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31.
中国村镇居民跨区域出行与乡村地域系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军  于昭  贾雨田 《地理科学》2020,40(4):498-508
村镇居民出行特征是反映乡村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是乡村地域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也是乡村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采用2016年住建部全国小城镇调查的村镇居民调查数据,分析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含港澳台地区数据)119个建制镇的村镇居民的跨区域出行规律,揭示村、镇、县、市之间相互联系特征,并应用多水平有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Meologit),分析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小城镇服务设施供给、区位和对外交通便利性对村镇居民跨区域出行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地区传统地域系统正在发生变化,虽然“村--县”等级结构模式依然是主体,但“村-县”和“镇-市”的联系在增强;对村庄居民来说,县城一级服务地的服务和商品的重要性凸显;乡村居民跨区域出行特征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和西部大城市周边的村镇居民的出行频率高于中部地区,平原和丘陵地区居民出行频率高于山地、高原地区,地区间差异随出行目的地等级提高而更加明显;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基本全覆盖,地理区位和交通设施条件不再是影响居民城乡联系的主要因素,居民的高品质生活出行需求、收入增加和小汽车拥有率提升等因素对居民跨区域出行的影响在增强,通过“大修大建”乡村公路来促进城乡联系的传统做法需要进一步深思。  相似文献   
532.
基于2011-2017年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录的论文合著数据,借助UCINET与ArcGIS软件研究高校“青年千人”对长三角知识合作网络影响及其特征分析。结果发现:长三角内部知识合作网络度中心性总体差异显著,呈现多核心趋势;长三角外部以香港、台湾和北京为主要集聚区;而与国外建立的知识合作网络则集中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及欧洲的英国等国家;此外,知识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并将长期存在。在此基础上,从邻近性、城市能级驱动、社会关系网络驱动等方面探讨高校“青年千人”对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3.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1世纪以来城市蔓延国际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①城市蔓延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发表在城市类或地理类期刊上;②城市蔓延研究的国家合作较为密切,但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较为分散,最活跃的国家、机构和作者分别是美国、中国科学院和萨尔瓦蒂(Salvati);③以城市、增长、土地利用、城市化、美国、格局、中国、影响、区域、GIS等高频关键词为主线,大致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研究阶段;④早期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蔓延单个领域,近期则开始与其他领域(如景观生态、人类健康、土地财政等)相结合。未来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领域和合作网络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多尺度研究的增多等方面。  相似文献   
534.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最主要的实践场地。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各地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中的主要经验包括:建立生态旅游认证体系,成立促进社区参与的管理机构和构建生态旅游实践标准。本研究中以辽宁省的白石砬子、医巫闾山和海棠山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当地居民、游客、景区工作人员、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当地媒体等群体进行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两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普遍性阻碍因素,具体包括:(1)环境教育的缺失;(2)社区参与的不足;(3)游客管理的不规范;(4)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政府的矛盾冲突(条块矛盾)。第二个方面的阻碍因素是由于每个自然保护区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不同而引起的千差万别的各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性阻碍因素。针对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面临的阻碍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五项措施:(1)正确认识并且尽力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诉求;(2)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协调机制体系;(3)增加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社会效益职责;(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权、监督权分离;(5)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游客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535.
马英杰  姚嘉瑞 《海洋科学》2019,43(3):106-11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海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害后果,以及能够在共同面对海洋灾害风险中承担起大国责任,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国内海洋防灾救灾体系与灾害防御国际合作机制。通过阐述海洋灾害防御的国际合作模式,分析当前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如何完善我国海洋灾害防御国际合作机制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灾害风险管理体制进行探讨,以期得到稳定的海洋环境,更好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36.
In Nepal, nearly half of the total land is covered by forest, which hold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promoting rural livelihoods and in alleviating rural poverty. The rural landscape that encompasses an agrarian economy, a fragile ecology, and a complex and differentiated society is changing rapidly in Nepal today. Although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top priorities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since 1976, poverty still remains widespread, persistent and it is also an acute problem in Nepal, where people are in a state of deprivation with regard to incomes, clothing, housing, healthcare, education, sanitary facilities and human rights. Thus, Nepal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oorest countries in South-Asia, with 25.2% people living below the poverty lin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changes in poverty of forest users brought on by the community forestry program,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forestry management activities. For this study, Bajhang district was chosen as the study site, which is one of the poorest and most remote districts in the country of Nepal. Different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methods such as face-to face interview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key informants’ interviews including secondary data were us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forest users’ participation in meetings, discussion and other activities, like community forestry management or silvicultural operation related to community forestry, was high. The assessment found that 42.3%, 32.6% and 25.1% of respondents strongly agreed, agreed and were neutral, respectively, towards the idea that poverty reduction from community forests had occurred. The results showed almost all the respondents were depended upon agriculture and/or forest resources for their livelihoods. Different ecosystem services such as ethnomedicines, aesthetic value and ecotourism, control of soil erosion/land-slides, water recharge and soil fertility have increased due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leaf litter. This was apparent from the formulation of community forests. Poverty in rural areas of the country is still higher than in urban areas and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s the highest in the Far western Province where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policy mak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should work hand-in-han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overty that persists in Nepal.  相似文献   
537.
陈雯  王珏  孙伟 《地理学报》2019,74(2):312-322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已成为各地区应对全球化、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又在促进区域合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博弈论和政府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利益相关者和成本收益分析法,提出共享型、损益型、比较利益型三种地方政府合作模式及其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并据此考察中国区域合作典范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交通、环境三个关键领域的合作博弈案例,深入阐释基于成本—收益的政府不同合作模式的合作动力、行为及其策略等,使之丰富区域一体化和城市政府合作等研究,也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38.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丰富,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以黑河中游湿地即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结合生态安全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提出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导向和社区共管模式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最后,提出黑河中游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举措,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黑河中游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9.
无人机组网技术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海洋多个观测平台间组网通信的迫切需求,作者从体系架构和通信链路等多个层面对无人机组网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关注了军用和搜救方面的特殊应用。最后结合实际项目中多机协同海洋观测的具体场景,分析了现有无人机组网通信技术的成果和不足,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40.
南海——我国深海研究的突破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两年来,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的中国科学家围绕深海研究进行反复研讨,一致认为南海是我国深海研究的首选,并初步形成了“南海深部计划”的研究方案,提出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从洋壳深海盆的演化、深海沉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方面开展研究的建议方案。他们建议:利用现代技术重新测定南海磁异常条带,争取钻探大洋壳,系统研究火山链;观测现代深部海流和海底沉积过程,从深海沉积中提取边缘海盆演化的信息;认识海底溢出流体与井下流体的分布与影响,揭示微型生物在深海碳循环中的作用。争取在科学和技术全国性合作的基础上,在南海实现我国深海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