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08篇
测绘学   28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663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48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41.
从均方根信息滤波和平滑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卫星定轨的实际特征.导出了其在精密定轨软件中实现的详细公式;针对均方根滤波的特点,提出了快速高效地探测和修复GPS观测数据中周跳的新方法。利用实测星载GPS数据验证了基于均方根滤波的质量控制算法的可靠性.得到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2.
霍娟  吕达仁 《气象学报》2006,64(1):31-38
全天空图像自动云识别的研究相对来说是一项较新的研究领域。当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全天空图像云识别方法主要依靠图像蓝红灰度值对比的阈值方法进行判断。然而非洁净大气中气溶胶的增多给云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太阳高度角不同天空色度分布情况也不同。文中利用Libradtran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不同能见度不同太阳高度角情况下3个典型波长(450,550,650nm;蓝/绿/红)无云及有云大气的天空辐亮度分布情况,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太阳高度角情况下,无云及有云大气中蓝红比值随能见度的下降呈单调下降趋势。在特定的云光学厚度和能见度情况下,天空色度彼此呈现出类似的分布状况。全天空图像阈值判断云识别自适应算法的建立需要与太阳高度角、地面能见度联系起来。当前尚无法建立一个判断阈值随太阳高度角以及能见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建立典型能见度、典型太阳高度角情况下的辐射信息库,在具体云识别时,首先确定太阳高度角,而后根据天空辐射比情况确定天空能见度,并利用辐射信息标准库做云或非云判别。该工作为全天空云识别算法提供判别依据,同时建立云识别随能见度和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判别信息库。  相似文献   
143.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the GRACE mission using only GPS dat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he GRAC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satellites, launched in March 2002, are each equipped with a BlackJack GPS onboard receiver for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gravity field recovery. Since launch,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background force models used for satellite orbit determination, most notably the model for the geopotential. This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o orbit accuracy for very low altitude satellit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how well the orbits of the GRACE satellites (about 470 km in altitude) can currently be determined using only GPS data 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models and methods. The orbit accuracy is assessed using a number of tests, which include analysis of orbit fits, orbit overlaps, orbit connecting points,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residuals and K-band ranging (KBR) residuals. We show that 1-cm radial orbit accuracy for the GRACE satellites has probably been achieved. These precise GRACE orbits can be used for such purposes as improving gravity recovery from the GRACE KBR data and for atmospheric profiling, and they demonstrate the quality of the background force models being used.  相似文献   
144.
If the force field acting on an artificial Earth satellite is not known a priori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to represent its observations on their accuracy level, one may introduce so-called pseudo-stochastic parameters into an orbit determination process, e.g. instantaneous velocity changes at user-defined epochs or piecewise constant accelerations in user-defined adjacent time subintervals or piecewise linear and continuous accelerations in adjacent time subintervals. The procedures, based on standard least-squares, associated with such parameterizations are well established, but they become inefficient (slow) if the number of pseudo-stochastic parameters becomes large. We develop two efficient methods to solve the orbit determination problem in the presence of pseudo-stochastic parameters. The results of the methods are identical to those obtained with conventional least-squares algorithms. The first efficient algorithm also provides the full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the second, even more efficient algorithm, only parts of it.  相似文献   
145.
我国铜矿资源的供给能力有限,而其消费需求又在持续扩张,为此导致进口量在逐年递增。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我国进口国外铜矿资源产品具有相对稳定的区域分布。对这些区域的进口环境做了初步的评价,筛选出了最为理想的进口靶区。为了以最少的外汇支出换取到我国所需要进口的铜矿资源,并为贸易决策提供支持依据,作者就其进口决策优化方面做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6.
147.
本文对导航卫星的单星定轨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单星定轨时卫星钟钟差和接收机钟钟差难以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定轨的同时解算测站距离偏差和采用平均距离变化率进行定轨两种方案,采用GPS的实测数据试验计算表明,两种计算方案均能初步完成单星定轨任务。  相似文献   
148.
为了消除利用星间距离或速度观测值进行自主定轨时可能存在的卫星星座整体旋转和卫星钟差整体漂移的误差,提出利用单点定位的方法来研究并消除上述两项误差。当导航卫星整体旋转△Ω角时,单点定位所求得的测站经度也会偏移△Ω角,据此就能用具有精确地面坐标的控制点来测定△Ω角。当各卫星钟中均舍有系统误差△t时,利用单点定位所求得的接收机钟差中也会出现同样的误差,通过与标准时间比对就能测定△t值。算倒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9.
GPS单点测速的误差分析及精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从理论和实测数据模拟两方面分析了SA取消后各类误差源对GPS测速的影响,推导并计算了GPS单点测速可能达到的精度水平。然后用静态数据模拟动态测速试验和实测动态数据测速与同步高精度惯导测速的动态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载波相位导出的多普勒观测值使用静态数据模拟动态测速,其精度可以达到mm/s级;用接收机输出的多普勒观测值进行测速时,其精度为cm/s级。在动态测速试验中,GPS单点测速方法(即多普勒观测值测速与导出多普勒观测值测速)间的符合精度达到cm/s级,与高精度的惯导测速结果的符合精度为dm/s级,而且和运动载体的动态条件(如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0.
利用290个ML ≥ 2.5的景谷6.6级地震序列事件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得到其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M0数值范围为1012~1016 N·m;拐角频率fc为3~16 Hz;视应力数值范围为0~15 MPa,平均值是2.14 MPa,中位数为1.39 MPa。同时,各个震源参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景谷地震序列余震空间分布可分为北段、中段与南段,其视应力高低分布依次为:南段 > 中段 > 北段;表明主震发生后,震源区南段区域的应力水平最高,这可能是后续5.8级\,5.9级强余震均发生在南段的根本原因。在视应力时间变化特征方面,5.8级、5.9级强余震的发生前,震中所在的南段视应力数值存在"逐渐变大-维持稳定"的特点。而后续未发生强余震的北段和中段,其视应力时间变化为早期快速调整,后续逐渐变化到各自区域的视应力均值水平;这类变化表明对于震源区南段,在强余震发生前的短时间内,南段区域首先出现局部应力不断挤压增强,并随后维持相对高值应力水平的"闭锁"状态,直到强余震的发生。因而,震后震源区余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对强余震可能产生地点判定有指示作用,其时间变化特征与地震序列中较强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余震视应力的时空变化对序列后续地震活动的判定有重要指示作用,可为强余震的时空判定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