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6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吴晨辉  张争胜 《地理科学》2022,42(6):1055-1063
“遗产化”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社会过程。基于在海南省琼海、文昌两市的田野调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融合的研究路径,分析手抄南海航行路线指南《更路簿》“遗产化”路径和影响机制,以及交织在其中的复杂社会关系和地方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他者”和海南渔民在《更路簿》“遗产化”过程中会产生相互作用,其作用力量强于“我者”;《更路簿》由渔民家庭内部相传的用于出海作业的“秘本”转为公共领域的具有主权物证价值的“文化遗产”,渔民被赋予了南海“发现者” “经营者”的身份标签;文物收集和文化活动推进了“遗产化”并使不同群体产生互动,“我者”可在“他者”开展的遗产工作中干预“他者”的遗产认知和行为方式;《更路簿》可转化为旅游资源,但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卖点”带动旅游业,居民在利用其带来的经济机会方面处于弱势;“遗产化”有助于《更路簿》记忆的复现和保存,但渔民的“个体记忆”被削弱,也使地方文化结构被重构;《更路簿》在琼海的植根性和“遗产化”效果强于文昌。  相似文献   
52.
张旭  陈彤  戴俊骋 《地理科学》2022,42(2):264-273
利用2012年和2017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单》中娱乐明星行动轨迹数据探索中国娱乐传媒产业全球生产网络的空间组织模式。研究发现:① 中国娱乐传媒产业的全球化经历了“产品引进”“产品输出”“对外投资并购与跨国生产”几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内需驱动式全球化特点;② 中国娱乐传媒产业生产网络形成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相较于典型制造业生产网络表现出更加快速的动态演化特征;③ 娱乐传媒产业各类价值活动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反映出不同价值环节的需求与各区域平台、资源或市场条件的战略耦合关系;④ 中国娱乐传媒产业的国外活动呈现出向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邻近国家集聚的趋势,体现出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娱乐传媒市场结构以及“地理-文化邻近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唐雪琼  徐海妙  尹铎 《地理科学》2022,42(1):136-142
选取易武斗茶会为研究案例,以尺度转换为理论分析工具,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深入分析易武斗茶会的发展历程并展示推动其发展演变的多元社会主体的不同行动与实践。研究发现:① 易武斗茶会的演变过程中存在2种尺度转换的方式,一种是为迎合普洱茶市场细分而进行的尺度下推,另一种是根据地方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尺度上推。② 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茶企的支持、茶农的配合以及茶客的偏好下共同驱动的。③ 多元主体的行动在推动易武斗茶会尺度转换的过程中满足了各自群体的利益诉求,地方依凭茶叶经济实现了本土发展。从节事的角度对中国茶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茶村如何通过地方性节事活动实现本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54.
康雷  杨兆萍  韩芳 《中国沙漠》2022,42(1):158-166
基于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资源空间数据,集成相关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数据,采用最邻近分析、核密度估计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新疆非遗的空间分布规律和集聚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影响新疆非遗空间分布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结果表明:新疆非遗空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主要集中在喀什、伊犁、塔城、巴州和乌鲁木齐等地(市、州);新疆非遗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类型非遗的集聚程度也有差异,在空间上形成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为核心的一级组团、伊宁和喀什为核心的二级组团以及以塔城、哈密和阿克苏为中心的若干三级组团。新疆非遗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文化因素(0.5494)>经济因素(0.4597)>自然因素(0.2285)。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协同效应对非遗空间分布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5.
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定量统计和GIS分析方法研究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特征及资源群开发潜力,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目的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分为海上交通、商业贸易、文化融合和宗教文化4大类及12个亚类;(2)从整体空间结构看,资源呈集聚型分布,形成“一带四区”格局,即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的沿海带状区域和以泉州为中心的极核区、以漳州和福州为中心的两个高密度区、以莆田为中心的次级密度区;(3)从各类型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看,海上交通类资源在沿海港口处高度聚集,商业贸易类资源在福州和泉州的城区及内陆山区河流两岸聚集,文化融合类资源高度聚集在泉州、漳州和福州,宗教文化类资源以泉州为中心在沿海广泛分布;(4)从资源群开发潜力看,泉州为开发潜力最大城市;宗教文化类资源群为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类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构建以“点-轴-网”为格局的福建“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格局设想。  相似文献   
56.
林琳  袁广盛  王敏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6):1192-1203
经过艺术加工的影视作品反映现实的同时也高于现实,不断重构、书写现实空间。本研究援引邂逅地理及地方感等理论,以5部华裔社区空间题材的电影作品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文本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五部影片中关于华裔社区的选择再现及其背后蕴涵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发现:①影视文本首先从民俗仪式与风水文化两个空间文化符号出发,构建地方性;在此基础上,电影文本以景观符号为切入口再现华裔社区的物质空间,实现新的地方营造。②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华裔社区成为“我者”文化与“他者”文化邂逅的重要场所。③非表征理论通过强调人的“身体”与族裔社区的相互关系从而在地方协商和情感融入框架下探索新的邂逅。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电影文本中族裔社区的文化多元性与地方治理的关系,为族裔社区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地方治理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7.
文旅融合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基于内蒙古12个盟市2009—2018年的多指标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改进的容量耦合模型、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和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内蒙古各盟市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向好,旅游产业区域差异明显;②各盟市处于中度失调向失调-协调过渡的优化发展阶段,融合协调度等级不高,大多数盟市一直处于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③各盟市空间分异显著,协调度水平呈“蒙中>蒙东>蒙西”的局面,协调度水平相对较好的盟市呈分散分布,盟市间的文旅发展尚未形成合力;④政府支持是内蒙古文旅产业融合低值区的主导影响变量,消费水平是中值区的主导变量,基础设施是高值区的主导变量。  相似文献   
58.
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采用2002—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三大城市群的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截面数据,运用双产业系统的耦合测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趋于上升,但仍属初级融合阶段。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从下游到中游及上游呈逐步递减趋势。(2)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增速出现空间异质性。中上游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增速较快,并与下游地区的差距有所减小。(3)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集聚差异显著。下游地区属于“高-高”集聚区,成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明显的空间扩散效应;中游地区及核心城市属于“高-低”集聚区,正在成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增长极;上游地区则需加快打破二者融合发展的 “低-低”集聚区困局。(4)三大城市群间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平衡。长三角城市群文旅产业的相应综合发展指数明显领先、二者融合发展的“高-高”集聚空间趋于扩大。  相似文献   
59.
无机材料以兼容性强、耐久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遗址加固,特别疏松结构土遗址加固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微纳米Ca(OH)2具有分子结构小、加固效果显著和耐久性好等特点。以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为代表,制备密度为1.5g/cm3的疏松土样,采用浓度为5%、7.5%和10%微纳米Ca(OH)2的悬浊液滴渗加固,通过透气性、色差、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测试发现,透气性下降值均在2%以内,5%和7.5%微纳米Ca(OH)2加固后色差ΔEab*均小于4,在一定范围内可接受;其中用浓度为7.5%微纳米Ca(OH)2加固3次后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均有提高,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率为9.8%,土的黏聚力增加了34%,内摩擦角提高了9°;土-水特征曲线表明,微纳米Ca(OH)2对土的体积收缩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发现,微纳米Ca(OH)2渗透加固后,在碱性环境下发生了的物理化学反应,在物理层面主要通过填充、包...  相似文献   
60.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具有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三维模型和场景,虚拟展示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从而取代传统的采用沙盘、平面规划图等展示介绍的方法,便于专家和广大民众参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