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刘培学  张捷  张建新  张金悦  张迎莹 《地理科学》2021,41(11):1992-2001
以江苏省204家4A级及以上景区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漫游监测所得的旅游客流客源数据,基于Zifp法则表现江苏景区年客流量的位序-规模特征,在全省景区旅游客流规模的不同组间差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最优标度回归方法研究了景区客流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省域目的地内部景区客流规模等级明显,省外客源的客流规模分布较省内差异大,更符合首位型分布特征;② 全省整体客流的季节性不明显,各景区的季节性较强,不同产品类型的景区存在季节波动性差异;③ 景区客流受景区等级、季节性、市中心距离、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省内外客流在部分因素影响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景区季节波动增大会显著降低其接待的省内客流规模。对优化景区客流规模等级体系和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2.
As the COVID-19 pandemic continues to spread, the global tourism industry is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path for tourism to recover and revitalize. With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tourism destinations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warning,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epidemic, and this focus will also be evident in the study of tourism destination resilience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Some studies on the epidemic and the resilience of tourism are currently underway, but few of them are integrated with research on the resilience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although no systematic research ideas or methods have been found. Based on resilience theo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neral research ideas and develops an epidemic resilience model suitable for urban tourism destin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also proposes a set of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the index system to analyze the resilience and its spatiotempo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 The method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Firstly, construct the conceptual model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tourism destination resilience; Secondly, select case sites for empirical analysis, measure the resilience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and subsequent factors of influence; And finally, establish an adap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ourism destinations to use in response to the epidemic and in guiding the formulation of post-epidemic recovery policies.  相似文献   
83.
 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渐成熟,旅游研究定性分析的局限性也日渐显示出来,成为制约当今此类研究的瓶颈。基于上述考虑,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定量分析,以喀什地区为示例,研究了旅游目的地家庭文化、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影响因素对传统风俗的影响。结果表明:价值观念对传统风俗的影响显著,家庭文化、道德规范对传统风俗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是通过对价值观念产生正向和反向影响,外化为人们的行为方式间接对传统风俗产生影响。从而,为相关研究的定量分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84.
Vehicle trajectory modelling is an essential foundation for urban intelligent services.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thod, Distant Neighbouring Dependencies (DND)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to transform vehicle trajectories into fixed-length vectors which are then applied to predict the final destination. This paper defines the problem of neighbouring and distant dependencie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way to learn and memorize these two kinds of dependencies. Next, a destination prediction model is given based on the DND model. Finall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ested on real taxi trajectory datasets. Results show that our method can capture neighbouring and distant dependencies, and achieves a mean error of 1.08 km, which outperforms other existing models in destination prediction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85.
邻近性对人口再流动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刘涛  卓云霞  王洁晶 《地理学报》2020,75(12):2716-2729
中国人口流动进入总量稳定下的空间调整新阶段,存量流动人口的再流动成为塑造人口和城镇化格局的主体因素。本文从户籍地和前期流入地两个基点出发,综合考虑地理、制度、信息、社会、认知等维度,构建了双重多维邻近性影响人口再流动目的地选择的理论框架,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嵌套Logit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多维邻近性对人口再流动的空间选择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影响。人口再流动时,会选择与自身知识水平更匹配、与户籍地和前期流入地都更近、信息联系都更强的城市,但社会联系仍主要依靠老家。流动人口具有回到户籍所在省(区、市)的主观意愿,但省内城市普遍机会不多、环境欠佳,缺乏吸引力。相对而言,女性对同乡网络的依赖高于男性;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很多方面继承了老一代的特点,甚至比后者更依赖老家的信息和社会联系;高学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深度社会融入使其能够利用本地化社会资本,再流动的空间选择也与流入地居民更为类似。  相似文献   
86.
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为黄土高原环境脆弱区旅游开发提供产品开发、项目选址、旅游分区等方面的决策依据,从而有效降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根据黄土高原区域特征及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论文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因子和模型。并基于RS、GIS空间信息技术,实现了地形、植被、黄土地貌等6个评价因子的信息采集与评价结果的空间显示,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南川河河谷为该县生态旅游最适宜区、吴家峁黄土地貌等为中适宜区以及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根据评价结果,论文最后提出了该县生态旅游的开发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旅游地形象认知心理分析与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旅游地形象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从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角度探索旅游目的地形象问题的作用和意义。分析旅游地认知形象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机理,从理论和方法上提出针对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地认知形象测评基本思路,对在旅游地开发与发展过程中如何认识及塑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景观特征评价及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以来,全球生态旅游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现在主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辽河三角洲是我国七大江河三角洲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文章在分析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对其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前景作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89.
宁夏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且大多数湿地主要分析在银川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宁复沿黄城市带,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客源基础和前景。在调查评价宁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了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在1999年旅游淡旺季的两次环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对保护区内地而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BOD5以及地下水水质中细菌总数、硝酸盐氮指标有较大影响,其中大肠菌群在第二次监测中均已接近国家Ⅱ类水标准。保护区内环境噪声、空气质量及地面上、地下水水质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部分指标如SO2、NOx、TSP等还在第一次基础上有所改善。同时本文建议在今后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时应建立长期的环境监测点;建立综合系统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考核指标体系,以及进一步深化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和资金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