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0篇
  免费   2398篇
  国内免费   2572篇
测绘学   653篇
大气科学   953篇
地球物理   1987篇
地质学   7464篇
海洋学   1710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853篇
自然地理   226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691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587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448篇
  1998年   417篇
  1997年   328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7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宁夏西吉地区滑坡灾害地貌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鹏飞 《地理学报》1996,51(6):535-542
宁夏西吉地区滑坡灾害地貌是海原地震区最严重的地形变特征。本文在分析区域滑坡呈 或团块状密集独特分布及其严重灾害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表明滑坡地形奕的分布规律不仅受地震烈度的影响,而且还受诸如黄土的自然特征,地质构造,地貌结构和区域新构造运行等自然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2.
黄河河口拦门沙发育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青超 《地理研究》1996,15(1):58-65
河口拦门沙发育主要取决于河口边界、径流、海洋动力、海面增减水以及河口疏浚等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拦门沙在口门附近呈扇状分布隆起的沙坝,沉积结构为紧密的“铁板沙”.1984-1987年拦门沙自然发育时期,拦门沙长度为7km以上,年平均推进速度1.30km,沙顶高程为-0.1-0.5m;1988-1992年拦门沙人为疏浚发育时期,通过河口疏浚后,拦门沙增长有所减缓,其长度减为4-6km,年平均推进速度降为1.26km,沙顶平均高程下降到-0.7m,相应地减轻了河口地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993.
专题制图中,所收集到的数据经常是单因素的,而在专题地图上却往往需要把多个单因素专题数据进行综合分类来表示。本文中,采用Fuzzy-Grey局势决策(下简称F-G决策)来研究多因素专题数据的综合分类问题,把“数据的模糊性”引入到灰色局势决策之中,根据不同情况,讨论各局势上效果测度中模糊隶属度确定的建模方法,在合适的隶属函数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上对实例分类进行程序运行,获得满意的结果。研究表明应用该方法在专题制图中对多因素数据进行综合分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4.
995.
军事地理学的“三原素”基础与“军一地”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军事地理学的“三原素”基础和“军—地”关系理论。前者论述军事地理学的全部内容均源于环境(地理)、战争(军事)、人(成员、活动)三个基本因素的存在和作用;后者论述由主导性原则、依赖性原理、制约性原理、综合效应原则和间接军力原理等组成的“军—地”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996.
图形编辑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工作站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地理信息的获取,更新及其它处理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文中,作者阐述了在微机地理信息系统上实现图形编辑系统时,地图数据的组织结构、系统的实现环境和交互设备等方面应具备的必要前提,并介绍了一个基于微机实现的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997.
核面反射波ScP在短周期仪器垂直分量上有清楚记录,佘山台在DD-1仪器上,P和ScP记录的到时差为T_(SOP-P)=6~m±30.0~9左右。在此范围内震源深度不同,震中距差别也较大,从△=26°到40°左右。它的周期与P波相似,震源深度越深,ScP震相越尖锐,地动位移比(ScP/P)也相对越大。初分者有可能错分为另一次地震的P波,发生在海洋地区的地震记录ScP震相比较多。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第一部分选取泰安台473型地震仪1985—1990年记录的70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泰安台附近的地壳厚度为H=36.5km,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V_P=6.18km/s、V_s=3.55km/s;反射波的传播速度:V_(P11)=6.45km/s、V_(S11)=3.79km/s;绕射波的传播速度:V_(Pn)=7.95km/s;平均虚波速度:V_φ=8.34km/s;平均波速比K=1.74。第二部分选取了泰安台基式地震仪有SP′震相记录的地震21个,求出了泰安台附近的地壳厚度为37km,并分析了SP′震相在泰安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到SP′震相可观测范围为25°—60°。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使用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GMS1地球同步卫星云图资料、河流水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有关的资料,详细分析了1979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高原西部地区的水汽状况、水汽输入的通道,讨论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在1979年盛夏青藏高原西部也是一个高水汽区域,有利于大量的湿对流系统活动,但西部比东南部的水汽含量要略低些;潜热加热是夏季高原西部重要的热源之一;除了过去已知的在高原东南和仲巴、定日一带的两条水汽通道外,水汽还可从高原西侧边界进入高原西部.在讨论夏季高原地区高湿状况的维持机制时发现,相对于高原东部,只需要较少的水汽输入就足以维持高原西部大气的高湿状态;高原西部的降水、蒸发和向土壤中渗透是接近于平衡的,水分循环主要是局地的内循环.  相似文献   
1000.
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期地面风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翟国庆  俞樟孝 《大气科学》1992,16(5):522-529
根据对华东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的地面风场分析发现,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与锋前暖区的中尺度辐合线有密切关系,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伴的扰动辐合值为-0.8×10~(-4)·s~(-1)左右.当有移动的天气系统与其相遇时,交点附近扰动辐合值迅速增大,促使对流迅猛发展且移速加快.辐合线的形成与大尺度背景和特定地形有关.移动的中尺度辐合线与变压风有关而静正辐合线常与露点锋相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