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毛乌素沙区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毛乌素沙区在自然条件、沙漠化程度和变化趋势及产业经济发展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合理地进行区域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是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选取自然条件、沙漠化发展过程及人类活动等方面12个指标,将毛乌素沙区划分为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过渡区、毛乌素沙地腹地典型草原区和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区3个区、7个亚区、12个小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亚区和小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2.
李如意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16,36(2):483-490
毛乌素沙地处于多层次生态地理景观过渡带,拥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资源.研究该生态脆弱区极端气温变化,有利于揭示全球气温变化与局地气温响应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气象灾害预防提供参考。通过线性趋势分析、累计距平、Mann-Kendall法、因子分析、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特征\,突变特点、相互关系,探讨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和极端气温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夜日数、暖日日数分别以不同的速率上升;冰日日数、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冷日日数分别以不同的速率下降。(2)除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外,其余8项极端气温指数均发生突变,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3)冷指数大幅下降是毛乌素沙地极端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并且各冷指数间、各暖指数间相关关系显著。(4)毛乌素沙地极端气温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东北方向(榆林及鄂托克旗)冷指数呈现大幅减少,西南方向(横山及盐池)暖指数呈现大幅增加。(5)ENSO事件具有使毛乌素沙地极端最高气温降低的作用以及使极端最低气温升高的作用。(6)10项极端气温指数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毛乌素沙地极端气温仍将呈现冷指数下降、暖指数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3.
滴哨沟湾地层沉积特征记录的毛乌素沙漠变迁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靳鹤龄  董光荣  左昕昕 《中国沙漠》2008,28(6):1064-1072
毛乌素沙漠的盛衰变化明显地受到全球变化特别是东亚夏季风变化的影响。根据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地层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度参数等,结合孢粉研究结果,将沙漠演化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沙漠萎缩期,气候温暖半干旱-半湿润,沙漠缩小,为森林草原或灌丛草原;中更新世晚期沙漠稳定期,气候在寒冷干旱-半干旱间波动频繁,自然景观在荒漠、荒漠草原与干草原间变化,并有河流和小湖存在;晚更新世早期沙漠固定期,气候温暖半湿润至半干旱,期间自然景观经历了森林草原、灌丛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多种变化;晚更新世晚期沙漠扩张期,气候干旱寒冷,自然景观以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同时也有草原乃至灌丛草原出现;全新世沙漠频繁变化期,气候变化频繁,沙漠出现多次盛衰变化,自然景观在荒漠、荒漠草原、草原、疏林草原间变化。  相似文献   
24.
清末西垦对毛乌素沙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昭庆 《地理科学》2006,26(6):728-734
以历史文献、地方档案及古今地图为主,采用政区和地名演变考证的方法,逐一复原了清代末年(1902~1908年)在鄂尔多斯中、南部地区,即今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及鄂尔多斯市区放垦的范围,这些复原的放垦地带或在今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或远离毛乌素沙地。文章通过对清末放垦背景及过程的分析,认为放垦避开了土质低劣易于沙化脆弱地段,所以清末放垦对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发展起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5.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定量关系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基于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风蚀输沙率实地观测数据,借鉴国外最新的建模思想,采用Matlab5.3软件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植被覆盖对沙粒起动风速和风蚀输沙率的影响,确定了不同风速下的有效植被覆盖率。结果表明,在毛乌素沙地要有效减少和防治风蚀,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40-50%的水平,而要保证在最高风速下风蚀输沙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60-70%的水平。  相似文献   
26.
在对毛乌素沙漠风积砂物理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击试验、压缩试验及三轴剪切试验,对毛乌素沙漠风积砂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击实特性与粉、黏性土有较大的差异,在干燥和最佳含水率状态下易于击实,击实曲线呈双峰形态;压缩试验表明毛乌素沙漠风积砂一般属于低压缩性土,其压缩特性与试样初始密度、含水率、荷载级别及加载条件有关;三轴剪切试验表明毛乌素沙漠风积砂抗剪强度指标受试样密度的影响较大,虽然含水率对抗剪强度指标有一定影响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但影响程度并不明显。本文相关成果为解决该区风积砂相关岩土工程问题和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靖边气田南部MU1-4储层的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构造特征及古地貌单元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潮上带的(含)膏模膏核泥-细粉晶白云岩和潮间带上部的膏模泥-细粉晶云岩为最有利微相.对孔隙起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是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构造高部位的储渗能力较强,岩溶斜坡及台丘,尤其古沟槽附近,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要准确把握本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分布规律,需以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为基础,结合现今构造特征和岩溶古地貌,展开多因素组合分析.  相似文献   
28.
本文讨论了CT多平面重组(MPR)影像的重建方法,阐述了原始扫描的条件设定,扫描方法的重要性。正确地掌握这些要领,将可获得高质量的多平面重组图像。  相似文献   
29.
毛乌素沙地沙产业发展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产业对沙漠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贡献,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更是迎来新的契机。结合数理统计以及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内外资源条件。结果表明:(1)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毛乌素沙地降水有所增加,风速逐渐减小,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逐渐改善。(2)毛乌素沙地土地、光热、水、旅游及政策等资源条件具有明显的优势。毛乌素沙地逐渐改善的自然环境以及优势资源可为沙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30.
毛乌素沙地南缘横向沙丘粒度分布及其对风向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风季发生转换期间, 根据不同方向风的持续时间,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长48m, 高8m 的 横向沙丘进行了7 次断面形态测量和表面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 横向沙丘断面形态及表面 沉积物粒度分布随区域气流方向和强度而发生变化。在沙丘各部位, 丘顶及附近两侧的沙粒活动 性强, 表面沉积物粒径及分选参数变化显著。在粒径及分选参数中, 粒径频率曲线、平均粒径和偏 度对风的作用比较敏感, 随时间的变化也明显, 利用它们的变化可以解释区域气流变化对沙丘的 影响。风向发生转换时期的短期观测和采样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采样时间是影响沙丘表面沉积 物粒度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