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6篇
  免费   816篇
  国内免费   1017篇
测绘学   690篇
大气科学   637篇
地球物理   695篇
地质学   2610篇
海洋学   47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69篇
自然地理   98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天然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新老国标和上海标准对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认为在上海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提供天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更适合。  相似文献   
92.
滇东铂钯地球化学勘查及异常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滇东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的组合副样,按8km×8km面积重新组合,采用C-OES法定量分析其Pt、Pd含量,在此基础上圈定了4种主要类型Pt、Pd异常:①与中古元古代昆阳群黑色页岩建造有关的Pt、Pd异常;②与上震旦统—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建造有关的Pt、Pd异常;③与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建造有关的Pt、Pd异常;④与其他沉积建造有关的Pt、Pd异常。并对该地区Pt、Pd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Pt、Pd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指标体系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归为三大类23项指标,提出以指标指数作为划分环境地质问题危害程度等级的依据,给出2类指标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影响程度。在考虑矿山区位条件和恢复治理难度的基础上,最终给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综合评价等级,该等级也同时反映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94.
昆明市地热田的开发利用已有20多年历史,部分地段长期过量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日趋突出。本文用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昆明市南市区近l0年来地下热水水质演变过程及现状作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地下热水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镇安场变形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镇安场变形体位于长江左岸的重庆市涪陵区镇安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之一,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该变形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除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还有瀑雨、洪水、地震、植被破坏等外在因素。通过野外勘查,运用探槽、浅井、钻探等工程控制,已查明该变形体已发生过局部变形,尚未形成大范围的变形和滑移,处于潜在滑移变形阶段。在三峡库区水位上升后,特别是在水库水位降低和地震作用下,变形体可能失稳而向下滑动。通过对变形体的稳定性的评价,认为该区沿库岸应采用以支挡工程为主、排水为辅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6.
五峰山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五峰山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运用板裂结构理论和宏观地质法,分析了斜坡变形的影响因素、破坏机制和稳定状况。认为五峰山斜坡变形是各种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论有无其它触发因素,在自然状态下斜坡均会发生变形,变形模式为由下坡至上坡发展的溃屈破坏。位于陡坡上的碎块物质,当临界雨强达到7 6mm 10min时,将发生坡面泥石流。该研究对长江沿岸类似条件下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论油气化探精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气化探精查技术是在盆地有利聚集区(带)进行化探和石油地质详查的基础上,对圈闭进行含油气性评价并优选钻探目标的化探精细调查技术.它是包含样品采集、实验测试、信息提取和解释评价等为一体的系列技术.简述精查技术产生的背景,在论述化探精查技术及其在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展望该项新技术在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2002年12月25日20时57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境内发生5.7级地震。阿图什市、喀什市强烈有感。乌恰县城、黑孜苇水泥厂、康苏镇等地感受地震强烈。房屋建筑物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死亡,轻伤1人,部分房屋结构受损,总经济损失为3045.85万元,属轻微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99.
污染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岩土工程角度,针对研究内容、测试与试验技术、分析与评价方法,探讨国内污染土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
Results of a detailed statistical study of constant relative strength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to estimate maximum lateral inelastic displacement demands on existing structures from maximum lateral elastic displacement demands are presented. These ratios were computed for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lateral strength normalized to the strength required to remain elastic when subjected to a relatively large ensemble of recorded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ree groups of soil conditions with shear wave velocities higher than 180m/s are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period of vibration, level of lateral yielding strength, site conditions, earthquake magnitude, distance to the source, and strain‐hardening ratio are evaluated and discussed. Mean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and those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percentiles are presented. A special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dispersion of these ratios. It is concluded that distance to the source has a negligible influence on constant relative strength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However, for periods smaller than 1s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soil conditions have a moderate influence on these ratios. Strain hardening decreases maximum inelastic displacement at a fairly constant rate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relative strength for periods of vibration longer than about 1.0s while it decreases maximum inelastic displacement non‐linearly as the period of vibration shortens and as the relative‐strength ratio increases for periods of vibration shorter than 1.0s. Finally, results from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are presented that provide a simplified expression to be used to approximate mean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during t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 built on firm site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