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该文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介绍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所产的光萼苔科(Porellaceae)植物2属8种,即光萼苔属Porella(7种)和多瓣苔属Macvicaria(1种)。讨论了它们的生境、识别特征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并编制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光萼苔科植物的分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2.
哀牢山、澜沧江、高黎贡山、念青唐古拉山等汇聚造山带变质岩中,发现一些标型或特征变质矿物间形成冠状反应边或生长环带。它们是变质过程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变形变质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完整或直观地表现了不同地体或构造带PTt轨迹特征。可帮助恢复汇聚造山带中不同地体构造属性,为研究造山带PTtD轨迹和PTDX轨迹,提供准确资料。可从另一侧面了解汇聚造山带的演化史。  相似文献   
113.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冰缘地貌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捷  孙才志  张华  何红  祝业平  王颖 《地理研究》2018,37(4):731-741
基于48块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以样地代表多种资源的综合状态,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采用Levins指数与Schoener指数,对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古冰缘地貌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 乔木层内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生态位宽度最大,为泛化乔木种;臭冷杉与长白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komarovii)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616,共优生存于暗针叶林中。② 灌木层内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单花忍冬(Lonicera subhispida)、大翅卫矛(Euonymus macropterus)和关东丁香(Syringa velutina)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的泛化种;狗枣猕猴桃与单花忍冬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610。③ 草本层内生态位宽度较大的东北羊角芹(Aegopodium alpestre)、荨麻叶龙头草(Meehania urticifolia)、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为研究区泛化草本植物;东北羊角芹与荨麻叶龙头草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702。  相似文献   
114.
孟祥锐  张树清  臧淑英 《地理科学》2018,38(11):1914-1923
以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进行高分辨率湿地遥感影像的分类研究,并与基于光谱支持向量机(SP-SVM)的方法和基于纹理及光谱的支持向量机(TSP-SVM)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对于所选取的2个研究区域,CNN分类方法的全局精度高于SP-SVM方法5.61%和5%,高于TSP-SVM方法4.18%和4.15%。尤其对于部分湿地植被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SP-SVM和TSP-SVM方法。研究表明,卷积神经网络为湿地识别的精细划分提供了有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5.
以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 TM遥感图像,结合现场调查和前人关于东滩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确定崇明岛东滩主要分布的盐沼植被类型,提出了基于知识工程师的植被分类方法。与常规非监督和监督分类相比,该方法的精度较高,总体精度为92.35%,kappa系数为0.9072,而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的总体精度分别为86.92%和89.1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研究区植被进行分类与识别,可为实现盐沼植被的自动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16.
向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晓辉  刘惠清 《湿地科学》2005,3(3):216-221
以5km为环间距,将向海湿地分割为5个同心圆。选用1980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ERDAS8.5和FRAGSTATS3.3软件的支持下,对景观指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分维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以来,向海湿地面积萎缩、斑块破碎化。人类活动强度和自然因子变化幅度的分析表明,湿地变化是人为因子和自然因子共振迭加的结果。要保护湿地,必须控制人类对向海湿地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7.
李燕琴 《地理科学》2006,26(6):764-771
借鉴NEP尺度的指标构造思路以及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在北京市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研究的相关数据,提出从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两方面的典型动机特征入手,构建一个新的生态旅游者分类指标生态旅游兴趣尺度EI,以综合评定游客对生态旅游的感兴趣程度。使用指标替代和增补的方法对EI尺度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EI尺度确实可提高生态旅游者判别的准确率,EI与NEP和VIS一起构成了识别生态旅游者的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EI尺度目前在三个特征向量中对于分类的作用还较弱,这与中国处于生态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在动机特征方面的分异不大有关。  相似文献   
118.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季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景观变化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指示器,其扩张和萎缩对区域生态环境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准确评估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在枯水季与丰水季的变化规律,研究采用遥感手段,通过分析同一年份枯水期与丰水期二期遥感数据,对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保护区湿地面积约为13×104hm2,沼泽湿地是研究区湿地的主要类型,约占湿地总面积的74%,河流湿地与人工湿地占比约为13%。(2)丰水期与枯水期相比,湿地各类型面积(除人工湿地外)均呈现增加趋势。河流湿地变动最为剧烈,其中永久性河流变动幅度最大,达84. 37%;沼泽湿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小,人工湿地面积基本没有变化。造成湿地面积年内变动主要是由于塔里木河中游来水量季节分配不均,洪、枯悬殊以及农业用水时段的差异造成的。(3)丰水期与枯水期相比,共有7 791. 25 hm2发生了类型转化,其中其它类型转化为湿地占50. 55%,草本沼泽面积发生转化占26. 24%。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变动最为激烈,有94. 2%的面积发生转化。研究得到了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在同一年内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揭示了湿地景观季相变化动因,为保护区湿地保护政策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9.
The potential for rapid coastline modification in the face of sea-level rise or other stressors is alarming, since coasts are often densely populated and support valuable infrastructure. In addition to coastal submergence, nutrient-related water pollution is a growing concern for coastal wetlands. Previous studies found that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of coastal wetlands acts as a first-order control of their sustainability, but SSC dynamics are poorly understood. Our study focuses on the Virginia Coast Reserve (VCR) Long 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LTER) site, a shallow multiple tidal inlet system in the USA. We apply numerical modelling (Delft3D-SWAN) and subsequent analyses to determine SSC dynamics within the VCR. In particular, we consider two important controls on SSC in the system: vegetation (seagrass and salt marsh) and offshore wav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vegetation colonies and increased wave energy lengthen water residence time. The reduction in the tidal prism decreases SSC export from the bay via tidal inlets, leading to increased sediment retention in the bay. We found that alongshore currents can enhance lagoon SSC by importing fine sediments from an adjacent inlet along the coastline. Our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vegetation seasonality can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wave climate impact on coastal bay sediment budget. Offshore waves increase sediment export from coastal bays, particularly during winter seasons with low vegetation density. Therefore, our study can help managers and stakeholders to understand how to implement restor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VCR. © 202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0.
杜军  牛晓俊  袁雷  次旺顿珠 《冰川冻土》2020,42(3):1017-1026
利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5个气象站1971 - 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降水量和逐年最大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 以及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线性回归、 相关系数等方法,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气候(气温、 降水等)、 水体(湖泊、 冰川)和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 近47年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以0.46 ℃·(10a)-1的速率显著升高, 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和亚洲地表温度的升温率。四季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37 ~ 0.55 ℃·(10a)-1, 升幅在冬季最大、 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增幅为11.0 mm·(10a)-1, 主要表现在春、 夏两季。近43年(1975 - 2017年)色林错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38.48 km2·a-1。1973 - 2017年, 普若岗日冰川面积整体上趋于减少, 平均每年减少2.11 km2; 自然保护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率为-35.7 cm·(10a)-1。1999 - 2013年保护区NDVI增幅达25.3%, 平均每10年增加0.0184, 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总之, 近47年自然保护区表现为气候暖湿化、 冰川退缩、 湖泊扩涨、 冻土退化、 植被覆盖增加的变化特征, 而冰川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 无疑将给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