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258篇
大气科学   19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537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地球内部非弹性介广泛存在,垂向线性连续变化非弹性介质模型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利用复速度概念得到了复速度随深度线性连续变化的非弹性介质中地震波射线轨迹与等时线方程。理论结果表明:在线性连续变化非弹性介质中,射线轨迹呈圆形,等时面的形状为椭圆。最后对射线轨迹与等时线方程的适用性条件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变质作用演化及PTt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又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变质阶段,峰期阶段的P-T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约结束于2500Ma,具有与造山带相似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T为800~900℃,P=0.98~1.02GPa,这种轨迹主要与早期平卧褶皱和推覆构造使地壳大幅度增厚有密切关系。第二期变质作用约发生在1800Ma,PTt轨迹为具近等压加热(IBH)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峰期阶段T为760~810℃,P为0.96~1.04GPa,这种轨迹与大陆地壳的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3.
1970年4月24日至5月3日在海南、湘西和关中三站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20MHz无线电信号进行了监听。本文对监听记录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超视距传播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由波导、耳语廊和滑行传播方式组合成的四种可能的短波超视距传播模式,以解释此次监听实验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
吉南古元古代集安群泥质变质岩P—T—t轨迹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南古元古代分布区大地构造划分为辽吉裂谷系和浑江裂陷槽,集安群是辽吉裂谷系早期产物。泥质变质岩呈北东向分布于裂谷带内,经历了形成期后的中高级变质作用。本文在岩石建造、地质构造等研究基础上,通过变质作用研究,利用变质石榴石环带分析方法,建立了集安泥质变质岩P-T-t轨迹。该轨迹表明集安群形成以来经历了两次拉张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动态过程中,泥质原岩发生变质变形,P-T-t轨迹反映了该区古元古代地质演  相似文献   
75.
着重介绍了目前变质作用P-T─t轨迹研究在变质作用温压确定、变质作用不同阶段时间标定、变质作用动态演化过程的组构标志、变质作用演化热模拟以及变质作用P─T─t轨迹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关系等方面所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6.
根据闽北麻源群变质岩流体包裹体的世代关系和显微测温研究,获得了麻源群变质峰期之后抬升过程p-T-t轨迹,推测岩石遭受剪切变形事件的温压条件为p=85~100MPa,T=265~285℃。本区流体演化早期以CO2为主,晚期以水溶液为主。  相似文献   
77.
无人机无线电测量定位系统的精度,一直无法进行准确、定量检测。通过对飞机飞行轨迹进行监测,并记录其相关数据与无人机无线电测量定位与系统输出的数据进行自动对比分析的“无人机动态定位检测系统”,解决了无人机动态定位精度不能进行定量检测的技术难题。本文叙述了某型号无人机的无线电测量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误差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给出了无人机动态定位检测系统的硬、软件组成方式,并介绍了研制和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8.
近圆轨道遥感卫星星下点轨迹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遥感卫星轨道的特点,提出了计算近圆轨道卫星星下点轨迹的算法,并对其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这种算法是快捷和有效的,能够满足卫星规划阶段对轨道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同位素年龄等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新西兰南岛北端陆壳俯冲的最新发现,提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四阶段演化模式:板片俯冲形成增生楔、板片俯冲驱动角落流、板片拆离浮力抬升至Moho深度和后期上地壳伸展阶段.以此为定量模拟的出发点,利用二维有限元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演化进行了动力学和热演化模拟,追踪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过程中的质点路径以及对应的P-T-t轨迹.计算的P-T-t轨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能与实测结果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80.
龙门山穹状递增变质作用特征及岩石圈深部作用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变质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矿物组合的世代关系和同位素定年的综合研究表明,龙门山造山带的穹状递增变质作用是发生于燕山期的区域动热变质作用,所形成的递增变质带在空间上呈穹隆状,等变带围绕热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热中心发育花岗岩,从热中心向四周变质程度依次递减,热中心花岗岩的侵位和上隆滞后于穹状递增变质作用,二者在成因上无直接的联系,其pTd轨迹揭示出了盆山耦合过程中壳幔间相互作用过程和热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