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1篇
  免费   1134篇
  国内免费   1833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999篇
地质学   3978篇
海洋学   1175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16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New Approach for Estimation of Static and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o estimate static and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Pad) on a rigid retaining wall, numerical analyses using different step siz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odified Culmann line method by considering Coulomb’s planar rupture surface. Equivalent pseudo-static seismic forces are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A new concept of modified unit weight by considering ground surcharge is introduced under static and seismic conditions. By numerical analysis, area of soil (A) has been estimated to obtain the ratio of A/A0 where A0 is θh2, θ is the angle between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ground surface and h is the vertical height of the wall. This ratio remains constant for a particular type of soil and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the maximum active earth pressure using force diagram. Results are provided in tabular form for easy calculation of the coefficient of static and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Present results by considering the new technique, compares well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earlier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02.
Summary. Discontinuous manual observations and irregular caving characteristics of roof rocks often lead to improper decisions resulting in accidents and production loss. Hence, systematic monitoring of the hanging roof behind the chock shields is necessary for safe and productive mining operations. A real-time application was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an Indian mine for forecasting of hanging roof behaviour to enhance safety and productivity. This paper reports the functioning of real-time TWAP (time weighted average pressure) analysis in the forecasting of hanging roof behaviour in real time.  相似文献   
103.
罗丹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B10):275-281
生物量是重要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物质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高寒草甸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是高寒生态系统的主要植被类型。回顾了高寒草甸生物量的研究成果。高寒草甸生物量呈典型的金字塔式垂直分布格局,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10cm的冠层,地下生物量也集中分布于0—10cm的土层内。增温和多雨会降低生物量,叶面积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关系,氮素的增加有助于植被生物量的增长,而放牧率与生物量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4.
江苏的经济发展较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亦大。多年来的无序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和影响,出现了山体植被遭受破坏、土地被占用、环境受污染、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一系列问题,已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省人大和省政府关于限制开山采石和保护环境等政策、法规出台和落实,近几年乱采滥挖现象基本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不少矿山已逐步开始对环境治理,且初见成效。文章介绍了江苏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以期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在对矿产资源开采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5.
由于煤层气的解吸热效应,煤层气的运移过程是一个非等温过程。因此,温度场对煤层气渗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前人在研究煤层气渗流规律的研究中并没有同时考虑滑脱效应和温度场因素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深部开采中综合考虑滑脱效应和温度场的影响对研究深部煤层气运移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建立了考虑滑脱效应及温度场的煤层气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了考虑滑脱效应和温度场耦合的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了考虑滑脱效应和温度场对压力场分布的影响;对考虑滑脱效应及温度场因素的煤层气产量进行了预测。得出了随着温度的升高煤储层的压力在降低,温度的升高对煤层气的产量有着负面的影响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6.
High-pressure synchrotron infrared (IR) absorption spectra were collected between 650 and 4,000 cm−1 at ambient temperature for hydrous Mg-ringwoodite (γ-Mg2SiO4) up to 30 GPa. The main feature in the OH stretching region is an extremely broad band centred at 3,150 cm−1. The hydrogen bond is strong for most protons and the most probable site for protonation is the tetrahedral edge.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this band shifts downward while decreasing its integrated intensity until disappearance at a pressure of 25 GPa. Only one band at 2,450 cm−1 and an absorption plateau persist with a maximum wavenumber of 3,800 cm−1. This behaviour is reversible upon pressure release. We interpret this as a second-order phase transition occurring in hydrated Mg-ringwoodite at high pressure (beyond ∼ 25 GPa). This resul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observation by Kleppe et al. (Phys Chem Miner 29:473–476, 2002a) who suggested the presence of Si–O–Si linkages and/or partial increase in the coordination of Si. Beyond the phase transition, the protons are delocalized and their environment on the ringwoodite structure is probably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at low pressure. Data obtained in situ at high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are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protona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to better constrain this phase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07.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思路及建议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25  
区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区域评价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国家和所薪究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以异常元素的来源-成因-迁移转化-生态效应-预测预警为研究主线,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基本单元,查明异常元素分布、分配、成因及来源,研究它们在地球表层备大层圈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它们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应用地球化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的生态系统进行预测预警,井提出治理建议,为国家区域性经济战略调整和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9.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水生态环境响应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水科学进展》2005,16(4):586-591
塔里木河下游357km河道断流近30年,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应急输水抢救生态环境,是世界范围内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稀有案例。以此为背景,在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监测资料,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以及植被生态学,以河道水量沿程消耗-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植物恢复为主线,摸清了水流在河道纵向、河道横向两侧和垂向剖面中的运移、转化和消耗规律,研究分析了应急输水的水生态环境三维响应特征和植被恢复效应。为创建和完善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输水、修复与重建的评价体系打下基础,也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0.
南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近期变化的成因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南疆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引起社会和科技界广泛注意。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近期变化的6个主要特点,并用自然和人文社会学观点解释了变化的成因,提出气候变化是该极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中最活跃的主要自然因素及其影响方式,但在人类主要活动地区盆地主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