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江口北支湿地可以划分为海岸潮滩湿地生境、河口湿地生境和人工湿地生境3大类,生境类型丰富。分析了每类湿地生境的特征,最后指出由于人类的高强度干扰,生境破碎化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72.
我国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持湿地生态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简要概述了不同湿地类型的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以此为基础重点总结了湿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水文水质、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和层次。我国湿地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开展较晚,为提高研究的整体水平还需要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和高新科技的支持。  相似文献   
73.
在紧邻大都市的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沙实验区范围内,根据地形地势,潮沟水系走向,因地制宜规划设计一个5km2环保低碳,具有湿地保育、监督管理、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科普园,让久居城市的人们远离喧嚣,营造一种宁静清幽、寓教于乐、回归大自然的亲切感。从设计目标、原则、理念和总体布局等方面阐述了九段沙湿地生态科普园的建设思路,为生态、低碳、环保、科学建设九段沙湿地生态科普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以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滨海新区湿地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了诊断评价。首先从湿地生态特征、整体功能特征和社会经济3方面选取26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体系。评价等级分为很健康、健康、一般、一般病态、疾病5级,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界定等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诊断,评价综合得分为0.48,健康水平处于疾病状态,主要表现在水质污染严重和水源保证水平低、景观破碎化、功能退化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5.
红树林保护刻不容缓,但目前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忽视其湿地本质和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单纯的有林地保护现象甚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从红树林名称入手指出红树林的林学渊源,理清概念,分析保护现状,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阐述了红树林湿地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探讨和呼吁科学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76.
生态共建是实现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物质能源高效利用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生态共建的理论提出了丽水市九龙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开发模式,并通过分析公园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主体因素,论述了其生态共建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7.
滨海湿地,在日本,一般被称为"干潟",对日本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日本滨海湿地消失速度极快,日本十分重视保护滨海湿地。以《拉姆萨尔公约》为依据,日本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干潟、浅海域的决议及劝告书。近几年日本国内正热烈讨论制定"湿地保全法"。  相似文献   
78.
The recent transformation of wetlands into farmland in East Africa is accelerating due to growing food-demand, land shortages, and an increasing unpredictability of climatic conditions for crop production in uplands. However, the conversion of pristine wetlands into sites of production may alter hydrological attributes with negative effects on production potential. Particularly the amount and the dynamics of plant available soil moisture in the rooting zone of crops determine to a large exten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wetlands. Various methods exist to assess soil moisture dynamics with 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 (FDR) being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However, the suitability of FDR sensors for assessing plant available soil moisture has to date not been confirmed for wetland soils in the region. We monitored the seasonal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water availability for crop growth in an inland valley wetland of the Kenyan highlands using a FDR sensor which was site-specifically calibrated. Access tubes were installed within different wetland use types and hydrological situations along valley transects and soil properties affecting soil moisture (organic C, texture, and bulk dens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re was little variation in soil attributes between physical positions in the valley, and also between topsoil and subsoil attribut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rganic C contents. With a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0.073 m3/m3, the developed calibration function of the FDR sensor allows for reasonably accurate soil moisture prediction for both within-site comparisons and the monitoring of temporal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Applying the calibration equation to a time series of profile probe readings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 illustrated not only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but also effects of land use.  相似文献   
79.
北京翠湖湿地生境恢复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退化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自2010年,翠湖湿地综合运用了微地形重塑、基质恢复、植被种植和岸带护坡等湿地生境恢复技术,累计应用面积约13.33 hm2。翠湖湿地应用生境恢复技术之后,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血红裸藻"水华"现象爆发频率显著降低,水华覆盖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湿地基质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湿地植被覆盖度由恢复之前的51%增加到恢复后的71%;植物物种由221种增加为236种;水鸟种类和偶见种有所增加。本研究可为城市湿地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0.
在评述目前关于湿地退化机制和驱动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天津地区湿地为例,从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各结构组分与生态功能的关系。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其退化机制与驱动力分析应该首先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分析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改变的因素,以及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影响,确定了湿地退化的驱动力因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和驱动力模型,对影响天津地区湿地退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天津湿地生态恢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