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0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766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553篇
地球物理   1287篇
地质学   1679篇
海洋学   1002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44篇
自然地理   90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with the impact of marine operations on the environment. This requires reducing fuel consumption and vessel pollution during operation. On-board computers 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will enable the operator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NOX emissions during vessel operation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n this problem and how such an on-board system could be implemented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engine NOX emissions.  相似文献   
32.
秋季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鱼类与饵料生物之间食物定量关系进而为多鱼种资源评估提供依据,2000~2002年秋季(10~11月)在黄海中南部海域进行了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Eggers模型,计算了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黄(Lophius litulon)、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等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结果表明:黄海中南部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总摄食量约为309万t,其中,鱼(Engraulis japonicus)的摄食量最高(在250万t以上),占总摄食量的80.9%。中上层和底层鱼类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分别为262万t和47万t左右,占总摄食量的84.7%和15.3%,鱼和细纹狮子鱼分别是中上层和底层鱼类中最主要的捕食者。磷虾类是中上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桡足类、端足类和毛颚类;虾类和鱼类是底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磷虾类。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细长脚虫戎(Themisto gracilipe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鱼同时是黄海中南部被摄食量最高的5种饵料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之和约为233万t,占总摄食量的75.5%。  相似文献   
33.
利用卫星测高技术监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间局联合公布的T/P数据(1993-2000年)和Jason-1数据(2002—2006年),由共线法计算了热带太平洋地区海平面高度的变化。根据T/P和Jason-1数据计算的海面月变化异常图,分别研究了和分析了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2002-2003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4.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平面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通过中国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平面对比分析,来获得东海构造沉降数据。但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断裂作用对中国东海150m以深海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重要影响。这种作用使东海150m以深海底至少下降了30m,这是我国学者先前误认为中国东海末次冰盛期最低海面位置位于现今海面下150~160m一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与冰川重力均衡、沉积物压实和构造沉降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重力均衡不足、沉积物压实作用微弱,构造沉降是造成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面之间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同时发现东海构造沉降随水深呈规律性变化。断裂作用的表现结果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是,在17kaB.P.以前,中国东海水深150~160m一带是1个相对隆起带,其存在对陆架区圈闭和捕获中国大陆古水系和沉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呼伦湖的近期扩张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近20多年湖泊水量平衡分析发现,湖泊水位变化主要由湖盆内径流补给量的丰枯决定。进一步分析揭示,呼伦湖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本世纪以来随气温升高,随水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增加导致入湖径流量,湖水位上升,呼伦湖本世纪以来的扩张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其他内陆湖泊的变化一致,但这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内陆干旱或半干旱区是独一无二的,为此成为这一地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36.
During three cruises in the Black Sea, organised in July 1995 and April–May 1997,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carbon budget were measured in the water column on the NW shelf, particularly in the mixing zone with Danube River waters. We observed in early spring (end of April–May) conditions an important input of freshwater organisms that enhanced the microbial activity in the low salinity range. High bacterial activity regenerates nitrogen in the form of nitrates, but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an important consumption of ammonium and phosphate, leading to a high N/P ratio and a strong deficit in phosphorus. The consequence is a limitation of phytoplankton development but also a production of carbohydrates that accumulate all along the salinity gradient. These mechanisms are responsible for a seasonal accumul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that increases from 210 μM in winter to about 280 μM in summer. All this excess DOC disappears during winter, probably degraded by bacterial activity. The degradation of carbon-rich organic matter increases the phosphorus demand by bacteria bringing limitation to phyto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37.
依据模糊集合理论,提出了反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新方法,即用模糊模式识别评价计算水位与观测水位的拟合程度,依模糊ISODATA聚类法的原理建立目标函数,以相应的聚类中心作为要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38.
Anomalous change of the Antarctic sea ice and global sea level chang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omalouschangeoftheAntarcticseaiceandglobalsealevelchange¥XieSimei;ZouBing;WangYiandBaoChenglan(1.NationalMarineEnvironmentF...  相似文献   
39.
40.
应用多年的实测资料 ,分析了曹娥江河口高水位成因 ,结果表明 ,曹娥江河口洪水位具有山溪性和可冲性的特点 ,人类活动对高水位有较大影响。应用统计分析法和成因分析法推求 1 %设计高水位 ,讨论了成因分析法中上、下边界条件的选取 ,其选取原则对其他潮汐河口确定设计高水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