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众多沿海城市纷纷转型为港口城市,港口区域化态势明显,港口发展呈现新的竞合关系。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与复杂网络模型,从规模结构、航运网络两方面刻画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区域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港口体系日趋完善,位序-规模分布更加明显;发展演化呈低级均衡,明显集中化及相对分散化三个阶段,围绕世界级枢纽港形成区域集聚和群内扩散的空间格局。② 港口航运网络小世界特征得到强化,不同类型港口航线网络特性变化差异明显。枢纽港以广度上升深度下降、中转功能上升为主;大型港口变化较为复杂,超过一半的大型港口腹地引致特征明显,中转功能较弱;地方港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大部分港口在航线网络深度、广度与辐射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升,少部分港口则明显萎缩。③ 以班轮航线为载体的物流网络推动港口区域化内在联系更加紧密,轴-辐特征得到强化,整个网络效率大为提升。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呈现的最强联系航线看,沿海集装箱航运网络已由局部网络转变为统一的双层轴-辐网络,全国性的港口网络联系水平大幅提升,区域航运网络与港口群存在空间错位而非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32.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for 139 basins in South Korea were investigated for 34 years (1968–2001). The Precipitation‐Runoff Modelling System (PRMS) was select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basin hydrologic response to varying climates and physiology. A non‐parametric Mann–Kendall's tes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used to detect trends in annual, seasonal,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while Moran's I is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spatial dependence in runoff trend among the basi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ong‐term trends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were increased in northern regions and decreased in south‐western regions of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non‐parametric Mann–Kendall test showed that spring streamflow was decreasing, while summer streamflow was increasing. April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between 15% and 74% for basins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Jun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between 18% and 180%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basins. Trends in seasonal and monthly streamflow show similar patterns compared to trends in precipitation. Decreases in spring runoff a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s in spring precipitation which, accompanied by rising temperatures, are responsible for reducing soil moisture. The regional patterns of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changes show a strong to moderate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 high potential for severe spring drought and summer flooding in some parts of Korea if these trends continue in the futur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3.
Angstrom公式参数对ET0的影响及FAO建议值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计算太阳总辐射(Rs)的主要公式,Angstrom公式参数(a、b)的合理取值是计算参照腾发量(ET0)的重要前提。针对FAO所提出的a、b建议值(a=0.25、b=0.5)在中国无辐射观测资料地区被大量使用,而其合理性尚未得到系统评价的情况,基于中国104个地面站的观测数据,在逐月时间尺度上,讨论了a、b变化对ET0的影响,分析了a、b的地区分布规律,评价了FAO建议值所导致的ET0计算误差,进而阐明了该建议值在中国7个区域的适用性。提出了无辐射资料情况下a、b的地区综合取值方法。主要研究结论是:①参数a、b偏差对ET0的计算有重要影响,在中国无资料地区采用FAO建议值将导致较大的太阳总辐射(Rs)和ET0计算误差。②大多数站点,a的率定值较FAO建议值明显偏小,而b的率定值明显偏大。新疆地区和华南地区a、b率定值分布比较集中,而在其它区域比较分散。③FAO建议参数值在东北、西北和新疆3个区域计算ET0的适用性较好,而在西南和华南两个区域的适用性很差,计算的ET0偏高较大。④提出的地区综合取值方法,能使Rs和ET0的计算精度较FAO建议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4.
Formulation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 plans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targets and the necessity of proper conservation policy is one of the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in China.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key ecological zone plans,this paper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relation of priority area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ree key ecological areas(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key regions of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and the research on ecological conditions,based on multi-scale ecological spatial theme information,which incorporates elements like ecologi-cal quality and type,and by the aid of spatial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GIS modeling.The results showed a contrastively fine spatial consistency with 68.8% of priority area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verlapping with three key ecological areas.Although the envi-ronment in priority area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were in good conditions,protection pressure is also increasing,powerful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 should not be ignored.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overlapping areas,as a whole,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non-overlapping areas.Since two area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targeted prote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this difference,which will be very importan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priority area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35.
基于GIS的广东冬种辣椒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80-2012年气候资料和1991-2010年冬季寒害灾情资料,采用冬季(12月一翌年2月)≥15℃有效积温作为冬种辣椒的气候资源指标,选取寒害过程中最低气温<10℃的天数、日最低气温<10.0℃积寒量构建冬种辣椒的寒害风险指标,完善了冬种辣椒的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构建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对广东冬种辣椒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冬种辣椒的气候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茂名、阳江等地区,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偏南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偏北地区和北部偏南地区,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肇庆、清远、韶关、河源及梅州等地的北部.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苍梧县各个镇低温冷害的分析,找出影响苍梧县砂糖桔生产的4个气候关键因子,通过归一化方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出苍梧县砂糖桔低温冷害风险区划专题图.区划图明确分出苍梧县低温冷害的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风险区域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特别指出了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为苍梧县砂糖桔生产趋利避害和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7.
北京市热环境时空分异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乔治  田光进 《遥感学报》2014,18(3):715-734
城市热环境空间区划是采用分区管理的思路来缓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热环境之间矛盾的技术基础。本文构建城市热环境区划模型的思路为:(1)将不同时相的MODIS地表温度数据产品进行正规化、分级,分析2008年北京城市热环境时空分布特征。(2)构建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并通过空间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热环境影响主成分因子。(3)通过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利用热环境影响主因子,进一步对热环境进行空间区划。结果表明,北京夜间较白天城市热岛分布层次感明显,夏季白天较其他季节高温区聚合程度高。区域下垫面组成要素直接影响热环境,北京城市热环境的主成分因子依次为植被覆盖、地形地貌、城市下垫面建设规模和人为热排放,并依此将北京划为7个热环境区域,根据各个分区热环境成因机制差异分别提出热环境改善和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8.
区划方法在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璇  周丰  周璟  王心宇  郭怀成 《水文》2014,34(4):21-27
区划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常用方法,是近20年水文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当前国际应用区划方法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为国内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将区划方法分为3类:临近流域替代法、水文相似流域替代法和回归法。通过文献梳理及案例分析,本文指出各类方法的问题、适用范围及不同资料条件下方法选择。最后,通过对国际上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的总结分析,提出我国无资料地区研究亟待解决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39.
中国植物地理学从20世纪20年代初创到当前繁荣经历了100年的发展,近30年来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分类、进化和生态等学科交叉融合,中国植物地理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包括:① 植物类群和区系在中国整体上按纬度、经度和海拔呈现出规律性;物种丰富度、系统发生多样性和特有性热点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地,少数分布在北方山地和干旱地区。② 关于大尺度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形成机制,多数热带起源科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受冬季低温的限制,而多数温带起源科的物种多样性格局由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主导;中国山地植物和群落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和空间分布异质性,热量因子是中国高山植物区系地理分异的首要气候因子。③ 中国大多数现生被子植物属(约66%)是在中新世及其以后分化;500 mm年等降水线是中国植物区系年龄和植被分区最重要的分界线;中国植物区系、区系中的特征或关键类群的起源和多样化与青藏高原抬升和亚洲季风加强密切相关。未来,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仍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主旋律,类群、群落和区系分化时间的估算及物种分布数据的分辨率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植物大数据的持续积累和完善将为学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0.
利用陕西省9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根据干旱灾害气候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结合灾害风险评估相关理论方法,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指数,基于GIS平台,对陕西省不同季节进行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陕西各区域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季节差异明显,陕北北部除夏季外各季节干旱危险性较高,关中地区易发生伏旱。陕南的汉中各季节干旱危险性均较大,安康东部和商洛各季节干旱危险性则较小。(2)春季、夏季和秋季,陕南的汉中平原及安康的汉江河谷地带,关中的西安和渭南地区,陕北北部榆林地区为干旱孕灾环境高脆弱性区或较高区;冬季陕南大部、秦岭地区的高脆弱性区较其他三季范围有所减小;海拔较高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和陕北北部各季节皆为低脆弱性或较低脆弱性地区。(3)承灾体暴露度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4)全省抵御干旱风险能力最高地区为陕北黄河沿线、关中各地的城镇地区。(5)干旱灾害综合风险的高风险区主要在陕南巴山地区、秦岭南北两侧、陕北南部,陕南汉江平原、关中平原及陕北延安、榆林等地为干旱较低、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