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在对地理教师地理科学素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地理教师在教学、科研、生活中应具备的地理信息科学素质进行了研究,并从师范教育、继续教育2个角度探讨了构建地理教师地理信息科学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地理信息共享涉及信息共享的政策、管理、标准、技术和法律等一系列问题,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信息共享研究视角总体上包括技术视角和非技术视角,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从非技术视角探讨了地理信息共享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马丽娜  郭君杰 《山西地震》2000,(2):43-46,48
利用已建成的山西省地震局科技成果库 ,对 1 990年至 1 999年山西省地震局科技成果的成果类别、任务来源及获奖人员的年龄结构等进行了统计 ,结合山西省地震局的实际 ,对当前科技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4.
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动态与调控途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 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 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 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 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京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 1996~2004 年北京土地利 用变化中, 大多数地类转换都与耕地直接有关, 耕地流失是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问题; 城镇 扩展主要占用耕地, 且耕地生产力高的平原地区因建设占用而流失的耕地量大; 远郊山区耕地被 建设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小, 但被生态用地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大;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府行为与 决策是北京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流失的重要驱动因素, 解决途径关键在于寻求耕地保护与 耕地非农利用之间的平衡点、积极发挥土地管理政策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5.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全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讨论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科技支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增强我国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2004年度天文学科科学基金申请、资助的基本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青年科学基金助推地理学研究创新与综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科1987-2016年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科的4个分支学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环境地理出发,通过分析关键词词频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点、与同时期面上项目申请书关键词词频进行对比等方法,追寻不同分支学科青年科学基金的研究特点,分析各分支学科的青年科学基金选题的演变规律。以此为依据,筛选了7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分析这些关键词所代表前沿研究方向,和青年科学基金选题变化情况,并根据后续资助情况分析学科发展过程中青年人才梯队的成长过程,追寻青年科学基金在地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自1987年以来,青年科学基金选题一直处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格局与过程研究的最前沿,技术创新是青年科学基金最主要的源动力,研究不断向定量化发展;青年科学基金的研究选题也逐渐拓展,走向综合;同时持续推动地理学科研队伍的成长。对于地理科学的技术和理论创新的助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8.
柴达木盐湖化工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实施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4~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海省人民政府柴达木盐湖化工科学研究联合基金申报与资助项目进行分析,重点研究联合基金实施概况,指出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发展建议,通过对联合基金资助和实施结果进行探讨,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模式,更好地为柴达木盐湖化工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Tim Forsyth 《Geoforum》2008,39(2):756-764
Piers Blaikie’s writings on political ecology in the 1980s represented a turning point in the gen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for social justice. His writings since the 1980s demonstrated a further transition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 justice by replacing a Marxist and eco-catastrophist epistemology with approaches influenced by critical realism, post-structuralism and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Together, these works demonstrated an important engagement with the politics of how environmental explanations are made, and the mutual dependency of social values an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Yet, today, the lessons of Blaikie’s work are often missed by analysts who ask what is essentially political or ecological about political ecology, or by those who argue that a critical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should mean deconstruction alone. This paper reviews Blaikie’s work since the 1980s and focuses especially on the meaning of ‘politics’ within his approach to political ecology. The paper argues that Blaikie’s key contribution is not just in linking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politics, but also in showing ways that environmental analysis and policy can be reframed towards addressing the problems of socially vulnerable people. This pragmatic co-p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social values offers a more constructive means of building socially just environmental policy than insisting politics or ecology exist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or believing environmental interventions are futile in a post-Latourian world.  相似文献   
60.
安宁  梁邦兴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463-1474
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统称)研究立项课题旨在探究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科前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整体水平。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相关议题的资助,以及受资助人在该时期对相关议题的科研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2011年以来,国内政治地理学逐渐被认可和关注,并呈现出以北京、广州、昆明和上海研究机构为辐射中心的地理特征;②国内政治地理研究重点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领土(主权和安全)、行政区划和管治、尺度和空间、社会和文化政治等六大议题;③国内政治地理研究日渐与国际接轨,但行政区划和管治等是独特的研究。整体而言,随着国家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期望能瞄准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内需求,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地理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