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9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测绘学   701篇
大气科学   667篇
地球物理   827篇
地质学   2665篇
海洋学   48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68篇
自然地理   98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一部分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用经典数学理论及力学模型很难描述。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影响边坡稳定的离散型和连续型因素采用不同方法确定隶属度,并利用二元对比分析法给出各因素权重值;同时考虑降雨对边坡稳定的重要影响,对降雨后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修正,建立边坡稳定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评价降雨前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所采用的隶属函数,充分考虑了各个因素的不同特点和分布规律;考虑降雨前后权重的变化,能使评判结果更趋合理。以实际工程为例,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显示:降雨前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后处于欠稳定状态,与经典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82.
苏北盆地油田封存二氧化碳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二氧化碳封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油藏中封存CO2 主要有构造地层储存、束缚气储存、 溶解储存和矿化储存等四种方式,CO2 在油藏中的地质储存容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资源储量金字塔理论来进行潜力评价。 本文通过分析油田CO2 封存机理,结合江苏省苏北盆地的地质和构造条件,对苏北盆地油田进行CO2 封存潜力研究。苏北 盆地油田多为低渗透和含水油藏,在储存CO2 的潜力上,东台坳陷优于盐阜坳陷,次级单元中又以高邮凹陷、金湖凹陷封 存CO2 潜力最大,一系列小型构造单元比较适合于CO2 封存,并有利于后期的保存。在封盖能力上,苏北盆地在垂向上有 明显的两分性,下部上白垩系和古新统盖层相对上部始新统盖层对CO2 封盖性更好。估算得到苏北盆地油田埋存CO2 的理 论储存容量为1.5054×108 t,有效储存容量为0.0828×108 t~0.4421×108 t,表明苏北油田封存CO2 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83.
页岩储层可压裂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压裂性是页岩在水力压裂中具有能够被有效压裂的能力的性质,是页岩开发中最关键的评价参数,影响因素包括页岩脆性、天然裂缝、石英含量、成岩作用及其他因素,目前常利用页岩矿物组成或岩石力学参数来表征,难以全面反映页岩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的综合性质。采用极差变换和经验赋值方法将参数标准化,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因数对可压裂性影响的权重,使用标准化值与权重系数加权得到可压裂系数的数学模型可对页岩可压裂性进行定量评价。可压裂系数越大,页岩可压裂性越强。采用该模型计算渝东南地区渝页1井龙马溪组页岩可压裂系数为0.485 5,Barnett页岩可压裂系数为0.484 4,总体处于同一水平;同时,使用该模型将页岩可压裂性分为3个级别,可压裂系数在0.132 0~0.282 0的页岩可压裂性低,水力压裂效果不佳;可压裂系数在0.282 0~0.456 7的页岩可压裂性中等,水力压裂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压裂系数在0.456 7~0.784 0的页岩可压裂性高,是优质的可压裂层。水力压裂应选择可压裂系数大于0.360 7的页岩。  相似文献   
984.
针对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综合评价法的不足,应用信息熵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充分利用有序分隔概念,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选择TDS、COD、总Fe、总Mn、Cl-、SO42-、NO2-、F-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法对开封南郊垃圾场浅层地下水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法所得的评价结果水质明显优于综合评价法所得的结果;研究区内各样本的评价指标中,SO42-和NO2-的权重最大,Cl-、COD、总Fe和F-的权重次之,TDS和总Mn的权重最小;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水在研究区内的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7%、2.5%、26.7%、12.2%和56.9%;浅层地下水质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规律,以靠近垃圾场的L01井和G54井为中心水质最差,为Ⅴ类水,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水质逐渐好转,依次分布Ⅳ类水和Ⅲ类水。Ⅲ类水的分布向研究区的东部和北部偏移,而在研究区的南部多分布Ⅰ类和Ⅱ类水,水质优良。  相似文献   
985.
Comparing models of debris-flow susceptibility in the alpine environment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Debris-flows are widespread in Val di Fassa (Trento Province, Eastern Italian Alps) where they constitute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gravity-induced surface processes. From a large set of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detailed inventory of debris flows, we developed five models to predict location of debris-flow source areas. The models differ in approach (statistical vs. physically-based) and type of terrain unit of reference (slope unit vs. grid cell). In the statistical models, a mix of seve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classified areas with different debris-flow susceptibility; however, the factors that exert a strong discriminant power reduce to conditions of high slope-gradient, pasture or no vegetation cover, availability of detrital material, and active erosional processes. Since slope and land use are also used in the physically-based approach, all model results are largely controlled by the same leading variables.Overlaying susceptibility maps produced by the different methods (statistical vs. physically-based) for the same terrain unit of reference (grid cell) reveals a large difference, nearly 25% spatial mismatch. The spatial discrepancy exceeds 30% for susceptibility maps generated by the same method (discriminant analysis) but different terrain units (slope unit vs. grid cell). The size of the terrain unit also led to different susceptibility maps (almost 20% spatial mismatch). Maps based on different statistical tools (discriminant analysis vs. logistic regression) differed least (less than 10%). Hence, method and terrain unit proved to be equally important in mapping susceptibility.Model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from the percentages of terrain units that each model correctly classifies, the number of debris-flow falling within the area classified as unstable by each model, and through the metric of ROC curves. Although all techniques implemented yielded results essentially comparable; the discriminant model based on the partition of the study area into small slope units may constitute the most suitable approach to regional debris-flow assessment in the Alpin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86.
大连城市居住适宜性的空间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创造更好、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选择城市的生活方便性、健康性、居住安全性、环境舒适度和出行方便性等为指标,在问卷调查量化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Q型聚类分析方法,从行政区和不同功能片区两个角度,进行了大连城市居住适宜性空间评价,以期为大连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大连城市居住适宜性以位于市区政治经济商业中心的区域得分最高,西、北部市郊结合部排名最后,部分远郊区宜居性虽然较好,但各指标分值差异却很大。总体而言,大连城市宜居性在空间格局上体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降低、差异程度变大的特性,该空间特征分析结论与行政区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87.
李相虎  张奇  邵敏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9):1164-1170
基于1998-2007 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 3B42 V6 降雨数据分析鄱阳湖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 并利用40个气象站观测日降雨数据对TRMM数据在不同子流域、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季节里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弥补了以往只评价整体精度的不足。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北部地区修水、饶河子流域较易出现暴雨, 导致雷达信号衰减, 使TRMM对大雨强降雨的探测出现较大偏差;流域内降雨以10~50 mm为主, 其雨量占到总雨量的60%;流域降雨在年内1-3 月中旬为干旱少雨期, 3 月下旬-9 月初为湿润多雨期, 9-12 月再次进入干旱少雨期;而空间分布呈东、西部大, 中部小的格局;同时发现, 在赣南山区TRMM降雨较观测雨量低300~400 mm, 这可能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 使TRMM对山区降雨的探测精度也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988.
IPCC-AR4以来华南沿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自IPCC-AR4(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华南沿海海平面变化研究的新进展,结果显示:1)7 100-3 500 cal a BP时期华南沿海的海平面较今高1.5~2.5 m;2)1970-2010年的海平面上升率为2.5 mm/a,高于同时期全球平均上升率2.1 mm/a,原因与西太平洋暖池直接影响有关;3)采用新的全球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分析得出,华南沿海各验潮站的GIA效应值为-0.18~-0.30 mm/a;4)实施“海平面观测与影响评价标准”(HY/T134-2  相似文献   
989.
以岩溶地貌发育的云南省师宗县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岩溶塌陷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值,并划分岩溶塌陷评估因子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岩溶塌陷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按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R值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三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不同的区域,并通过实例验证分析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R值求取的可行性,实现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云南省师宗县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和评估.结果显示:师宗县岩溶塌陷高易发区(4≤R≤5)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域的北部和中部,占总面积的39.22%;中  相似文献   
990.
雷晨阳  孟祥超  邵枫 《遥感学报》2021,25(3):791-802
遥感影像时—空融合可集成多源数据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互补优势,生成时间连续的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在遥感影像的动态监测与时序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现有多数研究往往基于单一数据产品对时—空融合算法进行评价,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需要验证算法在多种遥感产品数据的融合表现;此外,目前研究大多基于"单点时刻"进行评价,忽略了时—空融合在"时间线"上的有效验证。本文提出遥感影像时—空融合的"点"—"线"—"面"多角度综合质量评价策略,基于Landsat TM和MODIS影像,建立了时—空融合系列数据集,包括地表反射率、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并在此基础上从单时相("点")、时间序列("线")、多种数据产品("面")多个角度对4种典型融合算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产品类型的数据集更能充分验证算法性能,且结合单点时刻和时间序列的评价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