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安庆沿江农田不同退耕还湖方式——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和湿地自然恢复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的水田和旱地土壤作为参照,研究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18a(1991~2009年)后,在湿地自然恢复区,湿地土壤(深度为0~30 cm)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减小;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亚表层土壤(深度为15~30 cm)脲酶活性和表层土壤(深度为0~15 cm)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退耕还湖18a后,进行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的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减小,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脲酶活性、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而其亚表层土壤蔗糖酶、表层土壤磷酸酶、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天然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已退耕还湖的湿地和参照农田土壤.退耕还湖后,湿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及其历史利用方式影响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湿地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水文条件变化是导致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应用高频燃烧-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农用地土壤质量调查样品中碳、硫的含量,解决了土壤样品中碳、硫测定过程中存在的基体影响和低电磁感应等问题。对样品称样量、助熔剂的加入量、氧气流量等测定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相对误差(RE)小于10%,相对标准偏差(RSD,n=8)总碳小于2%,硫小于9%。方法能够满足农用地土壤质量调查样品的分析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03.
王强先 《山东地质》2010,(5):55-56,59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平度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响应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的"保增长、保红线"双保行动,立足部门职能,扎实工作,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新机制,有效保障扩大内需,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4.
三峡库区坡耕地退耕与粮食安全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已在全国逐步开展。坡耕地退耕使耕地数量减少,并影响到退耕地区粮食产量减少,尤其在坡耕地分布集中、交通不便地区的尤为突出。本文利用GIS技术对三峡库区坡耕地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三峡库区坡耕地退耕后粮食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初步揭示了粮食供需矛盾的空间差异,并结合交通便利状况,划分粮食安全区、警戒区,危机区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5.
某冶炼厂附近农田镉污染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遭受某铜矿冶炼厂镉污染的湖北省某镇约30km^2的农田土壤进行了调查,对土壤耕作层与亚耕层以及污染源(废气、废水和炉渣)中全量Cd和有效态Cd含量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未受Cd污染、受轻度污染及受中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分别占3.6%,82.1%,14.3%;土壤中全量Cd及有效态Cd含量的分布规律均表现为西灌区>东灌区>灌间区;土壤耕作层与亚耕层中全量Cd含量的差异不大,而有效态Cd则主要富集于土壤耕作层中;受土壤pH值的影响,Cd在污染区土壤中的活化率低于远离冶炼厂未受污染的农田对照区。该镇农田的Cd污染主要来源于某铜矿冶炼厂的废气和废水,而炉渣的污染相对较小。运用生态方法治理该镇农田的Cd污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值得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06.
自UML推出以后,很快就成为面向对象设计开发领域的常用工具,并成为一种工业标准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ComGIS为系统开发平台,利用UML技术,从需求捕获、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分析与建模。研究表明,在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利用UML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Based on the cost-benefit data (1980–2002) of farm products and China Agriculture Yearbook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gional disparity in the change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1980–2002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gree of intensity, the sown area and the abandoned farm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degree of intensity of land use in the western region during 1980–2000 has a strong uptrend, but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 degree of intensity descends obviously and has shown a continuous downtrend since 1997. (2) The total sown area shrinks notably in the eastern region, while it enlarges constantly in the western region. (3) The sown area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s gone through a similar cyclic process: down (1980–1985)–up (1985–1991)–down (1991–1994)–up (1994–1999)–down (1999–2002). However,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mplitude variation and tendency among them. The sown area has shrunk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expand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specially before 1999. (4) The most cases of abandoned farmland are report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second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e least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abandonment phenomena chiefly occurred during 1992–1995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during 1998–2002 in the central region.  相似文献   
108.
ABSTRACT. Until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Pyrenean riv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braided channels, unstabl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an almost complete lack of plant cover in the alluvial plain, due to the high sediment yield in hillslop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frequent and intense flooding. This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strong demographic pressures,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eep slopes, frequent fires, deforestation and overgrazing. Depopulation and farmland abandonment resulted in plant recolonization in formerly cultivated areas, causing a decrease i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As a consequence, most Pyrenean rivers tend to reduce the width of the alluvial plain and to replace the braided pattern with an incised, somewhat meandering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errace levels and the stabilization of fluvial bars.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应用1995-2000年NOAA卫星资料,结合广西贵港市的数字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时序分析方法找出典型作物代表区,并计算各典型代表区的平均、最大、最小VSWI(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植被供水指数)特征值,归纳分析水田和旱地的干旱指标,继而根据典型代表区的平均VSWI值划分旱情等级,生成农田旱情遥感图像,评估干旱情况。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10.
广东省各地市耕地面积统计偏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入分析耕地面积详查数据与统计数据的来源和计量单位口径以数据覆盖范围,建立了详查口径耕地面积与统计口径耕地面积的关系方程。根据1996年详查耕地面积计算了广东省21个地市实际的统计口径耕地面积,并与各地上报的1996年统计耕地面积比较。结果表明,人为夸大或虚报耕地面积情况主要出现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大多数山区地市这一迹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