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利用2010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单波段(525nm)积分浊度计和PM10自动监测仪、能见度仪器观测资料,结合塔中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影响塔中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各因子。结果表明:(1)散射系数和PM10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秋季最大,达0.96;夏季次之,为0.94;冬季最小,为0.91。(2)质量散射系数3月最小,10月最大;四季中,春季最小,为0.60m2·g-1,秋季最大,为1.38m2·g-1。塔中站气溶胶质量散射系数小于河北张北站、甘肃民勤站、兰州西固区,大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站、希腊克里特岛、以色列内盖夫沙漠。(3)能见度与散射系数呈显著负幂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0,其中夏、秋、冬季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年相关系数,分别是0.913、0.908、和0.857,春季最低为0.723。(4)风速较大时,散射系数的值也比较大,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散射系数小于500 Mm-1时,主要分布于ENE和NE;大于500Mm-1以上则主要是在ENE、NE、E风向。在ESE风向时,散射系数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SSE方向上,最小值是S风向。  相似文献   
102.
常量元素记录的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乌素沙地处于中国季风边缘的半干旱区,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对沙地东南缘锦界剖面全新统砂质黄土-古风成砂-古土壤互层沉积序列进行研究,在OSL测年基础上,通过沉积物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分析,结合粒度、磁化率特征,探讨了毛乌素沙地东南缘7.9ka BP以来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地层常量元素氧化物以SiO2和Al2O3为主,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Na2O、K2O、Fe2O3、CaO、MgO。各种元素活动性不同,K、Na活动性较强,易淋失;Si活动性较稳定,风成砂中易富集;Ca、Mg、Al、Fe活动性较弱,古土壤中富集。(2)7.9ka BP以来气候变化分为6个阶段。7.9~7.3 ka最温暖湿润时段;7.3~6.8 ka,气候转冷干;6.8~4.3 ka,整体上温暖湿润,期间存在2次由暖湿变冷干的波动,并出现过6次风沙活动,即6.6~6.3、6.1、5.9、5.7~5.5、5.3~5.0、4.7~4.4 ka;4.3~2.5ka BP,气候转冷干;2.5~1.8ka BP出现过短暂湿润期,但暖湿程度不及全新世中期;1.8ka BP以来气候渐趋干旱并接近现代气候。(3)全新世气候变化与毗邻的萨拉乌苏河流域、浑善达克沙地等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是通过东亚冬夏季风强弱消长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面积最大的天然孤立绿洲达理雅博依2015年1月—2016年2月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运用H.L.Penman经验公式模拟计算了该地区2015年逐日总辐射累计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析显示:本气候学方法成功模拟了沙漠腹地总辐射的年内变化趋势。使用模拟值估算得到达理雅博依绿洲2015年太阳总辐射累计量约为5 332.23 MJ·m-2。又以相同方法模拟了塔中气象站2015年3—5月总辐射变化,结果较达理雅博依的模拟更接近实测值,说明本模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地点结果有效。  相似文献   
104.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表面气流与坡面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15,他引:20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状沙丘主、副梁和新月形沙丘断面风速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迎风坡风速放大率、背风坡气流的方向和强度随区域气流、坡面形态而不同。迎风坡风速放大率对沙丘形态的作用在于增加丘顶区域的输沙率和活动性;背风坡气流不仅影响沙丘形态而且控制沙丘动力学过程。在横向气流条件下,风速放大率使沙丘迎风坡随区域气流强度的增加变长变缓,背风坡受分离流控制使沙丘迁移;在双向-斜向气流条件下,沙丘丘顶处于侵蚀亚环境而两坡变陡变短,背风坡受附着偏向流控制使沙丘纵向延伸。  相似文献   
105.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天然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何兴东 《中国沙漠》1997,17(2):144-148
调查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非河流影响区域,天然植物隶属于9科、12属、12种。生长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50%。建群种植物区系以塔里木特有种为主。绝大多数植物为风媒植物,根蘖能力很强。植物群落分为4个群系、9个群丛。多年生草本群落常由纯种群构成单优群落,灌木群落结构松散。随着沙丘的移动与掩埋,植物群落周而复始的生存于丘间地。  相似文献   
106.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矿化度与电导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诗怡 《中国沙漠》1996,16(4):374-378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推导水质矿化度与电导率的回归方程, 并绘制其关系曲线。经测定,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84°E沿线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2--Na+, 通过推导得出, 25℃情况下, 当电导率为4.5~12ms/cm, 矿化度依电导率的回归方程为: y=-0.3016+0.6936x; 当电导率<5.4ms/cm, y=-0.171+0.6833x, 建立矿化度与电导率的关系后, 测定地下水的电导率, 即可获得待测样的矿化度, 为野外考察或定点观测提供获得地下水矿化度的简便、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丘形态示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哈斯 《中国沙漠》1995,15(2):136-142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主要类型沙丘形态示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沙丘高度与间距之间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所反映的沙丘动态(加积或前移)随沙丘类型、分布而异。影响沙丘规模与间距的因素比较复杂,粒度的影响没有普遍性;背风侧次生气流尺度对简单横向沙丘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输沙率的影响表现在,各尺度等级风成床面形态及规模对输沙率的变化具有不同时空尺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8.
黄土/古土壤的物源研究对于揭示第四纪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西部1.4 Ma以来的兰州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基于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黄土/古土壤中的主要矿物组成,侧重于碳酸盐矿物含量,追溯了兰州黄土/古土壤的直接物源。结果显示: (1)1.4 Ma以来兰州地区黄土/古土壤沉积物的主要直接源区为柴达木盆地沙漠区和阿拉善干旱区。(2)基于二元混合模型计算的潜在原始源区对兰州黄土白云石和总碳酸盐矿物的相对贡献率以及长石与石英比值结果一致支持1.4 Ma以来兰州黄土原始物源发生了多次变化。1.4~1.1 Ma和0.9~0.3 Ma青藏高原东北缘造山带(昆仑山、祁连山)和中亚造山带对兰州黄土的贡献相当,而1.1~0.9 Ma和0.3 Ma以来,中亚造山带对兰州黄土的物源贡献增加,这可能分别是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和0.3 Ma以来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干冷气候增强的响应。1.15 Ma和0.8 Ma兰州黄土/古土壤中高的白云石含量、碳酸盐矿物总含量以及0.8 Ma长石与石英比值的快速升高可能是对“昆黄运动”的响应,进而造成了昆仑山、祁连山对黄土高原物源贡献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9.
Cretaceous terrestrial sediments deposited in a series of intracratonic basins across the Gobi Desert region of southern Mongolia and northern China contain a unique and diverse vertebrate fauna. In 1996 an expedition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Mongolian Paleontological Center and the Hayashibar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 revisited a number of famous vertebrate fossil localities in the eastern Gobi region of Mongolia and, as part of a broad geological and paleontological study, collected a series of paleomagnetic samples from measured sections at Bayn Shireh, Burkhant and Khuren Dukh, as well as from an unmeasured locality adjacent to Khuren Dukh. Expedition members also collected palynologic samples from Khuren Dukh and the adjacent locality. Paleomagnetic analysis shows that all the sites from which samples were collected display detrital remnant magnetization that is consistently normal in polarity. The measured Cretaceous magnetic directions are oriented to the east or northeast of the present day expected direction (declination 356.2°, inclination 65.2°), and they are wholly concordant with that expected for a mid-latitude Northern Hemisphere sampling locality, and with the directions for this period reported by other workers. These results, when considered in tandem with the known biostratigraphy,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sedimentary deposits at all four localities in the eastern Gobi correlate to the normal polarity chron 34 (the Cretaceous Long Normal), which ranges in age from approximately 121 to 83.5 million years. Previous vertebrate, invertebrate and palynological data from Khuren Dukh suggest that the lower and middle parts of the stratigraphic interval exposed there (which have been assigned to the Shinekhudag Formation) are ‘Khukhtekian’ in age and correspond to the Aptian–Albian interval that can be broadly correlated to the older, Early Cretaceous part of the Cretaceous Long Normal, C34n. New palynologic data presented here indicate that these strata are no older than middle to late Albian. The rocks at Bayn Shireh (the Bayn Shireh Formation) have been assigned a ‘Baynshirenian’ biostratigraphic age that may range from Cenomanian to early Campanian. The magnetostratigraphy results presented here indicate that the strata at both the Bayn Shireh and Burkhant localities do not cross the Santonian/Campanian Stage boundary, however, as this is believed to lie at, or very near, the C34n/C33r reversal boundary. Thus, the Bayn Shireh Formation was most likely deposited near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Long Normal Interval, no later than the latest Santonian.  相似文献   
110.
2002年腾格里沙漠湖泊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2年的6期E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解译方法,自动提取腾格里沙漠一年内6个时期的湖泊信息,对湖泊季节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季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湖泊的季节变化显著,湖泊总数量及总面积在夏季(6月)达最大值,在冬季(12、2月)最小;两大沙漠湖泊季节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可能与两大沙漠湖泊水的补给方式存在差异有关,腾格里沙漠湖泊水量变化更多地受近源地下水的影响,而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量变化则主要受远源地下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