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2篇
  免费   1514篇
  国内免费   1604篇
测绘学   405篇
大气科学   3313篇
地球物理   1528篇
地质学   2056篇
海洋学   468篇
天文学   204篇
综合类   304篇
自然地理   209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2003年异常气候对清徐葡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关键,以光照、温度和降水三要素为主。利用清徐地面气象资料,根据葡萄各生育阶段对气候资源的需求特点,比照该时期年内的实际气候状况,着重分析年度内气候异常与葡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减缓气候对葡萄生产的不利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2.
应用IAP9L-AGCM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的预测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中科院大气所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IAP9L—AGCM)和IAP—ENSO预测系统对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实时集合预测及其检验。结果显示,IAP9L—AGCM较好地预测出了2002年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的分布形势,如华南、我国西部多雨,黄河和长江流域之间大范围干旱等;850hPa减弱的夏季风、青藏高原辐散中心以及北太平洋上空的异常气旋性环流中心亦被较好地预报出来;不足的是,模式对降水异常细致分布的预测能力有限。预测结果还表明,该模式对夏季(6—8月)平均降水的预报技巧要高于月平均状况,且月平均预报的准确度从6—8月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93.
植被变化对辽西夏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1年6、7、8月份的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V3.5对当年夏季辽西生态脆弱区进行了气候模拟性能试验,模拟出植被退化和恢复后辽西地区的温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辽西部分地区植被退化后,当地夏季平均温度明显升高;在部分地区植被恢复后,当地夏季平均温度降低;在下垫面状况改变的周边地区,平均温度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植被状况的改变对高空气压场和温度场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4.
柴达木盆地近40a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柴达木盆地6个代表站逐日平均气温、逐月降水资料以及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对盆地4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充分利用变化了的农业气候资源。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5.
Automated 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objects from aerial images is a complex problem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buildings as well as noise and low contrast of images, which are the results of distant photography, atmospheric effects and poor illumination. In this paper, a semi-automated approach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rametric building models from aerial images is presented, which works with line segments extracted from the image. The model is selected interactively from a library of parametric models. A perceptual group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select the most significant image lines in terms of relations such as proximity and parallelism. Model lines are searched for the same relations as in the grouped image lin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nes undergo a matching procedure, which determines whether or not a match can be found between the given model and image lines. An experiment with aerial images of flat-roof and gable-roof buildings is shown and its results indicate the robust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6.
SARS流行时期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艳玲  寿绍文  张鹏  陈铁 《气象》2004,30(2):46-49
对 2 0 0 3年 1~ 5月我国大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疾病流行时期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气温偏高、空气潮湿以及冷暖多变的天气可能为SARS疫情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197.
从安徽气候变化看2003年洪涝和高温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红  刘勇  何金海 《气象》2004,30(6):24-27
利用近 50年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安徽夏季气候变化特征 ,解释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必然性。研究结果表明 :(1 )近 50年来安徽夏季温度呈下降趋势 ,降水则呈增加趋势 ,两者变化是相协调的。目前夏季温度处于较低的气候基本态 ,降水处于高基本态。 (2 )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 ,其变率都在 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 ,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变率时期。降水的“两高”(高基本态和高气候变率 )结合决定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出现的必然性 ;温度的较低基本态决定了“凉夏”背景 ,但由于基本态的回升和变率的加大 ,仍会出现像 2 0 0 3年夏季的若干高温天气。 (3)最大熵谱估计表明 ,安徽夏季降水变化的主周期为 2 5年 ,反映了降水的准两年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198.
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2004,15(5):608-614
从若干方面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流域水循环发生的巨大变化.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水循环主要要素的变化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前者宜采用适应性对策,在研究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水循环变动的规律并预测其趋势,制定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对于后者则应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以维持流域天然水资源的可更新(可再生)性.  相似文献   
199.
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中的混沌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G -P算法以及Wolf提出的从单变量中提取Lyapunov指数的方法 ,分别计算了太原盆地 4组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和Lyapunov指数。结果揭示在自然状态下 ,太原盆地某些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水位变化存在明显的混沌特征。这不仅为以后建立水位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且也为运用分形理论研究地质参数的时空变异性以及含水层结构的自相似性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0.
Lithology, pollen, macrofossils,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s from an intermontane basin bog site in southern New Zealand provide a detailed late-glacial and early Holocene vegetation and climate record. Glacial retreat occurred before 17,000 cal yr B.P., and tundra-like grassland–shrubland occupied the basin shortly after. Between 16,500 and 14,600 cal yr B.P., a minor regional expansion of forest patches occurred in response to warming, but the basin remained in shrubland. Forest retreated between 14,600 and 13,600 cal yr B.P., at about the time of the Antarctic Cold Reversal. At 13,600 cal yr B.P., a steady progression from shrubland to tall podocarp forest began as the climate ameliorated. Tall, temperate podocarp trees replaced stress-tolerant shrubs and trees between 12,800 and 11,300 cal yr B.P., indicating sustained warming during the Younger Dryas Chronozone (YDC). Stable isotopes suggest increasing atmospheric humidity from 11,800 to 9300 cal yr B.P. Mild (annual temperatures at least 1°C higher than present), and moist conditions prevailed from 11,000 to 10,350 cal yr B.P. Cooler, more variable conditions followed, and podocarp forest was completely replaced by montane Nothofagus forest at around 7500 cal yr B.P. with the onset of the modern climate regime. The Cass Basin late-glacial climate record closely matches the Antarctic ice core records and is in approximate antiphase with the North Atlan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