频测控技术的发展和影响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7.
用Pg波走时重建华北地区结晶基底速度及时间项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层析成象以投影方法,对华北地区28条深地震剖剖面地震测深剖面Pg波走时进行处理,作出该区结晶基底速度及时间项成像。并作了方法的数值模型合成数据的敏感性分析,证明所采用有效性及成象结果的可靠性。计算中应用LSQR算法求解大型稀疏超定方程。并采用只存储矩阵非零元素技术,使存储量减小到原矩阵百分之一,同时零元素不参数加计算,提高了运算速度。华北地区结昌基底速度为5.9-6.35km/s,时间最大为2  相似文献   
28.
土壤表面蒸发阻力模型与田间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邦杰 Blac.  PS 《地理学报》1997,52(2):177-183
土壤表面蒸发阻力是计算土壤蒸发率的关键参数。本文讨论土壤表面蒸发阻力的概念,一层,二层理论模型与经验模型,并以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田测定为例,说明田间测定与计算方法,并以计算沟中的蒸发率为例,介绍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9.
地下水计算参数的测定与估计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几个常用参数(给水度、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和潜水蒸发系数)的测定和估计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得到几点新的认识:(1)给水度值同注水的方式有关,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农田表层土壤疏松,且有作物影响,因而其最大值会出现在地表附近;(2)用抽水试验法测定给水度,其值因孔而异;(3)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土壤结构和给水度的关系密切,一般随着埋深的增加,该系数随之减小;(4)不同季节和不同作物,潜水蒸发系数不同,表现在计算公式上的参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0.
Using rainfall-runoff modeling to interpret lake level da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sing water balance computations, the behavi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lakes is discussed. Simpl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relating water level to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lake bathymetry are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the river basin area when analyzing lake levels is stressed. A conceptual rainfall-runoff model including lake routing is used to simulate runoff and lake levels and to compute quasi-steady state conditions and long-term transient situat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models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curves relating lake levels to precipitation and lake evaporation. By comparing with paleo-lake levels,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related to these levels can be found, provid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