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7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866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3041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41.
壳幔化学不均一性与块体地球化学边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朱炳泉 《地学前缘》1998,5(1):72-82
壳幔派生岩石的多元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地球存在块体的化学不均一性,可划分出地球化学省,并以地球化学急变带作为边界。全球总体上分成东冈瓦纳(如华夏与青藏—印支)、西冈瓦纳、太平洋(如佳木斯、中蒙古、辽胶渤、北疆—南戈壁)与劳亚(如华北、中朝、兴安、塔里木等)四种类型的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场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在构造上,地球化学急变带可分成构造显性与构造隐性两种类型。应用深、浅构造立交模型及其相互转化可对两种类型地球化学急变带的出现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地球化学急变带,特别是急变带的转折端对超大型矿床和成矿密集区的分布有密切控制作用;显性急变带主要表现为与动力变质和岩浆活动有关的改造成矿作用,隐性急变带主要表现为火山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具有工业意义的油气田均位于构造隐性急变带与中新生代盆地的立交地段。  相似文献   
942.
鄂西秭归、长阳、巴东等地奥陶系桐梓组一段中碳酸盐台洼重力流沉积主要有4种类型:塌积角砾岩、碎屑流砾屑灰岩、颗粒流含砾砂屑灰岩、近源浊积灰岩。沉积特征和时空分布情况表明它们发生在两河口期早期海侵背景下(TST)。最初的岩崩塌积沉积受控于被动大陆边缘板内应力作用产生的构造事件,后来的重力流沉积旋回明显受渐进式海侵海平面升降波动的影响。台洼重力流沉积提供了早奥陶世华南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演变之前奏幕式事件在碳酸盐台地内的地层记录。讨论鄂西乃至上扬子区奥陶纪两河口期碳酸盐台洼重力流沉积的背景、成因、受控因素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43.
广东省金属矿床划分为5个矿床成矿系列,分别论述各成矿系列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矿元素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特点,并分析了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演化与区域变质作用、重熔岩浆活动、构造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4.
中国辽吉地区早元古代大型—超大型硼矿床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大型矿床的出现、形成与其所在的地质背景有关。在全新构造观的指导下论证了大型-超大型硼矿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及其它基本特点,把矿床的成生与地壳演化结合起来,并重视了深断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通过幔壳长期作用,使深部巨量成矿物质以三种方式带入成矿热卤水盆地,在一定的自然地理与物理化学条件下矿质沉淀、富集形成大型与超大型硼矿床。在上述成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的地质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45.
冀东地区以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浸染型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类型。本人概略介绍了其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现状及其新进展,并明确提出了该类型金矿床的成矿与中新生代火山-次火山(隐爆角砾岩)作用、构造运动及有机质的作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46.
冀东地区新发现一批产在中元古代碳酸盐岩层中的金矿床(点),文中对该类矿床的容矿围岩特征及其成因、产出的区域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提出容矿角砾岩是液压致裂角砾岩,是一种矿控构造岩。  相似文献   
947.
本文从地质勘查找矿角度,将未出露现代侵蚀面或被沉积物覆盖的矿床统称为隐伏矿床。寻找隐伏矿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①地质分析(构造体系、地质建造、矿田构造、隐伏侵入体等);②矿床学理论(成因模式、找矿模型等);③数学地质(统计预测、综合信息、地质异常等);④地球化学找矿(构造地球化学、原生矿晕、次生矿晕、离子态分布模式);⑤地球物理找矿(层析成像、地电提取、物探填图等);⑥矿物学方法(矿物标型、蚀变矿物等);⑦遥感地质找矿;⑧其他方法(生物找矿、计算机技术等)。  相似文献   
948.
A geologic anomaly is a geologic feature or structure that departs markedly from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ith respect to composition, texture, or genesis.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 anomalies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is based upon specific geologic factors and a combination of features, such as structural, temporal, and spatial, and draws upon special effects that are due to ore-forming processes. An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 anomalies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area in southeastern China has led to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nomaly subtypes and the occurre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e deposits. Consequentl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reached: the type of anomaly reflects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iron, copper, and gold deposits in the area; sedimentary geologic anomalies are mos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tratiform deposits; structral complexity anomalies are mos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u−Fe−Au deposits; magmatic anomalies reflect geologic processes in which Fe and Cu elements were separated from magma and enriched into ores; and the geologic combination entropy anomaly is proposed as a comprehensive variable that is related to favorable ore-forming environments and that can serve as a quantitative index that can be used in mineral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949.
浙江是环太平洋带最著名的非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在回顾浙江非金属矿床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当前非金属成矿学、矿床地球化学、矿物学等领域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或课题。  相似文献   
950.
绿岩带型金矿床是世界和我国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和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二类。这二类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均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不仅产出在中低变质绿岩带中,而且在高级变质绿岩带中分布很普遍和发育。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广泛、储量极大,是具有中国地质特色的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