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5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2292篇
地质学   1229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121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GIS为手段,在对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流域内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巢湖流域新石器中晚期至汉代古聚落变更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随着时代推进聚落遗址从高海拔逐渐向低海拔地区转移并向湖泊靠近,这种变更响应于中全新世以来流域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干燥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巢湖湖泊收缩、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活范围扩展,反映了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地貌演化和水文条件的改变对古聚落变更的影响;而各时期聚落遗址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则与流域东部极易受河道摆动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地貌条件有关.因此,气候变化成为巢湖流域古聚落变更的重要激发因子,对古聚落的分布、扩展、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聚落变更对环境变迁的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992.
鄱阳湖湿地水位与洲滩淹露模型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霞  赵英时  梁文广 《地理研究》2009,28(6):1722-1730
水是控制湿地生态过程的一个重要因子,为了研究洲滩变化和湿地草洲生长发育规律,以便更好地监测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有必要研究鄱阳湖水体变化特征,分析湿地洲滩水位的时空动态变化和洲滩淹露规律。本文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对鄱阳湖多年水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DEM提取湿地洲滩特征;并在GIS支持下综合考虑地形、鄱阳湖水位、湖泊缓冲区等因素,建立了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时空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精度在85%以上。同时,本文根据研究区特点及水体在TM2、7波段的特征差异,构建了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提取水体精度达到98%,特别是对潮湿的沙地、植被和云有很好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993.
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鄱阳湖流域1955-2003年3个主要水文站(外洲、李家渡、梅港)月径流实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小波方法,分析近50年该流域径流的年内、年际和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年内最大径流主要出现在4月、5月或6月;就季节变化而言,春季径流量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较小.径流年际变化在开始较长时段呈增长趋势,1998年出现转折,之后递减,下降速度略低于前期增长速度.外洲等3水文站存在25~26 a的第一主周期,8 a和3~4 a的次主周期,周期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相应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该流域径流变化是气候、流域覆被和水利工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气候因素中的降水和蒸发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The geochemistry of lake (Renstradträsket) and estuarine (Pieni Pernajanlahti Bay) sediment was investigated in a medium sized watershed draining to the Gulf of Finland, Baltic Sea. Catchment land-use types were compared and found similar. Sediment cores were dated using 210Pb- and 137Cs-chronologies and analyzed for Al, K, Cu, Zn, Fe, Mn, phosphorus fractions, TN, TC and biogenic silica (BSi).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diment cor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Despite similarities in catchment land-use and history, the sediment geochemical profiles of the sites varied significantly.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could be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sedimentation environment (lacustrine versus estuarine). TP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diment iron content in estuarine sediment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e in lake sediment. In the estuarine core sedimentary iron was not correlated to lithogenic potassium and aluminum but in the lake core the iron seemed to be lithogenic in origin, as suggested by the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r 2 = 0.95–0.96) between these three variables. Most similarities among the cores were found in Al concentrations. Estuarine nutrient profiles appeared relatively monotonous compared to the lake core. This is probably due to more vigorous mixing of the sediments that may ensure more rapid and complete consump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deposited on the bottom of the estuary. Therefore the lake sediment appeared to preserve the historical record of eutrophication better. Biologically less active and more particle-bound materials like the trace metals Cu and Zn seemed to retain good records of anthropogenic impact also in the estuarine core.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to take the sedimentation environment into account when interpreting geochemical record.  相似文献   
995.
粒度和元素证据指示的居延海1.5kaBP来环境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靳鹤龄  肖洪浪  张洪  孙忠 《冰川冻土》2005,27(2):233-240
居延海是黑河的终端湖, 在最近3 000 a来已由原来面积 800 km2逐渐萎缩而最终干涸, 同时其周边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居延海(索果诺尔)湖相沉积的粒度和元素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明清以前湖泊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暖时期, 气候偏湿, 入湖水量增多, 湖泊面积扩大, 流域化学风化作用增强; 寒冷时期, 气候偏干, 入湖水量减小, 湖泊萎缩, 流域化学风化作用减弱.明清之后特别是近40 a来, 由于黑河上中游地区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及水资源利用, 入湖水量不断减小, 甚至河流断流, 最终导致了目前居延海的干涸.  相似文献   
996.
青土湖地区9500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土湖地区ZY剖面的代用指标分析,研究了该区9500a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在9500~6700aBP期间,剖面为风成砂沉积,平均粒径、磁化率、碳酸盐含量和C/N代用指标值均出现了的最低值,代表了湖泊干涸状态下强烈的风力搬运堆积,反映为一种暖干的古气候环境;6700~5800aBP期间,为碳酸盐粉砂质粘土沉积,代用指标的值均为高值,指示高水位、暖湿的古气候环境;5800~2700aBP为碳酸盐粉砂沉积,代用指标的值均表现为中等,代表了低水位状态下的碳酸盐沉积,反映夏季风减弱,区域降水量减少;2700~1100aBP期间为沼泽沉积,此时湖泊水量变化是以人为因素为主还是自然因素为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基于IMOP的流域环境-经济系统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域是涵盖众多因素的复杂巨系统,其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综合规划。作者采用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 (IMOP) 模型来研究这一复杂系统。该模型是传统多目标规划法的一种拓展,它将多种系统组分纳入一个框架综合考虑,较好地协调多个目标,尤其能有效处理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基于此模型,针对流域环境-经济系统特点,建立了流域环境-经济系统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模型 (IMOPWEES)。同时,将模型运用于四川省邛海流域规划,得到2种情景不同阶段下的优化方案,以种植结构、旅游服务业结构、水资源配置、污染物排放、森林扩展及水土流失为例予以结果说明和情景比较。研究表明,IMOPWEES用于流域环境-经济系统规划,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为流域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98.
西太湖沉积物污染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刘恩峰  沈吉  朱育新 《地理科学》2005,25(1):102-107
通过对西太湖MS、DLS沉积短岩芯中金属元素、营养指标的对比分析,讨论了西太湖近80年来的元素地球化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以前,西太湖沉积物中元素为自然来源;40~70年代末期,除北部Hg、TP受到人为污染之外,其余元素仍主要为自然来源;70年代末期以来,重金属元素人为污染逐渐加重,湖泊营养程度升高。西太湖北部沉积物中Pb、Zn、Mn、Ni、As污染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Hg污染开始于40年代初期;与北部相比,南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较短,Pb、Zn污染开始于70年代末期,As、Mn、Ni、Hg污染开始于80年代中期~末期。西太湖北部、南部沉积物中TN、TOC含量70年代末期以来开始增加,C/N比值增大,有机质外源输入比例增加。西太湖北部沉积物中TP含量自40年代初期以来逐渐增加,受到人为污染;南部TP含量在40~70年代略高,但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999.
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水位影响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高华中  姚亦锋 《地理科学》2005,25(3):305-309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其巨大的环境、生态和经济价值一向为人们所关注。近50年来,博斯腾湖水位发生了很大变化,1958~1987年水位持续下降,1988~2002年水位又转为持续上升,目前处于50年来的最高水位。针对其水位变化,利用近50年来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水位变化的影响,定量还原了天然状况下博斯腾湖的水位。研究结果表明,自1958年以来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影响经历了弱→强→弱的变化过程,其中20世纪70~80年代人类活动对水位变化影响最为显著,90年代以后影响强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000.
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底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将放射性核素计年与沉积物粒度分析、粒度平面分形研究以及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初步探讨了洪泽湖湖底沉积物粒度特点及该区域近300年来的气候变化,为恢复百年尺度的气候干湿变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研究发现,湖区气候的干湿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进一步说明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变化不仅与自然环境改变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如黄河改道、湖泊周围建闸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