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6篇
  免费   951篇
  国内免费   1436篇
测绘学   358篇
大气科学   992篇
地球物理   1312篇
地质学   2340篇
海洋学   597篇
天文学   110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98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991.
金沙江其宗河段河谷演化及其工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其宗河段实地调研揭示:该河段共发育Ⅳ级阶地,其中Ⅳ级阶地卵砾石比Ⅲ级阶地的风化程度强得多;测年显示Ⅳ级阶地形成年代距今约80~90 ka,Ⅲ级阶地形成距今仅40~50 ka,取自zk204钻孔下部炭化木的14C测年为45 ka,这表明Ⅳ级阶地形成后,河谷一直下切到基覆界面,回填加积至现今Ⅲ级阶地的高度,然后又重新下切,形成Ⅲ级、Ⅱ级及Ⅰ级阶地,在形成程式上与川西河谷演化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由于河床覆盖层中、下部形成于晚更新世,具有超固结效果,不但承载力高而且不具有液化性.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例,研究了局部场地效应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致激励相比,局部场地效应对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影响显著;场地效应对主梁、索塔内力和位移的影响程度及规律也不尽相同,须区别对待分析。  相似文献   
993.
Reservoir topography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echanism of selective withdrawal. We study selective withdrawal of a linearly stratified fluid through a point sink in a long rectangular reservoir with a sill at the bed experimentally and analyticall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various flow rates and sill heights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s on withdrawal layer in the inertial-buoyancy regime. Transition to the steady state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dynamics of shear waves over the si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presence of a sill the withdrawal layer is thicker and higher in elevation. For flows controlled at the sill crest, the withdrawal layer thickness in the point-sink flow is almost equal to that in the similar line-sink flow. We propose an analytical relation for the withdrawal layer thickness in presence of a sill and confirm it by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994.
汶川地震盆地效应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恩  周锡元 《地震学刊》2010,(4):459-465
通过实地考察及资料搜集,统计分析了汶川地震中地貌以及局部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根据受灾城市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将城市分为盆地内部(成都)、盆地边缘(都江堰、绵竹、江油、什邡)、盆地外部(北川)3类,分别统计了震害情况,分析了震害原因。发现在这次地震中盆地效应尤其明显,盆地边缘震害比较严重;盆地中部震害较轻;山区的震害比平原的严重,尤其是在两个距离比较近的山体之间的地区,除了地震灾害之外,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也很严重。最后对建筑抗震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张敏  陈万明 《华南地震》2010,30(2):54-60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产生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用。在汶川8.0级地震和青海玉树7.1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人才聚集效应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无数的生命被及时挽救,巨大的灾情得到有效的缓解。综合"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角度,从人才规模、人才配置和激励因素等方面,就我国抗震救灾中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进行了研究,为人才聚集效应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触发作用和对断层的应力加卸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和研究了汶川M_S 8.0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对后续6次强余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并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附近活动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加卸载作用。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图案复杂性强,主要由发震断裂复杂的空间展布形态以及震源断层活动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两种性质决定。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多数强余震存在一定的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发生对附近的断裂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青川断裂中段和北段、岷江断裂南段和灌县-江油断裂南段,主要是以强烈的库仑破裂应力加载作用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强余震序列的孕育、加速以至于发生;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受到了轻微的应力加载作用;龙泉山断裂带、华莹山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主要受到了轻微的卸载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复杂网络的方法,以各国股市为节点,以各股市问的关联性为边,建立起各国股市间的关联网络。通过Matlab编程计算研究了该网络的结构特性,分析出国际股市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性和明显的社区结构,不具有无标度性。进而从网络结构上分析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发生。并通过影响强度分析研究了中国股市在国际股市网络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998.
溪洛渡水电站出线竖井爆破振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平  孟建  徐鹏程 《岩土力学》2011,32(2):474-480
对溪洛渡水电站左岸出线竖井开挖爆破的振动速度进行了现场测试。运用萨道夫斯基公式对测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竖井爆破掘进中地震波传播衰减公式。利用该式预测距离井底高程差为18.2~24.5 m处范围内测点的振动速度,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竖井爆破振动的传播存在高程放大效应,水平振速放大系数约为1.49~2.24,垂直振速放大系数约为1.78~2.73;通过考虑高程效应对萨道夫斯基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到考虑高程因子的衰减公式,线性关系显著,对存在高程放大效应的爆破振动预测具有借鉴意义。运用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竖井结构在爆炸冲击波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的对比表明,当相对高差不大时,两者整体趋势比较吻合,距离井底0~15 m,振动速度快速衰减,振动速度峰值衰减幅度超过总体幅度的60%;距离井底超过30 m,衰减不超过总幅度的10%。采用岩石-混凝土强度破坏准则对竖井构筑物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强度校核,为竖井后续施工安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将不同边界品位情况下矿体的形态及由边界品位变化引起的矿体形态变化程度在计算机中动态、实时地展现,同时也为了解矿体在不同工业指标条件下的空间形态,进行了矿体动态建模方法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基于矿体属性模型向其几何结构模型转化的方法--克里格块体法。通过该方法,基于指示克里格估值技术,使用块体模型+实体模型的三维数据模型结构,动态地构建出了福建上杭紫金山铜金矿矿体在不同边界品位条件下、信息充分、完备且具高可信度的矿体模型,达到了使建模结果能够真正服务于矿山勘探和生产实践的效果。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扩展和易推广的性质,能够完成大多数类似矿山及类似地质体的动态建模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土塞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苗  刘俊伟  俞峰  谢志专 《岩土力学》2011,32(8):2274-2280
对淤泥质黏土互层以及粉土两种土层条件下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土塞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场及室内试验结果显示,管桩径厚比越大、土层条件越为坚硬则形成的土塞相对高度越大。上硬下软的土层分布易形成闭塞现象,而上软下硬的情况则易导致土塞的滑动。沉桩过程中,管壁端阻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化规律,两者比值不随土塞高度变化率及沉桩深度的变化而改变。管壁端阻与锥尖阻力的相关性与土层条件密切相关,对于淤泥质黏土和粉土而言,两者比值分别为0.59和0.81。土塞的分层与地基土层分布基本一致,且分层界面为向上凸起的曲面。土塞形成过程中挤密效应是显著的,黏聚力则因扰动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直剪试验显示,土塞抗剪强度的时效性是显著的。粉土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有效土塞高度约为5~6倍桩径,为整个土塞高度的70%;而淤泥质黏土中有效土塞高度大于4倍桩径。试验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