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9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83.
闽江下游河道排污口设置的水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冰  陈兴伟 《台湾海峡》2007,26(2):220-225
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一维动态水质模型,探讨了北港不同排污口设置方案对南、北港分汉河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港排污不仅影响排污口附近及北港河道的水质,还影响到南港河道;两个排污口组合设置下的水质好于单个污染源设置情况:污染物浓度过程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排污口河段以上断面,涨潮时污染物浓度增高,落潮时污染物浓度降低,排污口河段以下断面的则相反  相似文献   
84.
白沙河平原区为青岛市蔬菜基地,农业为主要用水户,根据本区未来菜粮比例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镇工业迅速发展、节水意识有所提高等特点.设计了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的需水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工业及生活用水比例将不断提高,农业用水仍占主要地位,但增幅不大。预测结果为管理模型设计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85.
在该海域潮流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二维的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得出了威海及烟台南部海域的拉格朗日余流分布。跟踪了文登、乳山、海阳、莱阳近岸主要排污口的污水输运轨迹,为沿岸县市污水排放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Bioassay using the marine bacteria,Vibrio fischeri and rotifer,Brachionus plicatilis, and chemic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the various sewage sludges, one of the major ocean dumped materials in the Yellow Sea of Korea. Sludge elutriates extracted by filtered seawater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cotoxicity of the sludge.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included the analyses of organic contents, heavy metals, an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sludge. Bacterial bioluminescent inhibition (15 min), rotifer mortality (24 hr) and rotifer population growth inhibition (48 hr) assay were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sludge toxicity. EC50 15 mi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of bioluminescence after 15 minutes exposed) values by Microtox® bioassay clearly revealed different toxicity levels depending on the sludge sources. Highest toxicity for the bacteria was found with the sludge extract from dyeing waste and followed by industrial waste, livestock waste, and leather processing waste. Clear toxic effects on the bacteria were not found in the sludge extract from filtration bed sludge and rural sewage sludge. Consistent with Microtox® results, rotifer neonate mortality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hibition test also showed highest toxicity in dyeing waste and low in filtration bed and rural sewage sludg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and heavy metals were measured in the samples from the industrial wastes, leather processing plant waste sludge, and urban sewage sludge.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levels and the toxicity values of the sludg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cotoxicity in addition to the chemical analyses of various sludge samples must be estimated before release of potential harmful waste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part of a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87.
微生物异养反硝化技术是市政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微生物活性易受冲击负荷、重金属胁迫等环境条件影响,使出水效果不稳定。麦饭石作为一种天然硅酸盐矿物,能有效提高微生物活性及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可以将其应用于微生物污染治理领域。通过批实验研究麦饭石的剂量、处理方式对异养反硝化的促进作用并探究麦饭石作用于微生物的机理。结果表明,麦饭石的投加剂量和处理方式均显著影响了微生物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硝酸盐去除率与麦饭石投加量呈正相关,麦饭石投加量为350 g/L时硝酸盐去除率可达96%,未添加麦饭石的空白组硝酸盐去除率仅为25%;处理方式会影响麦饭石对反硝化过程的强化作用,研磨后过200目筛的麦饭石在投加量<150 g/L时具有优势,投加量继续增大后,未经处理的麦饭石表现出更强的反硝化促进作用。进一步采用未经处理的麦饭石、研磨后过200目筛麦饭石及球磨麦饭石浸出液进行反硝化的促进实验及微生物毒性实验探究麦饭石作用于微生物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麦饭石浸出液能够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及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影响麦饭石生物促进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其溶出微量元素的成分及浓度。本研究为天然矿物麦饭石应用于微生物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龙江智  李恒云 《地理研究》2012,31(1):155-168
以往学术文献主要探讨旅游消费行为的局部特征,而本文旨在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对旅游消费模式进行整体性探究,试图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普遍规律。本研究于2010年1月至3月对全国15个城镇的2500名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藉由前期质性研究提取的核心变量提炼出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参加国内旅游的消费模式有三种,分别为积极主动型、中间型和消极被动型;(2)这三种基本国内旅游消费模式在其旅游消费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分异现象和规律;(3)这三种基本旅游消费模式的旅游者在人口统计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4)旅游动机、旅游涉入、目的地选择因素的重视程度、对各类景观的兴趣程度等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9.
北京市杨镇一中人工湿地设计及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度大的状况,在北京市杨镇一中,建立了经济且简便易行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由地埋式一体化预处理、多级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单元实验,对人工湿地的填料结构、植物选择、布水设计、水位调节、湿地防堵系统设计、预处理系统设计进行了创新,研究了1d、2d和3d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有机物处理效应的影响,并开展了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实验、冬季保温措施研究以及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比较而言,1d和3d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2d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人工湿地0~10m的水平距离内,0~5cm、30~35cm、60~65cm深度的基质的堵塞差异显著(n=10,p<0.05),从水平上看,在0m、2m、4m处基质的堵塞最为明显,因此,在更换人工湿地基质时,只需更换0~4m内的基质;棚膜+蒲席覆盖系统去除污水中总氮的效果要优于结冰盖系统,更适宜于北方使用;预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共同处理污水,优势互补,能使处理后的出水符合北京市水污染排放标准一级B限值。  相似文献   
90.
作者阐述了聚甲醛污水的水质特点,提出了聚甲醛污水工程的设计要点,介绍了两个聚甲醛污水工程实例,并对已实施的工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