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0篇
  免费   1872篇
  国内免费   1931篇
测绘学   243篇
大气科学   1005篇
地球物理   2209篇
地质学   5163篇
海洋学   191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604篇
自然地理   3942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518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534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533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573篇
  2014年   738篇
  2013年   779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702篇
  2008年   707篇
  2007年   791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519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1 INTRODUCTIONThe macroscopic vedation of the stage-discharge relationship of unsteady nows in alluvial rivers is animPortant and comPlex problem. The Jinjiang reach of the Middle Yangtze Xiver swells often and theflood defence of the reach is the most serious. The stage-discharge relationship is the basic featore of theflow characteristics. The three hydrological stahons, Chenglingii station (at the exit of the DongtingLak), Jianll station and Luoshan station, are key stations on the…  相似文献   
982.
金沙江水电开发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沙江所流经的川滇交界地区是中国西南典型的活动构造区,区内地震及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所以在金沙江水电梯级规划中,进行该区域的工程地质环境系统评价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对工程地质环境有较大影响的九种因素,从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岩土稳定性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根据层次分析所取得的因素权重值,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进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分工。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分区性向我们显示各梯级工程规划选址区所存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83.
单一的勘探手段很难适应高速公路基本建设对勘察设计的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将钻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视测井、声波测井等勘探手段综合运用于武汉军山大桥地质勘察中,不但精确探明了桥墩处地层岩性的风化程度,裂隙的位置、产状、规模,岩石完整性等,准确提供了岩石的力学参数,而且缩短了勘察周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984.
黄河流域水循环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总结了黄河流域水循环研究的进展,指出缺乏立足于水循环整体的机理过程的探讨及缺乏较成熟的流域水文模型是已有研究的不足。为能更好地模拟水文过程对各种作用力的响应,今后研究的方向将是建立既考虑垂向水分和能量传输(如降水,蒸发,感热),又考虑水平向的地表水分运动(汇流)和地下水基流过程的黄河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将结合遥感信息与地面资料,建立与区域大气环流模式(GCM)的接口,辅之以野外生态试验小区、径流试验场和室内试验的资料,以深入探索黄河流域水循环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85.
黄河、辽河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是中国北方两个有代表性的大河三角洲,通过比较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结构状况,历史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它们的共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北方三角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通过水土整治工程,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模式和良性循环,通过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986.
三角洲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珠江三角洲感潮河段年最高洪潮水位存在长期上升趋势的事实,提出了河口区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不同年代同频率的设计洪潮水位各不相同,也存在相应的长期变化趋势。以灯笼山站为例,新方法计算的2030年和2050年的百年一遇设计洪潮水位分别为3.12m和3.28m,比传统频率分析方法计算的结果分别高出0.24m和0.40m。建立有关部门在制定河口区的防洪标准时,根据洪潮水位的长期变化趋势作相应的动态调整,以适应河口区洪潮水位变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87.
冲沟侵蚀是中国西部山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小流域研究表明,黄河和长江中的泥沙主要是冲沟侵蚀引起的。目前,长江上游80%的冲沟因被幼林草植被覆盖而处于非活跃期。到底这些冲沟系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未来的暴雨和径流是否会激活这些冲沟系统?土地利用与景观结构对冲沟系统的发生、演变有何关系?基于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在中科院山地环境学“百人计划”和“国外引进杰出人才”项目及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下,中德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合作研究。本文介绍了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冲沟发生、演变的部分研究成果。我们在西昌安宁河干暖河谷选择了两个冲沟系统一个位于西溪乡长山岭,一个位于大青梁子。为了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对冲沟发育的影响,我们对研究小流域的航片、土壤剖面、泥沙堆积与土地利用历史等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对比分析。同时,对两个冲沟系统的大小和土壤流失的体积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测定和计算。据此,获得了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数百年的持续景观演变,尤其是20世纪中期人为强烈的不合理农业垦殖和利用土地,造成了四川西南部大量冲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高达375t/hm2*a-1。采取成功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控制冲沟侵蚀,对中国西南山地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88.
世纪之交 ,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长困境 ,其深层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速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也就是缩小西部与东部差距的过程。为此 ,应遵循市场机制的原则 ,更新观念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 ,选择重点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治理生态环境 ;实施分类扶持政策等 ,是西部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989.
渭河流域3 100年前资源退化与人地关系演变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黄春长 《地理科学》2001,21(1):30-35
渭河流域全新世古土壤S  相似文献   
990.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04,自引:9,他引:104  
龙花楼  李秀彬 《地理学报》2001,56(4):417-425
利用GIS技术,通过分析处理长江沿线样带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得出了经过1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江沿线土地利用格局,随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诊断出各影响因子对该区土地利用格局形成的贡献作用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