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4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1017篇
测绘学   591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1110篇
地质学   3590篇
海洋学   526篇
天文学   750篇
综合类   284篇
自然地理   3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淮南刘庄煤矿主井地基的人工冻融土为研究对象,以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分析了人工冻融土与原状土的中微观结构、冻融前后的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内在原因。此外,还研究分析了人工冻融土冻融前后的中微观结构及其变化与人工冻融土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中微观结构对人工冻融土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冻融前后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受到土的种类、埋深、原状土的中微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且冻融前后的中微观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冻融前后的物理、力学、工程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82.
讨论了地图模型的实质,对地图模型的直观性、一览性、抽象性、概括性、可量测性、几何精确性、合成性、几何相似性、地理一致性、单义性、连续性、艺术性等认识论特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存储量的巨大性、信息传输性、信息多维动态性等信息论特性进行了重点分析了,并阐述了地图模型对计算机制图和地图分析应用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3.
马槽滩磷矿区的矿体形态特征及合理勘查工程间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槽滩磷矿区矿体形态复杂,底板起伏不定,多年来勘查工程间距不断改变,因此用多种方法讨论了合理工程间距.探采对比和数理统计学方法求得控制资源量的合理工程间距分别为200m×150m和200m×100m;控制半变异函数的变程亦为200m×100m,均与现行规范相吻合。但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异相同,因此建议用正方形网格进行勘查更为合理,间距为150m×150m。  相似文献   
84.
阐述了基于GIS房产管理的关键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核心是建立房屋的空间地理属性信息、自然属性信息、社会人文属性信息的链接,基础是建立房产地理信息数据库。并提出了建立房产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方法、设计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85.
从广义说,工程勘察成果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大量数据的传递与处理取得的。数据传递结构的优化和合理控制是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的保证。讨论了用程序编制的方法实现的数据从平面图到剖面图的钻孔距离传递,利用模糊聚类思想提出的对剖面数据进行合并的建议和利用地质三维软件实现的三维地质体模型的耦合展示,这几个问题正是目前大多勘察单位在数据控制与传递流程中可能欠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86.
从海岸地带的地理地质环境入手,针对燃煤电站工程的特点,就工程建设中的几个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探讨了其成因、特点和对工程建设的制约与影响程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7.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rock engineering system (RES)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and assess the inherent instability potential of 388 sites where equivalent landslides have been manifested and recorded in the region of Karditsa County, Greece. The main objective has been defining the principal causative and triggering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manifestation of landslide phenomena, quantify their interactions, obtain their weighted coefficients, and calculate the instability index, which refers to the inherent potential instability of each natural slope of the examined region. From the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reported in a well-documented database and concerning the examined failure sites, a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stability index and the area affected by a single landslide event has been revealed. Almost the entire failure sites, 98% of the examined slope sites, exhibit an instability index value over 55, a value which is thought to be a critical threshold for landslide manifestation concerning natural slopes in Karditsa County. It is argued that the presented RES methodology, engaging the selected set of parameter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expert's tool for ranking, in an objectively optimal and simple way, the instability potential of natural slopes in Karditsa County, and thus providing a tool for sound zoning landslide hazard.  相似文献   
88.
长82亚油层组是甘肃庆城地区庄19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中储集砂岩相对富集的层位,但砂岩低渗透性的特点显著,成为影响该区石油储产量增长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前人的相关工作,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储层岩石实验测试等工作,详细地分析了庄19井区长82亚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认为沉积微相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控制低渗透性储集砂岩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寻找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代表的有利储集相带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9.
浅谈测井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物理测井应用于工程勘察中,能够较好地解决用钻探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有效判别薄夹层、寻找井旁隐伏断裂破碎带、判断孔内土层稳定性以及测定土层的速度等。其中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判定含砾粘土夹层及软弱薄粘土夹层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声波、井径、自然γ、视电阻率等测井方法可有效查找井旁隐伏断裂破碎带,特别是声波测井曲线异常更为明显;另外跨孔实测剪切波速还可进行地基土加固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90.
白石沟井田是近年来探明的大巾型井田,位于五指岭-白寨背斜东端之南翼,新密-新郑复向斜之北翼.岗亚腰断层和梁山断层之间的地垒构造上,其基本构造形态为-向东倾伏的宽缓背斜。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为主要开采煤层,探明二1煤资源量7206×10^7t。分析了井田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对断层带及其富水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矿床(二1煤层)充水的水源、通道、机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矿床充水因素,指出二1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为该煤层底板的石炭系岩溶裂隙-承压水,充水通道为断层带和灰岩的岩溶裂隙发育带,充水机理为矿压及高水头压力冲破煤层底板阻水层阻力,形成底鼓,迅速突水。认为该井田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三类二型,提出了排除与隔离地表水体,预留防水安全煤柱,灌浆辅助采掘的井田突水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