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955篇
地球物理   265篇
地质学   401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10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初探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选用NCEP/NCAR、NOAA、国家气候中心(NCC)提供的各要素资料及NOAA-Hysplit模型,对2011年春末夏初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降水异常事件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并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27°N~~32°N,l10°E~120°E)区域在6月第1候...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2010年梧州市早稻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评价,并重点分析生长期所遭遇的农业气象灾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出该年度早稻减产的气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条件分析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农业气候条件与茶叶生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遵循主导因子与辅助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年平均气温、4—10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5℃保证率、年降水量、日照百分率、干燥度和海拨高度作为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采用专家打分法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94.
Based on 150-year simulations of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under th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SRES) A1B scenario, the effective drought index (EDI) is used to project the future drought change in China. During the baseline period 1986-2005, RegCM3 was found to reliably simulat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rought over the country. Over the 21st century, the regionally averaged EDI should increase, corresponding to a decrease of drought, while the probability of extreme drought events should increase. Geographically, drought should clearly increase in Northeast China,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Southwest China, and southern Tibet but decrease in most parts of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995.
2011年夏季气候异常及主要异常事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11年夏季的中国气候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西北西部、华北南部、江淮至江南一带,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出现了阶段性的较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过程。西南地区东部和广西等地出现严重干旱;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进一步对中国气候异常事件的成因分析表明:异常高压的长期维持,孟加拉湾的向北水汽输送偏弱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使其西侧的东南和偏南水汽输送对我国西南地区影响小是导致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大气环流因素;2010年秋季出现的中部型拉尼娜事件可能是西南干旱的一个重要外强迫条件。2011年夏季亚洲极涡偏弱偏小,欧亚中高纬地区经向环流偏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同时,中纬度西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低而激发反气旋性环流产生,造成西太平洋副高偏大偏强,冷暖气流在长江下游地区交汇造成降水显著偏多。  相似文献   
996.
近60年中国不同区域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聪  肖子牛  张晓玲 《气象》2012,38(4):419-424
利用1951-2009年中国503站日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我国各季各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干旱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大多为减少趋势,其中华北、西南地区减少明显;各地区秋季降水偏少的趋势最为显著,可能是导致秋季干旱增多以及秋冬连季干旱频繁的主要原因。2000年以后北方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中华北夏季降水明显减少,而冬季降水趋于增加,南方秋季降水减少明显,而春季降水增多。云南等西南地区秋冬春连旱偏多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孟加拉湾季风结束偏早有关。  相似文献   
997.
2012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气象》2012,38(9):1155-1160
2012年6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中心位于北地群岛附近,较常年略偏强,中高纬环流多小波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接近常年同期,南支槽位于90°E附近,槽前西南气流明显。2012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2℃,较常年同期(19.8℃)偏高0.4℃,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8.5 mm,较常年同期(97.6 mm)偏多11.2%。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南方降水过程频繁,部分地区洪涝灾害较重;东北大部降水偏多,局部暴雨成灾;25个省(市、区)遭受风雹灾害,其中新疆、山东、吉林、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局部受灾较重;西南气象干旱解除,黄淮、江淮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强热带风暴泰利、杜苏芮先后影响我国。  相似文献   
998.
李德  张学贤  刘瑞娜 《气象》2012,38(12):1565-1571
对1955-2010年宿州市冬季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宿州市冬小麦冬季仍处于缓慢生长状态,特别是在干旱和暖冬的双重影响下,冬季麦田一般需要灌溉一次。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确定了影响冬季麦田实施灌溉的降水、日最低气温和风速3个气象要素的各自的量化等级和影响灌溉适宜与否的权重系数,给出了冬季干旱时段灌溉气象适宜指数概念和计算模型,再结合天气预报产品的释用方法,得到了冬小麦冬季干旱时段灌溉农用天气预报产品。经实例应用,可适应对外发布冬季麦田灌溉农用天气产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9.
两湖流域盛夏持续性旱涝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的平均雨量,用Z指数方法确定发生于洞庭湖与鄱阳湖(简称两湖)流域持续10天及以上的少雨和多雨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这些旱涝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出现连续性旱涝过程时,500 hPa高度场经向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在持续性干旱(洪涝)过程中,东亚-西太平洋地区从高纬到低纬表现为典型的"-+-"("+-+")波列分布型,旱涝过程的发生、维持和消退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变化紧密相关,同时中高纬阻塞形势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区域出现连续性旱涝过程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显著相关。持续性干旱过程,东亚夏季风环流处于偏强时期,伴随着弱的热带辐合带系统和强的副热带辐合系统,洪涝过程则完全相反。(3)区域持续性旱(涝)过程与区域强水汽辐散(辐合)相对应,且在水汽垂直分布上表现为低层水汽辐散(辐合),高层为水汽辐合(辐散),在850 hPa处的水汽辐散(辐合)最强。  相似文献   
1000.
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对广东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次表层水温对广东旱涝的影响,用Argo剖面浮标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印度洋暖池(简称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异常对广东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冷)时,可能引起Walker环流加强(减弱),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强),位置偏北(南),直接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晚),有利(不利)于西南部暖湿海洋水汽向广东输送,导致广东降水偏多(少)。冬季,太-印暖池次表层水温偏暖(冷),翌年广东降水偏多(少),出现涝年(旱年)是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