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BSTRACT

Web 2.0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built-i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on smartphones have influenced the increase of geo-crowdsourcing activities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context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indigenous people’s use of mobile collection applications that are embedded in a smartphone to facilitate ecotourism asset mapp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field usability testing was conducted where structured observational method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indicate majority of them can complete the data entry tasks using mobile data collection. The performance of data entries using radio button, icons, camera and audio methods were identified as better than free text and drop-down list methods.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with the ability of using radio button, drop-down list and image icon as data entry method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extent of local knowledge relating to ecotourism within the community. The findings should be useful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of mobile geo-crowdsourcing tools for use within other contexts that focus on data collection by semiliterate and indigenous groups.  相似文献   
12.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生态旅游从提出就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收录的国外生态旅游期刊文章为基础,对筛选出的54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梳理和归纳相应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并从生态旅游内涵、利益相关者、客源市场、目的地、影响和评估6方面阐明国外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内容。结果表明: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以应用为导向,具有研究区域资源特征明显、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的特点,并呈现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态势。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应就完善生态旅游理论体系、妥善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总结生态旅游者行为规律、拓展目的地的研究尺度和管理模式、重视生态旅游的影响研究和优化效果评估方法6方面加强研究,以促使研究体系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2年生态旅游概念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理论介绍到本土化探索的过程,并不断推动中国生态旅游的实践发展。本文以1992-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中国生态旅游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的1493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从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作用与影响、生态旅游管理与政策等6个方面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展开述评,最后展望了今后中国生态旅游研究需关注的8个方面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   总被引:128,自引:6,他引:122  
牛亚菲 《地理研究》1999,18(2):179-184
阐述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定义、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途径。论述评价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标准以及国际上生态旅游实施现状。分析实施生态旅游战略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必要性、目标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21世纪世界旅游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开发从理论到实践中许多问题有待探讨。文章对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原则及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旅游促进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如何将重庆建成优秀旅游城市, 保持重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发展生态旅游。无论从自然生态环境还是人文生态环境来看, 重庆旅游资源都有其固有的优势和目前所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还将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出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发展生态旅游促进重庆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进而提出重庆实施生态旅游的基本对策和具体措施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平  李艳  李万立  张萍萍 《海洋科学》2004,28(11):33-38
在研究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演变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方式和途径以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河首曲地区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和较高的旅游价值。为保障湿地的完整性保护及尊重当地居民的雪山崇拜,研究首先对不可开发区和可开发区进行了识别分析,认为不管是严格的生态旅游还是一般的生态旅游活动都只能在有效生态旅游区进行,生态旅游的适宜性分析与区划也主要围绕可开发区展开。研究选取距水域湿地距离、草地覆盖情况、森林覆盖情况、海拔高度、坡度和原生态性六个表征地区自然性的标准,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可开发区生态旅游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层次分析法权重源于旅游者偏好调查,并基于适宜度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区域分类。可开发区的生态旅游适宜性可划分为五级,I级地区适宜度最低,最不适合发展严格的生态旅游,V级地区适宜度最高,原生态景观价值突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出于协调旅游功能与生态功能的统一以实现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黄河首曲地区被划分为五类亚区,且均具有各自特殊的主导服务功能。研究最终根据各亚区的特殊服务功能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生态旅游的合理性规划及未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雪瑞  张鹏  温艳玲 《吉林地质》2009,28(2):92-95,105
长白山的生态旅游业已经开展了相当一段时期,然而,关于长白山的生态旅游究竟应如何开展以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等等一些话题仍然是许多学者和机构持续关注甚至担忧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来介绍学术界对于长白山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并努力识别一些潜在的研究领域,同时对未来这一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As one of the few ecological wetlands in North China,Baiyangdian bears multiple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including ①adjust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North China;②safeguarding the downstream areas,especially Tianjin City,the Beijing-Shanghai Railway and Huabei Oil Field;③serving as the reservoir for the North-to-Sou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nd the emergent use of water for Beijing;④conserving biodiversity.Wetland ecotourism is a scientific and wise use pattern for wetland resources,through which,a source of financing is provided for wetland conservation,economic alternatives are generated for local people to reduce overexploitation on wetland resources and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enhanced.Since wetland ecotourism can benefit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e social equity between people,it enjoys broad promis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The proactive cooperation and sound interaction between main stakeholders,and the wide participation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will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ecotouris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of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of the main stakeholders in Baiyangdian tourism,this article made an attempt to apply the theory of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to the ecotourism initiatives of Baiyangdian wetland,discussed and brough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wetland ecotour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